当代学术史中的少数民族古代文学研究检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明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学、东北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民族,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和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满族说部内容包罗万象,被称为“百科全书”,满族的很多生活习俗在满族说部文本中均有不同的体现,特别是对祭祀仪式的描
期刊
摘 要:认知诗学理论源自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文学评论、认知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理论所共同构建的交叉学科。本篇论文运用认知诗学理论对唐诗《春江花月夜》做了细致深入的解读,并尝试着还原了作者的创作心境,及再现了读者阅读本诗时的心境变化过程。希望能够对这首经典唐诗的赏析语玩味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认知诗学理论;春江花月夜;图形-背景理论;故事性思维理论  作者简介:刘珊珊(1980-),女,汉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6-0-02  宋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整个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体现在审美方面较之魏晋和唐代都有历史性的进步。在生活领域,人们作为审美主体的意识提高,生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在生活方式和艺术创作上注重艺术化、审美化意蕴。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城
期刊
摘 要:《西洲曲》收录在南朝乐府民歌,其中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同时拥有者纯熟的表现技巧和民族特色,属于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的出现,将南朝民歌推向了更高层次,客观反映了当代艺术水平,尤其是《西洲曲》中四句一组的结构,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变”与“不变”有机组合排列,季节的推移,并且随着女主人公活动内容变化空间不断变化,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在《西洲曲》整部作品中,“不变”贯穿于始
摘 要:《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其主要讲述了自东汉末年十常侍乱政事件起始至公元280年东吴灭亡,三分一统为止大约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毫不夸张得说:经《三国演义》艺术加工的三国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们伟大的导师恩格斯曾说:“要想精确地描写宇宙,宇
摘 要:《鸿门宴》既是《史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也是高职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经典篇目。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虽然只是一个开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向我们预示了结局。本文将从楚汉双方的统帅——项羽和刘邦在这次宴会中处事态度的对比来分析其结局的必然性。  关键词:态度;对比;分析  作者简介:姜莺鹰(1982-),女,汉族,江苏海门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
摘 要:白居易的诗歌在语言上具有通俗化的特点,因而白居易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白居易的诗歌对不仅唐朝文化影响较大,还对宋初诗人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质朴的口语、通俗的比喻、明快的对比等方面。本文主要探究了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化对宋朝初期诗人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白居易;诗歌语言;通俗化;宋初诗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