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

来源 :金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年过去了,因为没有在住房上折腾,小日子过得平静滋润。虽算不上奢华,每年两次旅行、缺什么添什么从没感到吃力,更没有借贷。现在想起换房子,整个生活节奏将发生重大改变。倾其所有不说,按照现有的挣钱能力,还贷的压力将持续很多年。因为新旧房的差额加上彻底更新的装饰和家什,需要灭掉一个百万富翁才能摆平。难怪许多商界巨头的第一桶金都来自房地产呢,它让人在不自觉中坠入经济漩涡,成为房奴。
  我的一生没积累过这么多钱,盘算生活的方法是按照收支平衡、吃光用光身体健康的模式,这符合国家拉动内需的战略,但又属于不善理财的典型。这还是次要的,自从我有了买房冲动后,小城原本低迷的楼市竟抓住遥不可及的利好消息,捂盘等涨,让我崩溃。
  过去嘲笑农村人累死累活就为盖房子,自己可以昂着头做无产阶级,现在无产是不努力不進步的符号,你必需消费,不是纳税人就失去了所有尊重。现在反过来了,农村盖套像样的房子才几十万,因为土地没算钱,用的是宅基地。
  人总在折腾自己,这便叫追求,等到奄奄一息时方才明白什么都不属于自己,这个道理没有什么深奥的,可我们总在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迷宫中找寻根本不存在的答案。对我来说,一间陋室足以装进肉体和灵魂,可现实中常被幻想拉着跑。
  静谧中,应该有许多人在想同一个问题。
其他文献
我的家在市中心山门口街的小二楼,左边 是车水马龙的街道,右边是学堂,市声不绝于耳。  山门口,4000年以前的京口城池,不知道这里从前是否真的有过一座大山,山里是否长过千年的老藤、插过万年的经幡。而今,一楼张阿姨家的丝瓜年年顺着墙根往楼上爬,像爬大山一样到我们家的木格窗子上做客。十年如一日的夏天里,那藤蔓,悄无声息,与我的心血管接通。我确信,这棵开了无数黄花的丝瓜,是来报张阿姨的恩。  我活着也是
期刊
那些藏在白纸黑字里的时光,如黯然退场的 旧人,渐渐远去,也许终有一日会消失在岁月的尽头。现在的孩子也许不知晓何为书信,未来的孩子更不会懂得白纸黑字为何物。至于明信片、贺卡是什么东西,他们不知道,甚至他们根本不理解童话故事怎么可能是展现在白纸黑字上的,更不可能会感悟他们的父辈祖辈的读书时光在白纸黑字间一行一行地走过。  电子时代的迅猛袭来,让纸质书刊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与寂寞。如今人们彼此联系的确越来
期刊
街灯尽熄  寂静幽深的暗夜  只苏醒着某些脉络清晰  却不肯安然入睡的记忆  如一枚颤栗的烛火  在心底悄无声息温暖地亮起  无数个睡意姗姗来迟的夜晚  在这枚温软的暖意里  总有些走过的风景历历在目  总有些片段鲜活如昨  记忆是种很奇妙的东西  曾经熟悉的人和场景  不经意中就模糊得无从想起  却让某些萍水相逢  执着地定格在最初的感动  时光荏苒中人们都在感叹  诺言轻易就苍老  容颜很容易
期刊
设计了一种由一直梁和两个半圆拱组成的开口环结构,并将均匀光纤布拉格光栅斜贴于直梁中间的表面处。对两半圆拱施加与直梁方向平行的应力作用时,光纤光栅受到线性应力场的作
一天,朋友约我吃饭,我坐公交车赶过 去。刚上车,正好前面一个人起身下车,空出一个座位,我便坐了过去。车行了几站,一位老爷爷拉着老奶奶上了车,我立即站了起来,示意讓他们坐过来。两位老人很友好,笑着对我说:“孩子,谢谢,我们下一站就到了,你坐吧。”“我也是下一站下车,大爷,你坐着歇一会。”我还是站了起来,执意让他们坐。  车快到站了。老人站起身准备下车,我也准备下。看着大爷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包,估计挺重
期刊
这个秋天我不写诗  我把诗种进梦里  感受到某种遥远的东西  早已潜伏在胸腔的弧线里  如火苗在黑暗里不安地跳动  一个人的孤独与激情如此穿透  让所有投射而来的目光弯曲变形  在岁月的大床上我依旧酣睡  无限沉默 ,无限安静  那些诡异的文字像音符  从我梦幻的琴键上轻轻滑落  写给秋天  简短的话语  已深入到这盛大的乐章  当我从你中寻找我  获取蓝色的安慰  当你从我中失去你  秋天呈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