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难好难,好烦好烦!比例分配题真讨厌!”是谁在嘀嘀咕咕?是谁在愁眉苦脸?不怕不怕!看孙老师教你三招轻松战胜比例分配题。
战敌模拟:学校买来一批儿童读物,按4∶5分给五年级甲、乙两个班,甲班分得20本,这批读物一共有多少本?
这道题,在学过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的知识以后,可以有下面三种方法解答。
绝招一: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一共分成了(4+5)份,甲班分得其中的4份。把这批读物的本数看作单位“1”,甲班分得这批读物的4/9,正好是20本。
解:设这批读物一共有x本。
x×4/9=20
x=20÷4/9
x=45
绝招二: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一共分成了(4 5)份,其中甲班分得4份,是20本。可以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本,再求一共有多少本。
20÷4×(4+5)
=5×9
=45(本)
绝招三: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把这批读物平均分成(4+5)份,甲班分得4份,乙班分得5份,也就是甲班分得的本数与读物总数的比是4∶(4+5)。
解:设读物一共有x本。
20/x=4/9
4x=20×9
x=180÷4
x=45
记住啦!解这类应用题时,不论采用哪一种解法,都必须根据比的意义弄清楚把总量分成几份,每个部分数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列式或列方程解答。其中,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一种解法);而先算出每一份是多少,实际上是一种“归一”的方法,比较基本,便于迁移到解答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中去(第二种解法);作为正比例的应用(第三种解法),更能体现按比例分配的本意。相对而言,前两种解法比较简便,更容易理解。
(064002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小学)
战敌模拟:学校买来一批儿童读物,按4∶5分给五年级甲、乙两个班,甲班分得20本,这批读物一共有多少本?
这道题,在学过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乘法应用题、比例的知识以后,可以有下面三种方法解答。
绝招一: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一共分成了(4+5)份,甲班分得其中的4份。把这批读物的本数看作单位“1”,甲班分得这批读物的4/9,正好是20本。
解:设这批读物一共有x本。
x×4/9=20
x=20÷4/9
x=45
绝招二: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一共分成了(4 5)份,其中甲班分得4份,是20本。可以先求出每一份是多少本,再求一共有多少本。
20÷4×(4+5)
=5×9
=45(本)
绝招三:
由题目条件可知,把这批读物按4∶5分给甲乙两个班,可以看作是把这批读物平均分成(4+5)份,甲班分得4份,乙班分得5份,也就是甲班分得的本数与读物总数的比是4∶(4+5)。
解:设读物一共有x本。
20/x=4/9
4x=20×9
x=180÷4
x=45
记住啦!解这类应用题时,不论采用哪一种解法,都必须根据比的意义弄清楚把总量分成几份,每个部分数量各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再列式或列方程解答。其中,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转化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来解,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第一种解法);而先算出每一份是多少,实际上是一种“归一”的方法,比较基本,便于迁移到解答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中去(第二种解法);作为正比例的应用(第三种解法),更能体现按比例分配的本意。相对而言,前两种解法比较简便,更容易理解。
(064002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韩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