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区域地层
勃利盆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部分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及吕梁期花岗岩构成。盆内接受了近万米厚中生代及新生代沉积,其中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为含煤岩系,主要可采煤层发育的城子河组。
2.勘探区地层
本区盆地基底上部全区发育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含煤地层,总厚1610米以上,南部河谷两岸及山间冲沟地带覆盖10米以下第四系,接触关系见表1。现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表1 铁西勘探区地层简表
2.1侏罗系上统滴道组(Jad)
该组地层在本区不整覆盖子盆地基底(Pt)之上,其上界为109号煤层上部砾岩层,邻区(铁东区)钻探控制厚度为555米,本区765号钻孔控制厚度为460米。按其岩相、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划为上、下二段。
滴道组另一特点是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分选类,这一特征也是划分城子河组与滴道界线的一条依据。
2.2侏罗系上统城子河组(JaCh)
下段(JaCbl):由109号煤层上部砾岩层至87号煤层顶部厚层粗砂岩、厚约150m由灰白色粗中,细砂岩含砾砂岩,8层可采及不可采煤层组成。煤层总厚5.03米,其中3层可采及局部可采。可采煤层总厚2.45米。99号煤层底板为一层厚5米左右的含岩屑凝灰岩,该凝灰岩多呈深灰、暗绿、灰白等杂色,由中基性火山灰,玻屑、晶屑、岩屑组成,此凝灰岩亦为全区发育,是本区主要标志岩层之一。
2.3第四系(Q)
残坡积层分布在北部山、丘地带,厚0.5-2米,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南部立新河谷地带,厚2-10米。由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等组。
由上所述,本区发育的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均为含煤岩系。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赋存在,城子河组中段及下段,滴道组及城子河组上段所含煤层工业价值不大。
经统计,井田内城子河组地层中各岩层无论在走向,或倾向上,厚度及粒度变化都不大,煤层间距基本比较稳定,该组地层含煤数十层,但发育稳定(包括厚度及灰分含量)、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仅有48、49、57、59、62、65、98上、99上、99等9层,而滴道组地层岩性、岩相特征较城子河组变化要大些,煤层间距稳定性较城子河组也差,特别是113号煤层下部层段较其上部变化更大。该组地层中含煤十余层,但厚度及灰份含量变化较大,除109号、112号、119号煤层局部可采外,其余煤层均没有工业价值。 [科]
勃利盆地基底主要由元古界变质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部分古生代地层(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及吕梁期花岗岩构成。盆内接受了近万米厚中生代及新生代沉积,其中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穆棱组为含煤岩系,主要可采煤层发育的城子河组。
2.勘探区地层
本区盆地基底上部全区发育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含煤地层,总厚1610米以上,南部河谷两岸及山间冲沟地带覆盖10米以下第四系,接触关系见表1。现由下至上分述如下:
表1 铁西勘探区地层简表
2.1侏罗系上统滴道组(Jad)
该组地层在本区不整覆盖子盆地基底(Pt)之上,其上界为109号煤层上部砾岩层,邻区(铁东区)钻探控制厚度为555米,本区765号钻孔控制厚度为460米。按其岩相、岩性特征及含煤性划为上、下二段。
滴道组另一特点是沉积水动力条件变化频繁,分选类,这一特征也是划分城子河组与滴道界线的一条依据。
2.2侏罗系上统城子河组(JaCh)
下段(JaCbl):由109号煤层上部砾岩层至87号煤层顶部厚层粗砂岩、厚约150m由灰白色粗中,细砂岩含砾砂岩,8层可采及不可采煤层组成。煤层总厚5.03米,其中3层可采及局部可采。可采煤层总厚2.45米。99号煤层底板为一层厚5米左右的含岩屑凝灰岩,该凝灰岩多呈深灰、暗绿、灰白等杂色,由中基性火山灰,玻屑、晶屑、岩屑组成,此凝灰岩亦为全区发育,是本区主要标志岩层之一。
2.3第四系(Q)
残坡积层分布在北部山、丘地带,厚0.5-2米,冲积层主要分布在南部立新河谷地带,厚2-10米。由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等组。
由上所述,本区发育的侏罗系上统滴道组,城子河组均为含煤岩系。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主要赋存在,城子河组中段及下段,滴道组及城子河组上段所含煤层工业价值不大。
经统计,井田内城子河组地层中各岩层无论在走向,或倾向上,厚度及粒度变化都不大,煤层间距基本比较稳定,该组地层含煤数十层,但发育稳定(包括厚度及灰分含量)、具有工业价值的煤层仅有48、49、57、59、62、65、98上、99上、99等9层,而滴道组地层岩性、岩相特征较城子河组变化要大些,煤层间距稳定性较城子河组也差,特别是113号煤层下部层段较其上部变化更大。该组地层中含煤十余层,但厚度及灰份含量变化较大,除109号、112号、119号煤层局部可采外,其余煤层均没有工业价值。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