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本体资源,让个性品读不再落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d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化阅读不仅是践行课标理念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紧扣关键词句,依托核心语段,开掘文本意境,让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本体资源 个性化 品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5
  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个性化品读文本总是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怎样培养个性化阅读能力,创设高效的阅读课堂呢?
  一、紧扣关键词语,促进个性理解
  个性化阅读不是放任自由的阅读。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理解能力较低,教师要采用多样的个性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进入情境品味文本语言,使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望月》一文的“吐洒”一词,一位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
  师:结合老师出示的图片,想想文中的“吐洒”一词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1:月亮就像一位美丽的姐姐,将它柔和的月光播撒向大地。
  生2:“吐洒”让我感觉到月亮好像有了生命一样,对我们人类也充满了感情。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中重点词的意蕴,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说出他们的不同感悟。这样既培养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又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依托核心语段,促进个性探究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要有的放矢,抓住文本的关键段落,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详细品读,明确它在文章中的主导地位,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感知能力,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莫高窟》一文以三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莫高窟、彩塑和藏经洞的特点,展现了我国古代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以及被八国联军盗窃后满目疮痍的惨状,可谓是文中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我紧扣这三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首先,紧扣文本中的典型句式和重点词语,强化学生对彩塑和壁画形象的感知,体验莫高窟辉煌的艺术成就;其次,利用图片与语言,让学生体验文本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高超技巧;最后,将彩塑、壁画与藏经洞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我体悟能力。
  在这一片段中,笔者从文本中的重点段落入手,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又丰润了学生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三、开掘文本意境,促发个性联想
  文本的意境不可能从字面上一眼能看出来,它要求我们有良好的语感能力,一边认真地细细地品味,一边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中感受文本内在的深远意境。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展开个性化的想象。
  例如,教学《槐乡五月》第一自然段,教师这样引导:先让学生整体诵读,感受槐乡那白茫茫的由远及近的不同意境;然后,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洞察槐乡的白色世界,聆听蜜蜂的嬉闹之声,嗅着槐花的清幽之香。在文本意境的浸润下,学生敞开心扉对语言文字进行多维度的感知和体验,获得了阅读的快乐体验。
  对优美散文的教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分析,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他们自己去感知文本意境,从而获取独特的感悟。
  四、把握文本情感,引发个性对话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因此,文本的字里行间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这既是文本气韵的直接体现,更是维系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在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师生、生本、生生对话提供有效的渠道,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深入对话,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牛郎织女》一文,尽管文字质朴,却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教学中,教师从文本的整体内容中提炼出极富情感价值的核心问题——牛郎织女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爱情价值观。这一问题将学生关注的焦点回归课文的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徜徉在故事里,从而感受到相望、相知、相守的爱情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文本蕴藏着的丰富的人文情怀入手,与故事的人物自由对话,与故事凸显的人文情怀对话,学生的个性化体悟在对话过程中得以展现。在对话中,学生不仅读懂了故事,更深受感染,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个性化阅读不仅是践行课标理念的需要,更是学生生命发展的呼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阅读搭建平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从问题开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问题设计不仅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还需要充满语文的“味道”。具体来说,问题设计需要指向文本言语品析,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质疑,需要围绕文本教学主线来展开。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语文“味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7-01  学则须疑,而问题则是源
中医学校的毕业生,不论是在市级医院、还是在区级综合医院、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她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非典"的战场上,为患者筑起了生命之堤.我们不能--道出她们的姓名,但
图书馆的拥有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象征.人类渴求进步,读书的欲望几乎与生俱来.书籍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涵养优良的品质.因此,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除了向学生传递自然科学、开发智力
本应是春光烂漫时节,全球铁矿石谈判却陷入“各说各话”的僵持阶段,充满火药味的措辞已经将这场年度谈判拖入白热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