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本文通过论述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出合作、自主性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教学、最近发展区教学等各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且在这些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高中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已成为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瓶颈。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和结构,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这一矛盾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为此,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结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现象,笔者谈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本想法。
一、合作、自主性教学
自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教学实践中明显中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在新课程下,我们强调要采取自主、合作性学教学。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又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5--6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各小组在课前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入课堂,马上发动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协商、交流、会话”,提出本课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马上针对重点、难点借助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为学生“传道、解惑”,并对各个知识点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然后,教师提出学习小组学习成果评价表,该表主要由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作业、学习体会等几部分组成,然后由各学习小组组织学习评价。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也大致基本完成。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主动探究。该教学模式可以看出:
学生搜集信息(课前) 学生协商、交流、会话,提出重难点 教师释疑 讨论总结(先学生,后教师) 学习小组填写学习成果表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基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孕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大致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心理变化→ 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 复习整理→ 融会贯通。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教学
这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使用最简单也最为容易使用的一种教学法。既结合传统的教学理念,又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比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所以一堂课应该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讲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悉掌握。但要注意精讲多练。该教学模式较为简单: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教师总结
最近发展区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
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设置课堂任务时,前进的步伐要适当,既不能跨度太大,也不能原地跑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当前的水平上适当超前,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能自然流畅的到达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要科学地确定一个个最近发展区。
要科学地将一个知识模块的教学任务划分成一级一级台阶那样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当前已有的水平,精心设计任务和教学过程,使学生经过一番努力,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地登上一级台阶,并为登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教学模式为: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将各种教学模式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包含了创造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有利。同时,學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以上模式的作用下,自己所教学生在每次信息技术要求的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一中)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目前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高中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已成为发展信息技术学科的瓶颈。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和结构,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这一矛盾严重影响了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为此,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结合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现象,笔者谈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本想法。
一、合作、自主性教学
自从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教学实践中明显中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在新课程下,我们强调要采取自主、合作性学教学。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合作,又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5--6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各小组在课前进行学习资料的搜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入课堂,马上发动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协商、交流、会话”,提出本课知识的重点、难点,教师马上针对重点、难点借助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为学生“传道、解惑”,并对各个知识点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然后,教师提出学习小组学习成果评价表,该表主要由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作业、学习体会等几部分组成,然后由各学习小组组织学习评价。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及教学目标也大致基本完成。从上述教学过程可以看出,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主动探究。该教学模式可以看出:
学生搜集信息(课前) 学生协商、交流、会话,提出重难点 教师释疑 讨论总结(先学生,后教师) 学习小组填写学习成果表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被证明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任务驱动,强化实践”基本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孕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大致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心理变化→ 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 复习整理→ 融会贯通。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边讲边练、精讲多练教学
这是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使用最简单也最为容易使用的一种教学法。既结合传统的教学理念,又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难以得到保证。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比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知识茫然无措,所以一堂课应该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讲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熟悉掌握。但要注意精讲多练。该教学模式较为简单: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 教师总结
最近发展区教学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
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设置课堂任务时,前进的步伐要适当,既不能跨度太大,也不能原地跑步。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当前的水平上适当超前,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能自然流畅的到达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这里的关键点就是要科学地确定一个个最近发展区。
要科学地将一个知识模块的教学任务划分成一级一级台阶那样的“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当前已有的水平,精心设计任务和教学过程,使学生经过一番努力,绝大多数都能顺利地登上一级台阶,并为登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该教学模式为:
一级知识点 二级知识点 三级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将各种教学模式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包含了创造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有利。同时,學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同步发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以上模式的作用下,自己所教学生在每次信息技术要求的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铜梁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