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于“元问题” 行于“做中学”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ye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物理教学应遵循物理教学规律,让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立于元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进阶,内化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深度感悟探究,行于“做中学”,让学习进入真实实践。
  关键词:元问题;做中学;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4A-0018-06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物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格。《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一经发布,就引起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中学生学物理学什么?让中学生怎样学物理?怎样让中学生学物理?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路径是怎样的?如何实现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走向三维目标达成,最终走向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新旧问题再一次被推到前台。笔者基于近10年的学科实证研究和近30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总结认为:广大物理教师必须用追问反思来引领教学实踐,基于物理学科特点,以认知科学理论、学习进阶理论和学习路径分析为指导,从认知理论、物理思维论、教学论、方法论、多元智能理论、实验论和课程论的视角,对学生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形成和必备品格培养进行系统思考,在行动和实证研究中,分析研究物理教学的核心要素,纠正教学行为偏差,追寻物理教学规律,让教学基于核心素养,立于抽象问题、原始问题、元问题引导思维进阶,以内化形成物理观念,深化发展科学思维,深度感悟科学探究,行于“做中学”探究,让学习进入真实实践,实现物理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最优化。
  一、立足“元问题”思考,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必须深刻理解“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对物理教学的纲领性要求。“物理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基本认识,是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后形成的具有稳定心理特征的认知结构。这种结构化认知可以让学生在遇见需要解决的真实的问题时,能与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进行迅速匹配,从而快速地找到问题解决的路径和方法。即当学生的物理观念形成后,学生能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会对概念和规律深信不疑,懂得用物理的方法对概念和规律进行应用迁移。“科学思维”是物理学习与探究所需要的模型抽象、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质疑批判等认知方式或思维方式,教学就要构建学习内容中与模型抽象、分析综合、推理论证、质疑批判等四个维度相匹配的思维(问题、实验等)载体,为教学铺设清晰的思维进阶路径,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际情境过程中思考与应用。“科学探究”是指对一个现象进行研究的能力,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程序与过程,如提出问题和假说,设计验证方案,依据证据来验证假说,得出符合逻辑与证据的结论等,教学中要搭建指向问题、证据、解释与交流等探究活动的平台,使教学能体现探究程序与过程。“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探究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对科学本质等形成基本认识态度和社会责任感[1]。综上所述:物理观念代表知识的内化,是其他核心素养的基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关键能力;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格。
  1.对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再认识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研究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关于核心素养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核心素养”做了这样的界定: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就是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后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惯性,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它是相互依存的,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主动性、解决问题、风险评估、决策和建构性的感情管理等。
  为了一致地描述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物理教学和学习环境中的作用,可从知识创造、技能获取和态度培养三个不同的教学和学习视角表达。在建构主义领域,知识的创造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行为的实体,总是在原有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他们拥有大量直接参与学习物理学的知识要素(日常概念),但往往都是经验性的、零碎的或片面的,需要广泛重建他们的直觉知识才能创造出新的系统知识“建筑”(科学概念)。知识创造是知识的重建,它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物理问题情境中发生的,让学生经历从日常概念到科学概念的建构认知发展进阶过程,才会对物理概念的意义和含义有深层理解。获得技能的流程与知识有明显的联系,技能发展也与物理内容密切相关,当学生对概念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时,他们就会运用实用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至真实情境。如学生在获取加速度测量的实验技能时,学生依据对瞬时速度的深层理解,并根据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微元法或极限定义法)制订探究计划,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方案,即利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获取客观、真实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利用加速度定义或速度—时间图像得出结论。在这里获得技能的探究方法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伴随着创造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学生认知科学的热情和方式也得到了发展,促进了态度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
  2.用元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水平和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思维材料的重要手段,但如果观察和实验不引出物理问题,决不会导致探索和研究过程。如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11月8日)获得X射线照片底板之前,美国物理学家古德斯比德和英国克鲁克斯就早已(1890年2月22日)获得,虽然他们都遇到了同样现象,但后者并未从观察到的物理事实中引出物理问题,这一从他们眼前闪过的“新事实”也就不能引起他们的研究。而伦琴则分析了“新事实”和旧理论间的矛盾冲突,引出了问题,并对此做出了研究,发现了X射线。这一事实启发人们:物理学的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点燃思维的火种,正如杜威所说“思维的过程是一种事件的序列链,这一发展过程从反思开始移动到探究,再到批判性思维,最后得到比个人信仰和想象更为具体的‘可以证实的结论’。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但是它一定是由‘难题和疑问’或‘一些困惑、混淆或怀疑’引发的。观察者‘手头的数据不会提供解决方案,它们仅仅能够给人启示’;而正是对‘解决方案的需要’,维持和引导着反思性思维的整个过程;问题的本质决定了思考的结果,思考的结果控制着思维的过程。” [2]   问题始于思维,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立于问题又能促使思维向深度发展,“问题”是“思维”的载体,是培养“比较—概括—抽象”“分析—评价—创造”等深度思维的土壤,让学生在高层次认知水平上,触发发展高阶思维驱动力[3]。
  物理学的研究始于问题,物理教学也应始于问题,针对物理问题对学生认知投入动机的激发、学生的元认知策略(包括完成任务时对目标的设定、计划、监控、评价以及对过程采取的必要的调整)、意志策略(指的是对注意的控制、影响的控制及努力地控制)调动的不同,可将物理教学中的物理问题概述为抽象问题、原始问题和元问题三类。“抽象问题”通常是指教学中学生所面对的大多数是教师通过对实际(原始)问题的合理分解、简化和抽象后形成的“问题”。这类“抽象问题”往往是为巩固物理概念、规律而人为加工出来的,与实际(原始)问题相距甚远。基于这种“抽象问题”的物理教学,只是为了巩固双基知识而设置的“记忆—理解—应用”层级的问题,属于低阶思维能力的问题,不利于促进思维向深度发展和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转化问题的创新能力。“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未被抽象加工的典型现象问题。它具有以下特点:“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有对现象做任何程度的抽象;基本是文字的描述,通常没有任何已知条件,其中隐含的变量、常量等需要学生自己去设置;没有任何示意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图像需要学生自己画出;对学生来说不是常规的,不能靠简单的模仿来解决;来自真实生活情境;具有趣味和魅力,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4]基于“原始问题”的物理教学,因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学生更多的认知参与,需要他们自主调动分析、综合、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表征知识,了解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真实世界问题、完成真实情境任务,经历日常概念到科学概念建构的认知发展进阶过程,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发展更高的认知加工水平和高阶思维能力。“元问题”是比普通问题(抽象问题和原始问题)进一层,通常涉及价值论、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是最根本、层次最高的问题,即为能引起问题的问题。正如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恩曼在打油诗所述问题:“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我非要知道我为什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在问题教学中引入元问题,就是利用以“问”引“问”策略设置“问题情景”,将“情景串”变成“问题串”,用元问题启发学生问题思考的方向,不断追问“问题”,激发认知的原动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正如鲁利亚所说:“在人有适当的动机而使课题变得迫切了,并且它的解决成为必要的了;当人要从他所处的情境中走出来,而又没有现成的(先天的或习惯的)解决办法时,只有在这种场合思维才出现。”[5]元问题将会最大限度激发深度学习动机并维持认知投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认知投入的质量,提升思维品质的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指向核心素养,基于抽象问题、面向原始问题、立于“元问题”,激发学生质疑,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既会“学”又会“问”,可避免单一抽象的问题教学。如“去两头重中间”,不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原始问题情境,只凸显演算和推导过程,导致科学思维中直觉思维缺位。因此,让“元问题”成为跟进发展物理学科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原动力、驱动力,用“元问题”引领学生内化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实现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伴随形成价值观念,才是物理教学的核心要义。
  二、行于“做中学”探究,让学习进入真實实践
  物理学是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理想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一门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创设物理教学情境,让学习进入真实实践,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具有关键作用。如在物理规律的探究教学中,基于实验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和提炼问题,对问题的可能答案做出假设(预测),并根据问题情境,运用已有知识制订探究计划,选择符合情境要求的实验资源进行实验,获取客观、真实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形成关于物理规律的结论。这与杜威《探究认识论》的内核所提倡的探究相吻合,让学生经历杜威所述的探究的几个维度,即“由问题情境引发的‘解题’需要(探究的动因),实验性的‘亲历’者认识论(探究的实质),‘理智’在场(探究的保障),‘思维五阶段法’(探究的模式),有根据的断言(探究的结果)。”[6](如图1)只有这样的“做中学”,才能表现出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关键能力”,“有效思维的态度、融身实践和个人发展与时代责任担当”的“必备品格”,“尊重事实”的“价值观念”。
  1.“做中学”的界定
  这里所谓的“做中学”是源于杜威(John Dewey)的“做中学”“原型”,发展于参与性认知、探究认识论这两种教学思想。参与性认知认为,认知的获得是认知者通过各种体验活动与认知对象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基于个人的身体、经验、实践、行动的参与以及情境、生活等互动基础上生成知识的过程。认知是通过亲历参与而获得的,知识就是一种参与行为,参与是一种认知手段。参与包括实验参与、知识参与、道德参与和审美参与等。探究认识论认为,知识的对象是有指导的实验操作所产生的后果,而不是充足存在于认知以前的东西,在物理教学中,主要体现为“探究是儿童对‘情境’的探究,情境是儿童‘探究中’的情境,知识是不断被诊断的儿童活动的假设,三者统一于做中学。”[7]“做中学”在于增进认知,也如杜威表述的“他怎样获得这种知识,这个问题为自然地学校教育方法提供了线索。这个答案就是,不是通过阅读书本或倾听关于火或事物性质的说明,而是自己烧一下或自己吃东西,那就是做些事情。” [8]也就是说,学习便是事件与儿童的相遇,学习的过程是儿童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过程,“做”是手段,“学”既是目的也是过程,“做中学”便是参与性认知。“做中学”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也可看作是一种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其基本要义旨在以学生参与来架构课程,以“亲历”经验的获得为核心旨趣,在情境化的教学场域中,通过学生的各种“做”——观察、实验、探究、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杜威的认识论是“探究认识论”,其学习观是“探究学习观”,从“做”中学、反思参与、理智指导等都是其内涵的体现。
其他文献
日本的三大豪华品牌里面,讴歌是成立最早的先行者。在《汽车之友》创刊的那一年,1986,讴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36个州的50个城市建立了150个经销店,并在次年销量达109470辆,成为当时美国卖得最好的进口豪华车品牌。  讴歌的母公司本田旗下早已推出了许多混合动力车型,但是以讴歌品牌出现的车型却都用着纯正的汽油动力,在今年的北美车展上首度亮相的ILX打破了这个局面,成为讴歌品牌首款混合动力车型,并将
聂 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小说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鲁迅文学奖评委。出版各类文学作品共计40余部。2018年推出《中国经验与文学湘军发展研究》7大卷、300余万字书系。2019年推出万行长诗《共和国英雄》。多部著作被译介到国外。  李大钊  面对你,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赞美,甚至觉得“赞美”这个词本身,都是那么肤浅,一旦说出
跑车  突然发现欧洲很高调的几家跑车企业都归了大众集团:布加迪、宾利、保时捷、兰博基尼,他们各有新车推出。其余几款概念车令本届车展的跑车族群显得整体低调,看来欧洲近年的主题仍由务实的车型占据上风。    宾利第二代欧陆GTC已在9月中旬的法兰克福车展首发。作为人们心目中顶级豪车的典范,宾利在标新立异的现代汽车界里仍从容而坚定地保留着自己的设计传统,表现出了浓郁的英伦贵族式的风雅和品位。  新欧陆G
现代酷派,它就是一款廉价的韩系“花瓶”小跑车,或许这是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但是当你真正驾驭过它之后,才会发现自己的看法是多么片面。前置后驱的布局、精准到如同赛车般的操控、轻松而直接地切内线漂移、高亢的引擎排气声浪,这些词听起来似乎在形容一台在赛道上狂奔的法拉利458,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台劳恩斯酷派的话,是不是又会令你惊诧得大跌眼镜,把你心底那种对韩国跑车的不屑彻底一扫而净呢?的确,它不仅拥有
在欧洲旅行车早就成为最主流的车型之一,但到了国内它们一直是叫好不叫座。不过本次广州车展该车型却是重兵压境卷土重来,大众、宝马、沃尔沃、现代的展台上都有新品呈现,这可让我这个老牌的旅行车爱好者倍感欢欣鼓舞,更坚定了为其继续叫好的信心。  这几款新车当中谁能收获最多的掌声?我认为是迈腾旅行版。理由很简单,国内旅行车市场的开路先锋就是大众。还记得当年那款桑塔纳旅行车吗?它其实就是第二代Passat旅行车
相比汽油发动机车型,柴油发动机车型有着更为经济和环保的特点,而在中国市场,较低的保有量比例使柴油发动机车型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应用尖端柴油动力技术的双龙汽车重返中国市场后。在为消费者增加购车选择的同时,再一次掀起了柴油车型的销售热潮。以配备柴油发动机为主的双龙汽车在动力、操控、安全等各方面都堪称出色。而其柴油发动机和非承载式车身等独特汽车技术组合给使用者带来的极致驾驶享受更是成为迅速吸引中
东风悦达起亚K3傲然登场  10月16日,东风悦达起亚“蕴实力 耀不凡”K3新车上市会隆重举行。此次K3由奥运冠军张继科代言,售价区间为10.28万-14.98万,推出1.6L、1.8L两种排量共计7款车型。此次上市的K3采用起亚最新动力科技,搭载1.6L伽马D-CVVT和1.8L Nu D-CVVT两款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分别达到94kW和107kW,而手动车型最低油耗仅为6.3L/100km。配
如果哪一个企业想在当今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没有一辆SUV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几个数得上的自主品牌都上马了SUV,甚至风风火火,只有吉利按兵不动,踌躇几年后,以全球鹰品牌打出了SUV的第一张牌试水。即便GX7已经在车展上亮过相,真在大街上开起来,依然带来很多新鲜感。全球鹰GX7基本上代表了目前自主品牌在SUV区间的水平,设计和装备可圈可点。一辆紧凑型两驱SUV所能得到的驾驶乐趣和实用功能都在GX7上
中国农历新年刚刚过去,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之中,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2012年芝加哥车展也火热开幕。随着美国汽车销量继续回升,有上百年历史的芝加哥车展重焕活力,预计将有120万人参观。  芝加哥车展历史  芝加哥车展始于1901年,由于汽车行业才初具雏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4000多人来看这些可以自己行走的“马车”。第一届车展在一个剧院举行。芝加哥汽车交易协会(CATA)成为国家最具历史和最大的交
第一次接触全新ML350是在早些时候奔驰发起的“路尖上的中国”自然遗产地探访之旅,3天的行程已经让我对这款豪华SUV有了一定认识,回到北京又有机会再次体验到它,却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辆好车,在旅途中会让人产生依赖感,就像儿时父亲的肩膀,宽厚、安全。如今即将初为人父的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份力量的重要  你是一个值得依靠的人吗?这是现在我经常问自己的话,面对即将诞生的生命,我们是否有能力为他或她创造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