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问题”的问题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提出问题”.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其就失去了探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实施探究教学与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现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提出问题”的现状、误区与策略谈几点看法与思考,供同行们批判之用.
  1“提出问题”的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创设情境,学生观看实验过程,然后让学生“猜想”,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说的几点一一归纳并总结出结论,并让学生记录这些结论;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结论去“解决问题”,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从教学实践来看,不少教师这样做了之后,中考物理成绩是不错的.然而,学生离开教师时就不会学习与提出问题了.
  出现这种现象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敢问.许多学生生性胆怯,不善言谈,一怕提出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出现错误,被同学讥笑;二怕所提问题过于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引起师生的讥讽和嘲笑;三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
  例如:做“测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演示实验时,根据电路图正确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很多同学有问题,而且问题质量也不错,但不敢说自己的问题,如:灯为什么不亮,是不是灯坏了?
  (2)不会问.以前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回答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各种问题的被动状态和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根本就没有想过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向老师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最多是在遇到不会做的问题,才会向教师请教该题怎么做?很少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使提出问题,也是被动的加上为什么.
  例如:在教授“物体的浮与沉”一节内容时,教师拿出一个鸡蛋,将鸡蛋轻轻放入清水中,看到鸡蛋下沉了;然后将鸡蛋取出,在清水中加入盐,并搅拌,再将鸡蛋放入,看到鸡蛋悬浮或上浮了.引导学生学生提问,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为什么鸡蛋上浮了,而没有从问题本质——力学的角度去分析鸡蛋在水中时受到哪些力呢?而是盲目的加上一个为什么就是问题了.
  (3)没机会问.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培养.许多教师还没有从主观上去想课改为什么要改,多年的老的教育模式很难一下改变,部分教师在旧的教学中教学成绩也很好,就觉得是课改成功了.另外的教师觉得学生没那样的能力,还不如自己自问自答,即减少学生的麻烦,也节约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提问时间太少,以至于课堂上学生发现问题并想提出来,没有提问的机会,课后只能由同学间交流,如果交流后还不能解决,问题也只能留给自己.
  2“提出问题”的教学应对策略
  在新一轮物理课程改革中,要求大力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教学过程中去,即“在做中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
  2.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让学生体会到:本书的知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老师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一个善于提出问题并表现出非凡的“提问”才华的人,其发展前景将是非常乐观的.
  例如:学生在做“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时,不小心把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导致电流表指针反偏,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学生就会提出“电流表的指针为什么会反偏?”;又如学生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问到“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外,从另一侧通过透镜为什么还能看见蜡烛的虚像?”在做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覆杯实验后,一位学生提出:“老师,杯子里的水少一点纸片会不会掉下来?”于是我们又做了实验,结果发现水再少实验也会成功.同学们都很惊讶!他又问:“那为什么这么少的水也会成功?”对他所提的问题只能一一做解释.这样一来,全体同学在问题中学到了新的东西,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很值得.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2.2建立民主课堂,创设良好科学探究的氛围,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保障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他们不向老师提问的原因是不愿提,不敢提.主要是学生存有怕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程序,而挨老师的批评;其次是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再者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因此,教师对学生大胆的发问、质疑不能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加以批评、甚至训斥、挖苦,所以,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提供环境保障.
  比如,在学到响度、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很多同学感到理解有困难,概念容易混淆.于是师生共同策划了一场区分响度强弱、音调高低的研讨会.会前学生以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和实验为依据,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新的实验,会上大家逐一展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并热烈地讨论实验所能说明的物理问题:有的同学带来了竖笛、口琴、二胡等乐器,有的用录音机将一盘磁带上的同一支歌以快慢不同的速度播放……教室里“研讨会”开成了“噪声制造会”,但看到学生们激动的表情,闪亮的眼睛,就不会怀疑他们已收获了很多.
  2.3重视解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最终目标的实现
  提出问题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因重视提出问题,而轻视了问题的解决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过渡到分析和解决问题上来,既要重视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中提出的问题,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目标的实现.
  例如:学生学习了质量和密度之后,紧接着学习力的知识,到这时候学生容易把“质量”和“重力”相混淆,甚至在练习本上写1千克=9.8牛顿.为了克服这种负迁移现象,教师在进行“重力”一课的后期,可以通过问答方式带领学生分辨“质量”和“重力”(重量),应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有关问题:(1)“质量”和“重力”分别表示什么?(2)物体在太空存在失重现象,那么物体在太空也存在“失质”现象吗?为什么?(3)两者的测量工具和单位一样吗?有什么不同?(4)“重力”和“质量”是什么关系?能反过来说质量跟物体受到的重力成正比吗?(5)1 kg=9.8 N的错误在哪里?在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以后,教师应该从两者的正比关系点明是对这个关系的模糊认识给同学们带来了混淆.在物理学习中还有诸如“压力”与“重力”的易混问题,实践研究表明采用提问的方式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概念糊混现象.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起始,是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极好的途径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好开始.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就要培养和探究学生的提问意识,让问题走进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敢问”、“善问”、“会问”. 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其他文献
这学期,我身兼数职,副班长、值日班长、作业检查员、劳动委员、学习委员、背诵小组长等多顶“官帽”压在我头上,忙得我连喘气儿的时间都没有。
在我国,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成为人们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而其中教学环境作为课程资源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运用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过程中,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配置,创建虚拟的教学环境,也成为一致的发展方向.  1课程资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今年暑假,我报了南师大附属中学的“中美双语夏令营”。可是,那里的生活条件不好,吃的也很差,一天要上10节课,学习、生活的节奏非常快,让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很难受。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当今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从新课程的目标来看,科学探究可以理解为一种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行为应该渗透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专门的科学探究活动外,在其他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让学生发生与科学探究个别要素有关的行为.本文以笔者亲历的课堂实录为依据,说明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时,也可以采取科学探究的方法.  1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每次放学的时候,我都希望爸爸能来接我,可是我又担心其他同学笑话我,因为我的爸爸是农民工,怕同学们用异样的眼神看我。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些涉及物理知识的词条与相关教科书中不太一致,现摘取一些,谈谈自己的看法,供专家审议、参考.(楷体为词典原文).  1安全电压  不致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电压,电压值要根据有关规程和使用环境定,一般低于36伏.  现在的初中物理教材中表述为“不高于36伏”.  2白炽灯  最常用的一种灯,灯泡是真空的或充有稀有气体的玻璃泡,里面有灯丝,电流通过时灯丝白热,发出亮光.  一是现在已
影片精彩片段对白之二:  Skipper:Attention! This is your captain. I have good and bad news. The good news is   we’re landing immediately. The bad news is we’re crash-landing. When it comes   to air travel, we kno
期刊
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课堂实验教学的角度,阐述实验教学的问题设计、实验设计的创新、实验设计非常规的操作效果、实验设计教学中对学生移植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探讨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对实验设计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观认为:科学教育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