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行大气环境监测中,仍有较多弊病存在,如监测手段滞后或人员素质不高等,极大程度上制约监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求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本文主要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相关概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效率的有效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弊病;策略前言:作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内容,大气环境监测强调对大气中污染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污染物产生的源头,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其对于环境改善可起到突出作用。但如何使这种作用实现,仍是当前监测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尤其在较多制约性因素存在下,更导致大气环境监测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本文对监测质量提高的策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概述
大气环境监测是现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之一,无论从其监测对象成分还是相关的环境要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且对于时间、空间要求都较高。实际开展监测工作中,应注意以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保证监测各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可使监测数据满足精密、完整与准确要求。同时,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也涉及到环境质量控制概念,其主要指为满足监测质量提高要求,需在监测过程中做好编制计划、分析与测试环境样品、审核与处理监测数据等工作,这样才可使监测质量得到提高[1]。
二、大气环境监测的弊病分析
(一)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控制手段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求有相应的质量控体系作为保障,且注重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与监测管理手段,但实际监测中这些问题仍较为突出。从质量控制手段看,其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第一,质量控制手段过于单一,监测工作开展中采取的方式仍集中在以往平行样测试、对比数据以及加标回收方面,未在监测中融入系统性评价内容。第二,监测中技术应用与控制标准相脱离,如现代新型监测技术如自动监测系统,其在应用中并未设定相应的控制标准。第三,监测网络建设缓慢,较多监测数据重叠情况出现频率极高,造成数据资源过多浪费,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而对于质量控制体系,实际开展质量监测管理中并未真正做到全过程管理,大多控制工作多开展于实验室中,而实验室自身建设又处于滞后状态,加上计量认证方面较为落后,更使质量检测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实际监测工作中,现场监测管理也多处于缺失状态,如在采样工作、监测点具体设计中,因有外界因素影响,监测部门多会利用避重就轻方法。
(二)监测人员素质问题
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监测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将决定整个监测工作质量。然而现行监测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仍较低,具体体现在:首先,监测人员在基础专业能力上较差,业务操作中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这样在监测质量上也难以得到保障。其次,从监测机构培训情况看,现行大多培训工作的开展多表现出临时性特征,一般多会在实际操作前采取培训或进行技术交底,这样人员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并不全面,且对于较多操作规范也未能有效掌握。此外,目前监测工作开展中,人员更新问题也较为突出,如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在整个监测队伍人数中所占比重较低。这样监测人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监测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2]。
三、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监测手段的完善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可将许多先进技术纳入其中,如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相关监测仪器等。需注意的是这些监测系统或设备应用下,需做好定期校准工作,保证监测的数据更为精确可靠。同时,对于当前实验室监测工作的开展,也要求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第一,合理布局实验室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相关设备配置齐全的基础上,避免有交叉干扰问题存在,且注意在测试污染较强、毒性较大气体时,应保证利用专用的设备,防止测试中威胁到监测人员身体健康。第二,对于仪器设备应做到规范管理,如试剂或器皿需存储于特定空间中,而其他仪器设备,可考虑将标签贴于其表面,以便于有效管理设备。第三,具体操作中需引入相应的质量控制方式,如标准分析法、考核试验法等,其可有效判定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二)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与人员素质的提升
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实际完善中可考虑进行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立,尽可能在人才、物资等配备量上满足监测要求。同时,也需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可考虑结合大气环境监测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并将制度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始终,如采样、布点、审核与评价等。另外,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还需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监测部门应注意适时采取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使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强化。同时在提升人员素质中也可引入相应的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这样对于监测人员综合能力的强化可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3]。
结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是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实际开展监测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当前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弊病,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监测手段更为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控制机制,强化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这样才可推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强.关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14+118.
[2] 孔繁国,麦明焯.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10:85+89.
[3] 李关羽.关于如何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26.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弊病;策略前言:作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内容,大气环境监测强调对大气中污染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污染物产生的源头,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其对于环境改善可起到突出作用。但如何使这种作用实现,仍是当前监测工作开展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尤其在较多制约性因素存在下,更导致大气环境监测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本文对监测质量提高的策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概述
大气环境监测是现行环境保护工作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之一,无论从其监测对象成分还是相关的环境要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且对于时间、空间要求都较高。实际开展监测工作中,应注意以相关规范标准为依据,保证监测各工序都处于受控状态,这样才可使监测数据满足精密、完整与准确要求。同时,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也涉及到环境质量控制概念,其主要指为满足监测质量提高要求,需在监测过程中做好编制计划、分析与测试环境样品、审核与处理监测数据等工作,这样才可使监测质量得到提高[1]。
二、大气环境监测的弊病分析
(一)质量控制体系与质量控制手段问题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求有相应的质量控体系作为保障,且注重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与监测管理手段,但实际监测中这些问题仍较为突出。从质量控制手段看,其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第一,质量控制手段过于单一,监测工作开展中采取的方式仍集中在以往平行样测试、对比数据以及加标回收方面,未在监测中融入系统性评价内容。第二,监测中技术应用与控制标准相脱离,如现代新型监测技术如自动监测系统,其在应用中并未设定相应的控制标准。第三,监测网络建设缓慢,较多监测数据重叠情况出现频率极高,造成数据资源过多浪费,难以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利用。而对于质量控制体系,实际开展质量监测管理中并未真正做到全过程管理,大多控制工作多开展于实验室中,而实验室自身建设又处于滞后状态,加上计量认证方面较为落后,更使质量检测控制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实际监测工作中,现场监测管理也多处于缺失状态,如在采样工作、监测点具体设计中,因有外界因素影响,监测部门多会利用避重就轻方法。
(二)监测人员素质问题
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体,监测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将决定整个监测工作质量。然而现行监测人员在综合素质上仍较低,具体体现在:首先,监测人员在基础专业能力上较差,业务操作中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这样在监测质量上也难以得到保障。其次,从监测机构培训情况看,现行大多培训工作的开展多表现出临时性特征,一般多会在实际操作前采取培训或进行技术交底,这样人员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并不全面,且对于较多操作规范也未能有效掌握。此外,目前监测工作开展中,人员更新问题也较为突出,如具有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在整个监测队伍人数中所占比重较低。这样监测人员素质问题,成为制约监测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2]。
三、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监测手段的完善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也可将许多先进技术纳入其中,如在线监测系统以及相关监测仪器等。需注意的是这些监测系统或设备应用下,需做好定期校准工作,保证监测的数据更为精确可靠。同时,对于当前实验室监测工作的开展,也要求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第一,合理布局实验室做好管理工作,保证相关设备配置齐全的基础上,避免有交叉干扰问题存在,且注意在测试污染较强、毒性较大气体时,应保证利用专用的设备,防止测试中威胁到监测人员身体健康。第二,对于仪器设备应做到规范管理,如试剂或器皿需存储于特定空间中,而其他仪器设备,可考虑将标签贴于其表面,以便于有效管理设备。第三,具体操作中需引入相应的质量控制方式,如标准分析法、考核试验法等,其可有效判定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二)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与人员素质的提升
质量管理机制的完善是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实际完善中可考虑进行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立,尽可能在人才、物资等配备量上满足监测要求。同时,也需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完善,可考虑结合大气环境监测特点制定相关制度,并将制度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始终,如采样、布点、审核与评价等。另外,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上,还需注重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监测部门应注意适时采取相应的技能培训工作,使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强化。同时在提升人员素质中也可引入相应的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这样对于监测人员综合能力的强化可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3]。
结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是影响环境保护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实际开展监测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基本内涵,立足于当前监测工作中的主要弊病,不断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使监测手段更为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控制机制,强化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这样才可推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强.关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2:114+118.
[2] 孔繁国,麦明焯.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5,10:85+89.
[3] 李关羽.关于如何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