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课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然后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采用合适的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多媒体为美术教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教育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增加课时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使小学美术教学真正做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1.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入益智小游戏,缩短教学时间。
  绘画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让小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描绘现实或想象的空间,还要布局合理,运用常规美术教学手段有一定的难度。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有(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我的小天地》这样造型 表现的课型,绘画时要注意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如果只通过看图,讲解,许多学生就很难解决“遮挡关系”,“家居合理摆设”,“设计美化”等难点。如果植入一些像“家居摆设”类的小游戏就方便多了。游戏中,家具的位置可以随意拖动、摆放,同一类的家居还有不同的款式,不同的颜色供挑选,大大缩短了过程时间,还可以让孩子们很快捷、直观地看到摆放后的效果,为自己的创作奠定基础。
  还比如(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有趣的重复》一类的图案设计课,老师往往要讲解枯燥的骨式、透视等,在传统中,先要构思、设计,然后用铅笔画出草图,接着确定正稿,再一一上色,整理画面,最后完成。学生从构思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而且图案等技术要求较高,学生不容易画规范。好的构思不但包括好的设计,还包括高超的技术表现能力,对此也是在应用设计课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图案排列”类小游戏,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游戏中,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设计指令,选择各类标准图形、随意改变色彩,在画好网格的画纸上直接排列,大大提高了绘制效率和质量。在完成后,如果对设计作品不满意,就需改动一下,而不用重新绘制一张新的作品。在游戏中,只要在原来的作品上重新选择,重新排列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省时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时间追求创意和效果,让美术课堂更具情趣性。
  2.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
  在教《山壁上的画》这一欣赏课时,由于学生对古代历史的理解比较模糊,也不可能取一个新石器时代壁画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古代壁画特点去分析并理解,我选择了多媒体。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在生活中创作壁画的,再通过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的条件比较,得出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在悬崖上创作壁画的原因及道理。这时,全班学生对古代花山壁画有了初步了解,气氛逐渐活跃起来,纷纷说出自己对当时劳动人民敬仰和佩服。从而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我再设巧关:把花山壁画局部用实物投影仪放大给学生观察,让学生似乎进入了古代花山壁画的场面中:一群群高大威猛的狩猎者围成一圈,中间一头惊慌失措的野鹿无处可逃,人们手舞足蹈欢庆狩猎的收获……规模宏大的场面引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这样一步步引申,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降低了欣赏难度。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既全面又各有新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虽需投入不少精力,但只要用得巧、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施教。这样,大家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教与学,师生间的感情更融洽了。
  3.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教育效果肯定不理想。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缺乏相关教材资料,特别是欣赏课。教师可以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盘、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并用它们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教师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学生才能增加感性认识,提高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广,才能提高创造能力。例如:在小学美术欣赏课,许多图片几次印刷之后,已变得很难看,图片又少,要老师重新绘制也不太可能,而有不少光盘、VCD中都有这方面的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多媒体确实为美术欣赏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如果教师就此放松了备课,一味地单纯依赖图片的展示,学生看多了也会失去兴趣。相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不希望看到的。剑有双刃,善用的人可以斩断前进道路上的荆棘,不善用的人不仅荆棘斩不断,还会误伤了自己。多媒体对每一位美术教师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怎样用好这把锋利的剑为自己的美术课堂披荆斩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又不使课堂变成单一的图片欣赏,是需要教师们多花些心思的。美术教师本身是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多媒体无疑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创意平台,方便了教师们对美术课堂的再创造。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再创造”这一基点上,如何利用教材中有限的课程资源?如何收集与课堂有关的资源?用什么方式展示教师所收集的资源……这些都是教师们要思考的问题。
  多媒体进入课堂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教师只有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撇去对多媒体的依赖性,更好地利用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为自己的课堂增光添彩,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效果无疑会不断得以增强。
其他文献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是人生中一个美妙、灿烂的“黄金时代”。他们肩负着新的历史任务,面临着新的学习课题,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一代人,和他们的父辈、祖辈相比,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丰富得多,因此具有与过去显著不同的特征。他们普遍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思想开放,主动性、自主性强,社交活跃,聪明能干,向往集体生活,希望得到鼓励。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时期和特殊地位,教育者不仅要看到初中生成长的优势,而且要看
美术作为一门社会文化艺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从单一的绘画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多种绘画语言相结合。当今的美术不只是书法和画画,而是所有可以用来表情达意的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
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初中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美术课,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的教育功能?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使美术更具魅力,让学生充满兴趣呢
小学美术教学,多年来一直在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长期一贯的教学方式之间徘徊,学生照样画葫芦、教师照本宣科。这样的现状让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深感困惑。如何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此谈谈看法。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