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建立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健康的竞争意识能引导孩子奋发向上,不断开拓进取。语文作为小学阶段孩子所学的主要科目,语文教师有更便利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来因势利导,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竞争 方法 培养
竞争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个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竞争意识在社会化形成过程中由外因和内因引起,外因即他人或环境的刺激;内因即由外因引起的自我发展、自我扬弃的过程。竞争意识是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最好是从孩子抓起。语文是小学阶段孩子所学的主要科目,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师,会有更便利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来因势利导,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呢?我个人浅显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在端正的心态中竞争
我们虽在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一定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端正孩子看待竞争的心态,是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一个前提,只有孩子正确的认识了竞争的意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在考孩子对字词的掌握时,同时叫几个小朋友到黑板前,让孩子比赛听写老师所念的字词,其中有会写的也有不会写的,那么对于会写的孩子我们要表扬,对于不会写的,我们也不要批评,而是让会写孩子的教写,在自写和同学教写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乘机引导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但一定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要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二、在一比一看中竞争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我们也应该有随机应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融入一堂写字课中,在课堂中要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认字最仔细;看谁写得最正确;看谁写得最端正;看谁写得最清秀;看谁能够发现某字最易写错的地方,看谁能想出个最妙的办法而把某字牢牢地记住…如此等等。在这“一比一 看”中。同样也能潜移默化地强化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将其融入一堂阅读教学课中,可以要求小朋友们,看谁最爱动脑筋;看谁最爱回答老师的提问;看谁回答得更好;引导掌握某一词时,可以要求小朋友们,看谁最爱动脑筋;看谁最爱回答老师的提问;看谁回答得更好;也可以将其融入在引导掌握某一词时,可以要求小朋友,看谁能联系上下文猜出这个词的意思;看谁能用另外一个近意词来换掉这个词;看谁能最先从词典中找到这个词;看谁能最先从众多的词义条目中,选出这个词在本句话中的准确义项。更可以融入在引导回答某一问题时,本来某学生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了,但教师仍然鼓励其他学生:“看谁能不照某某的回答,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某某答得好,某某答得更好,某某同学你还想说么?”“某某同学你还想补充么?”“不怕,说错了没关系!”“瞧某某同学终于第一次回答问题了,还答得不错呢!”“某某同学都争答了,别的同学一定不愿落后……”如此鼓励鼓动,何愁培养不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在榜样中竞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喜欢模仿的特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流利的背会所学课文;其次,教师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专家名人模范事迹来激励学生;再次,教师可以在学生身边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为表率,让他们感到“可望又可及,可模仿又可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不失时机的在作文、背诵等各个方面树立一个他们的榜样。树立榜样的作用不只要求其他学生向榜样靠近,更要要求他们超过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使学生在榜样中竞争,在榜样中学习和提高。
四、在自我更新中竞争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不能只注重几个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一般的学生。既要“锦上添花”,也要做到“雪中送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在竞争意识中强化自我意识,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多地以自己的进步速度为标准,多纵向比较。在每单元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这个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对照以前找出进步,并对以后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这种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意识,鼓励他们相信“明天东方地平线上定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这样循着自己前进的足迹继续前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非无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设不同标准,寻找各自进步,这样自我竞争更能行之有效。
五、在创新中竞争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步,没有进步则失去了竞争取胜的基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时,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多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要用传统的现成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孩子,束缚孩子的思维的手脚,当孩子表现出其“新思想”、“新发明”时,教室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竞争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就抓起,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其将来成长为一个祖国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竞争 方法 培养
竞争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是为了满足完善自身,实现自我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是自觉的、主动的、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地说,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个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竞争意识在社会化形成过程中由外因和内因引起,外因即他人或环境的刺激;内因即由外因引起的自我发展、自我扬弃的过程。竞争意识是当代和未来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为此,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最好是从孩子抓起。语文是小学阶段孩子所学的主要科目,作为语文教学的教师,会有更便利的条件和充足的时间来因势利导,对孩子从小就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但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呢?我个人浅显的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在端正的心态中竞争
我们虽在说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但在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的同时一定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端正孩子看待竞争的心态,是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一个前提,只有孩子正确的认识了竞争的意义,竞争意识的培养才对孩子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在考孩子对字词的掌握时,同时叫几个小朋友到黑板前,让孩子比赛听写老师所念的字词,其中有会写的也有不会写的,那么对于会写的孩子我们要表扬,对于不会写的,我们也不要批评,而是让会写孩子的教写,在自写和同学教写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乘机引导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但一定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妒忌和愤懑。要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告诉孩子,在竞争中得到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二、在一比一看中竞争
马卡连柯曾经指出,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我们也应该有随机应变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融入一堂写字课中,在课堂中要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认字最仔细;看谁写得最正确;看谁写得最端正;看谁写得最清秀;看谁能够发现某字最易写错的地方,看谁能想出个最妙的办法而把某字牢牢地记住…如此等等。在这“一比一 看”中。同样也能潜移默化地强化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将其融入一堂阅读教学课中,可以要求小朋友们,看谁最爱动脑筋;看谁最爱回答老师的提问;看谁回答得更好;引导掌握某一词时,可以要求小朋友们,看谁最爱动脑筋;看谁最爱回答老师的提问;看谁回答得更好;也可以将其融入在引导掌握某一词时,可以要求小朋友,看谁能联系上下文猜出这个词的意思;看谁能用另外一个近意词来换掉这个词;看谁能最先从词典中找到这个词;看谁能最先从众多的词义条目中,选出这个词在本句话中的准确义项。更可以融入在引导回答某一问题时,本来某学生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了,但教师仍然鼓励其他学生:“看谁能不照某某的回答,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某某答得好,某某答得更好,某某同学你还想说么?”“某某同学你还想补充么?”“不怕,说错了没关系!”“瞧某某同学终于第一次回答问题了,还答得不错呢!”“某某同学都争答了,别的同学一定不愿落后……”如此鼓励鼓动,何愁培养不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在榜样中竞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针对小学生可塑性强,喜欢模仿的特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流利的背会所学课文;其次,教师可以列举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专家名人模范事迹来激励学生;再次,教师可以在学生身边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为表率,让他们感到“可望又可及,可模仿又可学习”,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教师在日常的学习中,应不失时机的在作文、背诵等各个方面树立一个他们的榜样。树立榜样的作用不只要求其他学生向榜样靠近,更要要求他们超过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精益求精,使学生在榜样中竞争,在榜样中学习和提高。
四、在自我更新中竞争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方面应该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不能只注重几个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大多数一般的学生。既要“锦上添花”,也要做到“雪中送炭”。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在竞争意识中强化自我意识,引导每一个学生更多地以自己的进步速度为标准,多纵向比较。在每单元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这个阶段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对照以前找出进步,并对以后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这种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意识,鼓励他们相信“明天东方地平线上定会升起一轮新的太阳”。这样循着自己前进的足迹继续前进,可以使每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并非无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设不同标准,寻找各自进步,这样自我竞争更能行之有效。
五、在创新中竞争
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步,没有进步则失去了竞争取胜的基础。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时,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鼓励孩子多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要用传统的现成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孩子,束缚孩子的思维的手脚,当孩子表现出其“新思想”、“新发明”时,教室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素质,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未来社会的立足之本,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竞争意识的培养,应从小学就抓起,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好好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孩子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使其将来成长为一个祖国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