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的比萨斜塔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g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萨这座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斜塔而为人所知的。对,就是伽利略做铁球实验的地方——比萨斜塔。它由著名建筑师诺·皮萨诺主持修建于1173年8月。可谁能想到,就是从这个日子开始,建筑师和建筑工人們与这座塔,展开了马拉松式的持久战。
  设计师原本设计的塔高为100米,如今人们看到的高度,是从地面到塔顶的55米。因为在建到第四层时,塔身莫名其妙地倾斜了,导致工程不得不暂停。
  这不是塔身第一次倾斜,实际上,在初建第二年,皮萨诺便第一次发现了塔身的倾斜现象,并了解到建塔的位置处于古代海岸边缘,土壤为松软的沙土和黏土,再往下一层的土壤是潜水层。所以,当塔身倾斜的时候就不能再建了,否则地基会不稳,建得越高越有倒塌的危险。建筑师不得不选择停工,不是因为束手无策,而是在等待地基变得稳定。事实上,等待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经过漫长的等待,直到1231年,工程才得以继续。为了修正塔身倾斜,建造者们刻意将上层塔建成反方向倾斜,以期掰正偏离的重心。而在建塔进展到第七层时,塔由“青壮年”已经变成了“暮年老人”,塔身不再是笔直的直线型,而是变成了驼背的“凹”型,原来向北偏的塔身由于纠正过度,彻底朝南偏了。
  无奈,工程只得再次暂停,而这次停工长达一个世纪。停工期间,几位学者对塔的倾斜度进行了测量,和上次测量相比,塔身倾斜度竟然只增加了5厘米。这期间,人们并没有对斜塔进行刻意维修。这个结果使大家感到兴奋,终于在1360年,停滞近一个世纪的马拉松工程,开始向完工阶段冲刺。至1372年,比萨斜塔终于封顶大吉。
  但这并不代表塔不再倾斜,实际上,比萨斜塔在竣工后的几个世纪里,一直处于倾斜状态,但其倾斜的过程很缓慢,斜塔地基和脚下的土壤在漫长的磨合期里“握手言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
  然而,很多研究者并不甘心,就像生活中我们看到某个物体倒了,总想着把它扶正一样,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纠正斜塔的“斜”,这让关心斜塔命运的比萨人十分担心,这个世界著名的建筑可是他们的骄傲。所以,对那些想时刻对比萨斜塔下手的研究者,比萨人民相当反感。
  1838年的一次勘探工程,不但没有寻得让塔“纠正”的办法,反而在挖掘时引起地下水涌入,斜塔加剧倾斜度至20厘米,而此前两百多年的倾斜度总和也不过5厘米。
  勘探工程被当即叫停,但斜塔的加速倾斜并未停止,几年后,比萨斜塔终于又与脚下的土壤再次“握手言和”,倾斜度下降到每年0.1厘米的缓速,但这并不代表它停止倾斜。到20世纪90年代,比萨斜塔一度濒于倒塌。
  1990年,意大利政府关闭了比萨斜塔,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最终,一位建筑师提出的一个看似简单的笨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个方法是在倾斜的反方向地基下面掏土,让地基沉降,使重心后移,以减小倾斜幅度。最终,在2001年,比萨斜塔的倾斜度重新回到安全范围,关闭了近十年的比萨斜塔又得以开放。
  从诞生开始,比萨斜塔就开启了它折腾的命运,也因祸得福成为世界建筑的奇观,若从一开始它便笔直如松,怕也就没有成名的福分了。
其他文献
我们知道整式的乘法與因式分解是互逆的.在学习整式的乘法时可以通过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进行推导,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拼图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几个拼图活动来试一试吧.
期刊
刚开始學因式分解时,同学们的思维处于逆向状态,一时半会还没有从整式乘法中回过神来.另外因式分解题型变化多,有的分解可能要走二三步,有的还要涉及整体思想,这更容易让同学们在解题中无招可使或昏招频出.本文帮同学们归纳因式分解常用的方法及易错点,防控解题风险.
期刊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具有奇特药用价值的蔬菜,因而倍受欢迎。近年来,随着茄子消费的日益增加和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的扩大,对茄子保护地专用品种
把一個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形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在求根作图、解一元二次方程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解题技能、发展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学习它,既可以复习整
期刊
历史典故“晏子使楚”想必小读者们耳熟能详.主人公晏子沉着应对楚王的三次傲慢刁难,迫使楚王甘拜下风,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但小读者们知道有关晏子的其他历史典故吗?这里,我想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与小读者们分享,请大家在享受历史文化大餐的同时细细品味主人公晏子高超的谋略和惊人的胆识,更盼望小读者们能“咀嚼”出其中的“数学味”来.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齐景公蓄养着三名力大无穷、武艺超群的勇士,他们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