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春天,是绿化村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因此,在进行村屯绿化时,一定要把好苗木栽植关,认真做好挖穴、栽植、管护等到环节,确保种一株活一株,提高栽植成活率。
【关键词】村屯绿化;栽植;管护
春回大地,气温日益回暖,万物复苏,这是绿化村屯、美化家园、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为确保村屯绿化苗木栽植成活,提高成效,在植树造林绿化村屯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确定专门管护人员,认真把好整地、挖穴、种植、抚育管护关,确保种一株活一株,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那么村屯绿化栽植和管护技术要注意什么呢?
1.把好规划设计关
在造林绿化前,首先要搞好村屯绿化的调查、规划、设计,细化工程设计。根据造林绿化村屯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造林绿化苗木。绿化苗木北方多以杨树、柳树、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丁香、水蜡、榆叶梅、红瑞木等为主,造林株行距2×2米。“四旁”树绿化造林设计要符合“美化、香化、彩化”要求,绿化村屯主副街道要求有乔灌结合的单行绿化树,绿化道路要求两侧各有2-3行的乔木树种。村屯绿化乔木株距4-5米,中间加灌;道路绿化株行距4×1.5米,成品字形排列。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村屯绿化,要按照“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的理念,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以生态发展、村容整洁、环境美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居生活环境为目标,依据区域不同特点,以分区施策和适地适树为原则,对村屯绿化进行园林化规划设计。还要坚持乔、灌、花合理配置,庭院、街路、景点相融,突出绿化的整体效果。充分利用村内屯边的废弃、闲置地,建设小憩园、小绿地,进一步改善村屯生态环境。对护村林,要实现村村“四面扣斗”;对护宅林,房前屋后栽满栽严;对比较宽敞的屯中路以栽植景观树为重点;对屯四周比较大的闲田弃地,建设防护与绿化、美化、香化兼营的绿化休闲园林;对各村新铺建的硬化路面,做到路修到哪里,绿化就配套到哪里。见缝插绿,抓好庭院绿化,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文化需求。对村内学校、企业、村部等庭院可绿化的区域,都要绿化不留死角。
3.严格落实绿化造林工作岗位负责制
主要领导亲自抓,把绿化造林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从镇(街)到村,从村到造林地块,做到绿化造林工作层层有人管。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适地适树、合理规划、质量优先”原则,认真做好造林作业设计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村庄墓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4.村屯绿化要把好栽前准备关
4.1挖穴整地
在苗木调运到本地前,首要先挖好种植穴。整地规格必须根据苗木的根系大小来确定,从而确保苗木及时下种提高成活率。对于土质差的造林地块,还要深挖种植穴,然后回填覆加客土,以利于苗木生长。苗木栽植时一般采用穴状整地,一般穴的口径50厘米,深20-30厘米。绿化苗要采用明穴整地,乔木苗一般穴的口径50厘米,深30-50厘米,灌木苗一般穴的口径40厘米,深25-40厘米。绿化树木要有树台,村屯绿化树台高20-40厘米,宽1.5米;道路绿化树台高20-40厘米,宽2.5-4米。
4.2绿化苗木标准
绿化苗木必须选择良种壮苗,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苗木要求落叶松使用Ⅰ、Ⅱ级二年生移植苗,樟子松使用Ⅰ、Ⅱ级三年生移植苗。绿化苗要求杨、柳等阔叶苗木苗高不低于2.5米,杨树、柳树苗的胸径3-5厘米以上。针叶大苗苗高不低于1米,灌木苗木达到1丛3-5株。
4.3修剪
对于绿化苗木在种植前做好修剪工作。修剪分为疏枝、短截、摘叶。在保持树冠基本形状下,剪去萌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枝,剪除大部分叶片。当年嫩枝全部剪除。对于有的栽植树种还要适当地剪除多余的限须,以利于新植苗木的生根、发芽。
5.把好苗木栽植关
绿化苗木栽植时,护村林营造3行以上树木,树种可选择2根1杆或3根2杆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村内街道两侧行道树和休闲广场绿化,树种选择树高2.8-3米,胸径5厘米以上的垂榆、垂柳、银中杨、果树等乔木阔叶树或苗高1.5米以上的云杉等针叶常绿树种,花灌木可选择刺梅、丁香等。
苗木种植时,必须当日种植。树木放入种植穴前,应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种植穴欠深欠大的要挖深挖大。带土球树木先踏实穴底土层,再放入树木,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心土干土,分层覆土,分层踏实,最后覆一层虚土,覆土深度不高于10cm。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
6.把好栽后抚育管护关
苗木栽植后,要根据旱情和杂草密度情况及时进行幼苗抚育。杂草茂密,旱情较轻,要及早采取穴状松土、割草抚育;杂草稀疏,旱情严重,可以不进行刀抚,只进行松土抚育。
加强栽后管护,是巩固村屯造林绿化成果的的关键。要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村屯绿化要落实管护责任人,实行房前屋后树木认养制度,使每棵树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这是提高村屯绿化保存质量的必要措施,从而使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自觉爱绿、护绿,较好的巩固了村屯绿化成果。
6.1浇水
无论何种天气,何种苗木栽后应及时浇足浇透第一次水,使苗木的根系与土壤紧密接合,同时喷洒枝叶保湿(最好能进行树干保湿)。种植三天后浇、喷第二次水,一周后再浇、喷第三次水。浇透三次水后通常10-15天浇、喷一次,每次要浇透,喷水次数可适当增加。如连续晴好、高温天气则要增加浇水次数。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冬季浇水宜在中午进行,要一次性灌满浇透。
6.2固定支撑
要求种植苗高2.5米以上、胸径4cm以上的乔木苗木时,应设支撑固定。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度2/3处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6.3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的1-2月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其防护作用。
【关键词】村屯绿化;栽植;管护
春回大地,气温日益回暖,万物复苏,这是绿化村屯、美化家园、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为确保村屯绿化苗木栽植成活,提高成效,在植树造林绿化村屯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确定专门管护人员,认真把好整地、挖穴、种植、抚育管护关,确保种一株活一株,种植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那么村屯绿化栽植和管护技术要注意什么呢?
1.把好规划设计关
在造林绿化前,首先要搞好村屯绿化的调查、规划、设计,细化工程设计。根据造林绿化村屯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造林绿化苗木。绿化苗木北方多以杨树、柳树、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丁香、水蜡、榆叶梅、红瑞木等为主,造林株行距2×2米。“四旁”树绿化造林设计要符合“美化、香化、彩化”要求,绿化村屯主副街道要求有乔灌结合的单行绿化树,绿化道路要求两侧各有2-3行的乔木树种。村屯绿化乔木株距4-5米,中间加灌;道路绿化株行距4×1.5米,成品字形排列。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村屯绿化,要按照“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的理念,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以生态发展、村容整洁、环境美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居生活环境为目标,依据区域不同特点,以分区施策和适地适树为原则,对村屯绿化进行园林化规划设计。还要坚持乔、灌、花合理配置,庭院、街路、景点相融,突出绿化的整体效果。充分利用村内屯边的废弃、闲置地,建设小憩园、小绿地,进一步改善村屯生态环境。对护村林,要实现村村“四面扣斗”;对护宅林,房前屋后栽满栽严;对比较宽敞的屯中路以栽植景观树为重点;对屯四周比较大的闲田弃地,建设防护与绿化、美化、香化兼营的绿化休闲园林;对各村新铺建的硬化路面,做到路修到哪里,绿化就配套到哪里。见缝插绿,抓好庭院绿化,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文化需求。对村内学校、企业、村部等庭院可绿化的区域,都要绿化不留死角。
3.严格落实绿化造林工作岗位负责制
主要领导亲自抓,把绿化造林工作摆在当前工作的首要位置,从镇(街)到村,从村到造林地块,做到绿化造林工作层层有人管。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充分尊重林农意愿,结合产业发展的需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适地适树、合理规划、质量优先”原则,认真做好造林作业设计工作。突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村庄墓地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4.村屯绿化要把好栽前准备关
4.1挖穴整地
在苗木调运到本地前,首要先挖好种植穴。整地规格必须根据苗木的根系大小来确定,从而确保苗木及时下种提高成活率。对于土质差的造林地块,还要深挖种植穴,然后回填覆加客土,以利于苗木生长。苗木栽植时一般采用穴状整地,一般穴的口径50厘米,深20-30厘米。绿化苗要采用明穴整地,乔木苗一般穴的口径50厘米,深30-50厘米,灌木苗一般穴的口径40厘米,深25-40厘米。绿化树木要有树台,村屯绿化树台高20-40厘米,宽1.5米;道路绿化树台高20-40厘米,宽2.5-4米。
4.2绿化苗木标准
绿化苗木必须选择良种壮苗,没有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苗木。苗木要求落叶松使用Ⅰ、Ⅱ级二年生移植苗,樟子松使用Ⅰ、Ⅱ级三年生移植苗。绿化苗要求杨、柳等阔叶苗木苗高不低于2.5米,杨树、柳树苗的胸径3-5厘米以上。针叶大苗苗高不低于1米,灌木苗木达到1丛3-5株。
4.3修剪
对于绿化苗木在种植前做好修剪工作。修剪分为疏枝、短截、摘叶。在保持树冠基本形状下,剪去萌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枝,剪除大部分叶片。当年嫩枝全部剪除。对于有的栽植树种还要适当地剪除多余的限须,以利于新植苗木的生根、发芽。
5.把好苗木栽植关
绿化苗木栽植时,护村林营造3行以上树木,树种可选择2根1杆或3根2杆适合本地生长的杨树。村内街道两侧行道树和休闲广场绿化,树种选择树高2.8-3米,胸径5厘米以上的垂榆、垂柳、银中杨、果树等乔木阔叶树或苗高1.5米以上的云杉等针叶常绿树种,花灌木可选择刺梅、丁香等。
苗木种植时,必须当日种植。树木放入种植穴前,应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种植穴欠深欠大的要挖深挖大。带土球树木先踏实穴底土层,再放入树木,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先填表土湿土,后填心土干土,分层覆土,分层踏实,最后覆一层虚土,覆土深度不高于10cm。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15cm的灌水土堰。
6.把好栽后抚育管护关
苗木栽植后,要根据旱情和杂草密度情况及时进行幼苗抚育。杂草茂密,旱情较轻,要及早采取穴状松土、割草抚育;杂草稀疏,旱情严重,可以不进行刀抚,只进行松土抚育。
加强栽后管护,是巩固村屯造林绿化成果的的关键。要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护制度,村屯绿化要落实管护责任人,实行房前屋后树木认养制度,使每棵树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这是提高村屯绿化保存质量的必要措施,从而使广大村民积极行动,自觉爱绿、护绿,较好的巩固了村屯绿化成果。
6.1浇水
无论何种天气,何种苗木栽后应及时浇足浇透第一次水,使苗木的根系与土壤紧密接合,同时喷洒枝叶保湿(最好能进行树干保湿)。种植三天后浇、喷第二次水,一周后再浇、喷第三次水。浇透三次水后通常10-15天浇、喷一次,每次要浇透,喷水次数可适当增加。如连续晴好、高温天气则要增加浇水次数。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冬季浇水宜在中午进行,要一次性灌满浇透。
6.2固定支撑
要求种植苗高2.5米以上、胸径4cm以上的乔木苗木时,应设支撑固定。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度2/3处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6.3幼林抚育
对新造幼林要及时检查和补植,凡是成活率低于90%的缺苗断条的,均应于造林后的1-2月内用大苗补齐。幼林郁闭前要及时除草、松土、培土、摘芽和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还应追肥。只有加强抚育管理,才能保证迅速成林,使林带尽早发挥其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