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2
摘 要 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关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化开展是众多体育教育人士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公民教育的实施、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注意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审批制度、注意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注意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希望能够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社团 社团功能 社团管理 大学生
近些年,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体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而出,并迅速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学习和提高个人喜爱的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种由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自主构建的学生体育组织,其活动内容鲜明、组织方式灵活,不但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而且在近几年也因为其在社会教化、运动技能习得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逐渐得到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特别是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颁布之后,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关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化开展更是成为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及内涵
要深入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与建议,首先必须要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鉴于此,本文首先就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大学生体育社团,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由某方面共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与、自主管理,以社团成员学生的共同观念和共同追求为基础,以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并允许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社团费用来为社团的成员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课余学生体育组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属概念为“体育社团”和“高校学生社团”,所以,在研究体育社团的相关问题时,必须要将其放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大学生体育社团还具备如下特征:首先,大学生体育社团是由高校普通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高校学生群众性体育组织,虽然其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社团成员缴纳一定的费用,但是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缴纳费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组织开展成员所共同期望的体育组织,并维持日常的运转的需求;其次,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需求而成立的,属于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范畴;最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活动的开展始终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公民教育的实施
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并充分自治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爱好将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在社团中,这些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而大学生体育社团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得以顺利运转的。再加上,大学生体育社团突破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和行政班级管理的约束与限制,不但享有更高的自由度,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自治权利,所以,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团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切身的体验平等、民主以及协作等精神的重要性,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平等、民主和协作等恰恰就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以及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运动技能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体育教育领域人士的广泛认可。而概括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之所以有助于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受社团内示范者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同辈群体效应”或者说是“同伴教育效应”,并由此促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发参与的普通高校学生,这些学生无论是在受教育的程度上,还是在体育运动水平上或者是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上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这些相似性在体育社团成员之间是很容易形成“同辈群体效应”或者是“同伴教育效应”,从而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示范者的影响,并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其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反馈更为及时和积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虽然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但是,在加入了体育社团、参与了体育社团的活动之后,共同的活动内容和共同的活动经历,往往能够极大的拉近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成员相互之间的教学互动和社会互动也是非常频繁的,并且这种在教学相长、互帮互助的前提下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友好的社团环境下开展锻炼活动,并得到及时的鼓励、赞扬和帮助。相较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所获得的行为信息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锻炼行为反馈的速度更快、更积极,所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更及时、更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最后,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动机更为积极,对于成员来说具有积极的动机定势作用。由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多数都是自发参与的普通高校学生,而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参与到体育社团之中,也多是出于自身对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对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多是内生的、主动的。在其进入了大学生体育社团这一特定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之后,与其他众多志同道合的高校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不仅这种内生的、主动的动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而且先加入的成员还会对后加入的成员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东西起到强化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巩固其运动动机和运动项目取向,通过积极的动机定势使得相互之间产生共鸣共振现象,并由此促进成员运动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
体育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际上就是体育的外延,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要依托一定的体育活动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体育社团,是经常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的,例如: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或者是对外的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各种日常体育技能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专题讲座活动和其他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展览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展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色,同时还有助于展现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无论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还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的。
三、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体育社团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存在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学生群众性体育组织,其所具备的非营利性、自治性以及社团成员的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工作过于松散,且传承性较差的状况。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状况,要改变其先天性的不足,就必须要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入手,来确保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和社团各方面价值和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以下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点,提出了有关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注意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审批制度。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普遍存在成立条件和审批门槛过低的情况,通常都是由高校社团联的负责人根据学校所制定的相关社团设置条例来进行审核的,规范性和完善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时,高校一定要注意规范相关的审批制度,例如:可以借鉴和学习美国一流高校的学生社团审批制度,高校的社团联只负责社团的监督工作,而专门成立学生管理管理小组或者是社团管理委员会,并由其来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申请、论证以及审核和批准等工作流程,以促进审批制度的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要注意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和安全问题,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仍然是一个空白,国内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制定和出台关于社团活动风险管理的制度。因此,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这一方面入手弥补风险管理制度的缺失问题,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安全性。而在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时,则要尽可能的与学校的校医院或者是学校的红十字会等类似的机构和组织相联合,以发挥其在大学生体育社团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设立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安全与风险控制工作机构,以定期的组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成员开展急救和活动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知识培训,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尽可能的渗透到高校每一个体育社团之中,以确保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安全性。
最后,要注意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但需要高校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探讨和建立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例如:可以探索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探讨构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长效机制,激励高校体育教师定期的参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技术指导工作等等,均是未来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实践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海权,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
[2] 王哲,梁红霞.湖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 陈春燕.对体育社团概念的再探讨——基于中程理论建设视野下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1).
[4] 卜苏利.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
摘 要 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关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化开展是众多体育教育人士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本文就在简要阐述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公民教育的实施、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注意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审批制度、注意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注意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希望能够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社团 社团功能 社团管理 大学生
近些年,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体育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而出,并迅速成为了很多高校学生融入大学生活,学习和提高个人喜爱的运动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和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种由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自主构建的学生体育组织,其活动内容鲜明、组织方式灵活,不但广受高校学生的欢迎,而且在近几年也因为其在社会教化、运动技能习得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逐渐得到了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特别是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颁布之后,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关工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化开展更是成为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探讨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希望能够为大学生体育社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及内涵
要深入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与建议,首先必须要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鉴于此,本文首先就针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大学生体育社团,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由某方面共同体育爱好的大学生自发组织、自愿参与、自主管理,以社团成员学生的共同观念和共同追求为基础,以各种体育活动为载体,并允许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社团费用来为社团的成员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课余学生体育组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属概念为“体育社团”和“高校学生社团”,所以,在研究体育社团的相关问题时,必须要将其放在这一大背景之下进行分析。
除此之外,大学生体育社团还具备如下特征:首先,大学生体育社团是由高校普通学生自发组织、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高校学生群众性体育组织,虽然其在运作的过程中,需要社团成员缴纳一定的费用,但是却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缴纳费用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组织开展成员所共同期望的体育组织,并维持日常的运转的需求;其次,大学生体育社团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需求而成立的,属于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范畴;最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设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活动的开展始终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公民教育的实施
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并充分自治的一种非正式组织,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爱好将高校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聚集到一起。在社团中,这些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而大学生体育社团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得以顺利运转的。再加上,大学生体育社团突破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和行政班级管理的约束与限制,不但享有更高的自由度,同时还有着一定的自治权利,所以,社团成员在参与社团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并且切身的体验平等、民主以及协作等精神的重要性,而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平等、民主和协作等恰恰就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以及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高校学生公民教育的实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学生运动技能提升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体育教育领域人士的广泛认可。而概括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之所以有助于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受社团内示范者的影响,很容易形成“同辈群体效应”或者说是“同伴教育效应”,并由此促进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自发参与的普通高校学生,这些学生无论是在受教育的程度上,还是在体育运动水平上或者是体育运动兴趣和爱好上都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这些相似性在体育社团成员之间是很容易形成“同辈群体效应”或者是“同伴教育效应”,从而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接受示范者的影响,并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
其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反馈更为及时和积极。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虽然是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但是,在加入了体育社团、参与了体育社团的活动之后,共同的活动内容和共同的活动经历,往往能够极大的拉近他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成员相互之间的教学互动和社会互动也是非常频繁的,并且这种在教学相长、互帮互助的前提下形成的良好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友好的社团环境下开展锻炼活动,并得到及时的鼓励、赞扬和帮助。相较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所获得的行为信息反馈情况来看,学生锻炼行为反馈的速度更快、更积极,所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能够为其成员提供更及时、更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最后,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动机更为积极,对于成员来说具有积极的动机定势作用。由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多数都是自发参与的普通高校学生,而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参与到体育社团之中,也多是出于自身对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成员对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多是内生的、主动的。在其进入了大学生体育社团这一特定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之后,与其他众多志同道合的高校学生一起参加各种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不仅这种内生的、主动的动机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而且先加入的成员还会对后加入的成员的体育学习和锻炼东西起到强化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巩固其运动动机和运动项目取向,通过积极的动机定势使得相互之间产生共鸣共振现象,并由此促进成员运动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大学生体育社团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推进
体育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其实际上就是体育的外延,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要依托一定的体育活动才能够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体育社团,是经常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活动的,例如: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或者是对外的各种比赛交流活动、各种日常体育技能培训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专题讲座活动和其他各种与体育相关的展览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有助于展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色,同时还有助于展现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无论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还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存在和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有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的。
三、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大学生体育社团有着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其存在不但是必要的,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学生群众性体育组织,其所具备的非营利性、自治性以及社团成员的流动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工作过于松散,且传承性较差的状况。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针对这种状况,要改变其先天性的不足,就必须要从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入手,来确保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开展和社团各方面价值和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以下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特点,提出了有关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要注意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审批制度。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普遍存在成立条件和审批门槛过低的情况,通常都是由高校社团联的负责人根据学校所制定的相关社团设置条例来进行审核的,规范性和完善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所以,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时,高校一定要注意规范相关的审批制度,例如:可以借鉴和学习美国一流高校的学生社团审批制度,高校的社团联只负责社团的监督工作,而专门成立学生管理管理小组或者是社团管理委员会,并由其来规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申请、论证以及审核和批准等工作流程,以促进审批制度的不断规范化、科学化。
其次,要注意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开展体育活动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和安全问题,一直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可以发现,在风险管理制度方面仍然是一个空白,国内的高校并没有专门制定和出台关于社团活动风险管理的制度。因此,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从这一方面入手弥补风险管理制度的缺失问题,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安全性。而在制定和完善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风险管理制度时,则要尽可能的与学校的校医院或者是学校的红十字会等类似的机构和组织相联合,以发挥其在大学生体育社团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设立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安全与风险控制工作机构,以定期的组织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相关成员开展急救和活动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知识培训,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尽可能的渗透到高校每一个体育社团之中,以确保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安全性。
最后,要注意探讨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工作更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不但需要高校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以在开展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探讨和建立社团的长效管理机制。例如:可以探索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以探讨构建体育社团指导教师的长效机制,激励高校体育教师定期的参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技术指导工作等等,均是未来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工作实践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秦海权,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05.
[2] 王哲,梁红霞.湖北省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 陈春燕.对体育社团概念的再探讨——基于中程理论建设视野下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1).
[4] 卜苏利.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