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分制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12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分制伴随着选课制度在美国出现并逐步确立。学分制是以选课制度为基础,以学生的学分数位标准计算学习量,以最低学分为结业标准的教育管理制度。学分制的教育理念因讲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而被世界各地的学校广为运用。
  学分制在西方高校中起步早,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外国教育界更是将学分制贯彻推行于整个现代化的高等教育阶段,使得学分制在教学过程中有特殊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外学分制的经验,能够给我国推行学分制带来一定的启示。
  
  国外学分制的特点
  美国:学分制教学灵活多样 在美国高校中,课程体系一般由主修课、选修课和普通教育三部分组成,这三大课程分别占总学分的29%、42%、9%。主修课是学生的主要学习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较系统和基本的专业知识;普通教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有代表性的知识;选修课是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爱好、兴趣学习的课程。
  在美国学校教育中,学生选课有很大的自由度。比如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教学中,学校实际的必修课比例较小,而必修课实际上也是有充分选择的选修课,学生自由选课的余地达到80%左右。其他一些学校也允许不同系别的学生修习相同的必修课,再按不同的专业分别进行选修,这样有利于学科的横向联系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能够做到既注重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自主选择,一些学校还实行主辅修制或者双主修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跨学科进行课程的学习,有的学校还允许学生随时改变选修专业。另外,美国的学校大多采取“集中分配”的课程选修形式,既要求学生按照相关规定学习基础教育知识,必须修够自己所选专业的规定的学分数,又要保证学生吸收不同学科领域所应该掌握的选修课程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计划充满弹性,在求学期间,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延长求学年限以求获得规定的学分,而提前完成最低学分量的学生又可以提前毕业,使学业年限得以灵活处理。
  日本:学分制紧弛有度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切实地学到基本知识,日本的高校普遍实行学年学分制。其学分制系统细致、紧弛有度,确保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知识。
  日本学校对学生的听课时间、上课次数、毕业标准、升级条件都有具体而详细的规定,若无特殊条件,学生基本不可能提前毕业。当然,对取得的学分管理自然也较为严格,日本为此专门制定了《大学设置基准》,规定学生在大学四年内必须取得至少124个学分才可以得到毕业证,获得学士学位。而且对专业学科,社会、自然、人文等公共学科和体育保健等学科的所需修习学分也做了严格的规定。
  为了适应国际化的社会潮流,达到振兴科技、与世界接轨的目的,日本的学校对外语学习尤其注重,把英语作为必修的外语学科,另外学生还可以自选一门外语修习。日本学校除了重视普通基础教育之外,特别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课在学业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学生自由选课的开放程度就相对较小,即便是在专业教育阶段,自由选课增多,但选修课大多数仍是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关。
  日本学分制灵活的方面表现在选修课上,除了学生选择修习第二外语的内容十分广泛以外,日本还实行“学分互换制”这一独特的教学模式。即各学校根据协定,承认对方学校所修的学分,学生被允许在国内各大高校,甚至是在国外学校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实践上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由此促进了各学校之间的交流学习。这不但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让学生吸取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
  欧洲:多种教学模式并行发展 与美国和日本的教学发展轨迹不同,欧洲的学校深受古典主义思想影响,在学分制教学上比较缺乏自由性和灵活性,而且许多学校采用的是多种教学模式并行发展的思路。多种教学模式互相作用,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以法国为例,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指导和管理着学校,因此一些独具特色的专科学校没有实行学分制,只有综合性大学采用了学分制。学校可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的课程范围比较狭窄,学生自由、课程设置和制订教学计划上的余地也比较小。法国高等学校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基础教育,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的、普通的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对专业知识接触较少;在第二阶段,即随后的两年时间内,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化,这时有的学校就会弃用学分制,部分学校也会转为证书制教学模式。这样是为了保持较高的淘汰率,以保持精英教学,确保培养出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
  在英国,部分学校采取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教学制度并行的管理方法,有的学校甚至在不同的年级或者专业之间施行不同的管理方法。英国学校的课程单元制就是普遍称呼的学分制,一个课程单元等于150小时的实践课程或者60小时左右的授课量。部分学校前两年教学实行学年制,过后才开始以学分制计量。学生的必修课程占了大部分,选修课较少,且仍是在指定范围内选择。英国比较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获得,致力于培养精而专的人才。
  另外,欧洲的“学分转换系统”获得了欧洲多数国家的认可,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结合,确保学分的累积和转换,促进了学生在各国间的流动和交流。
  
  国外学分制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制定灵活多样的学分管理制度 结合我国的实际,在加强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应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和学习时间。压缩必修课的比重,让学生自行安排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和系别进行课程的修习,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学校还可以实行双学位或者主辅修制度,在学生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知识。从而实现对学校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掘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制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分制度 现代社会是人才的竞争,学校既要提高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学校要结合社会实际,树立尊重和强调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价值观,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需求,避免在教学中压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以学分制为核心,使学生在入校后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地选择教师、所要修读的课程、学习时间和个人的学习进程。部分优秀学生可提前修完学分,参加社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加强学生的自主、竞争和参与意识培养。
  学分制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 首先,学校在大力推行学分制的同时,可以加强学校课程选修制度和导师制的联结,让教师参与到学生的选课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科选择的指导,避免学生选课时的盲目和误选。其次,学校也应保障与学分制配套实施的学校学籍管理、综合考核、学科重修、学分计算方法等教学管理方案的顺利运行,这些都是学分制得以贯彻的有力保障。另外,各学校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联系。我国高校之间独立性强,高校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都是不尽相同的,加强学校之间的学分互换或学分认可,既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发展,也有利于各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和互助发展。
其他文献
基于椭圆球面波信号的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 Phase Modulation Based on Prolate Spheroidal Wave Function,CPM-PSWF)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数字调制方式,调制参数的优化与其
去年6月启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高潮不断,继7月份首届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以签约2900多亿元大单引起全国瞩目之后,9月下旬"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又在广州举行.来自"9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肌瘤且行子宫肌瘤超声造影的患者7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为绝经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能够及时地获取大量的新闻文本信息,如何从新闻中自动获取关键信息,把新闻中具有价值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从而快速有效地获取有用的知识已
据《新民晚报》报道:一位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最近要参加一家公司的现场宣讲会,性格胆怯的她为此寝食难安,最后硬是要妈妈请了一天假,陪她一块儿去参加。在与招聘人员的正式交谈中,妈妈不断帮女儿补充和解释说得不太准确的地方。此举让这位女大学生“觉得很安心”,而招聘主管则很惊讶。据了解,随着首批高校90后学子将要迈入职场,在企业招聘中应届生带着亲友团前去应聘的情况也不少见。  在一些相亲节目中,时常出现嘉宾们
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打破人们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也给企业创造了无限的商机。Internet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企业的经营管理走向电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苏建校”)是一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建设专门人才的全日制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校紧扣“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成为建设类企业垂青的“香饽饽”,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围绕产业链打造特色专业群  江苏建校开办之初就明确了依据建设行业、建筑类产业需求设置专业的办学思路。在当前经济领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学校着力抓好专业
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的内在特征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全球矿业市场供求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