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eng2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幼儿正是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并获得发展的。在幼儿教学中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使幼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游戏;幼儿教育;特点;运用
  幼儿教育针对的是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时期是一个人的基础教育时期,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奠基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重,其身心发展会得到基本定型,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由于幼儿时期是智力開发的最佳期,也是人格健全的关键期,我们要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保证儿童获得快乐童年的同时,心智得到健康成长。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笔者在本文探讨的主要是幼儿教育中教育游戏的应用。
  一、幼儿教育游戏应具备的特点
  可在游戏过程中培养游戏使用者的知识、技能、智力、情感、价值观等的游戏被称为教育游戏。幼儿教育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互動性,开辟了一片新的幼儿教育天地。幼儿教育游戏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看,可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根据游戏社会性来区分,可分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笔者根据自身经验,认为幼儿教育游戏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趣味时尚性
  幼儿教育游戏首先具备的特点就是趣味性。虽然教育游戏的终极目标是教育幼儿,但若游戏缺乏趣味性,就无法吸引幼儿做游戏,更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常情况下教育游戏会加入简单情景、色彩艳丽的画面、生动的卡通人物等因素,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笔者认为,加入的因素可以参考当下流行的卡通动漫。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功夫熊猫、海绵宝宝等。让幼儿诠释自己理解的动漫角色,把握角色心理与语气。有了流行的动漫角色,自然不用担心幼儿会不喜欢。
  (二)激发性
  教育游戏的另一目的是开发或提升幼儿的某种能力。游戏的设计内容都是围绕此目的而展开的。例如,激发幼儿色彩区分能力,可利用众多卡通人物、海绵宝宝、派大星、章鱼哥、功夫熊猫等,教育幼儿来区分颜色。幼儿在欢笑声中认识了颜色。例如为了考验幼儿的记忆力,可以设计一组常见的卡通人物图片,播放给幼儿看,然后让部分幼儿回答刚出现的卡通人物名字,考察每个孩子的记忆力。老师可以慢慢增加考验难度,图片内容由常见卡通人物转变成数字、颜色等。锻炼幼儿记忆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反应能力。
  (三)互动性
  教育游戏实质是一种互动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电脑、老师或家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模式。优秀的教育游戏应具备营造良好的互动气氛的能力,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而不是被动参与到教育游戏中。只有这样,教育游戏才能体现其价值和实现其目的。教育游戏的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提升自主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信心,使幼儿在教育游戏中欢乐成长并受益。
  (四)操作简单
  幼儿的特点是年龄幼小,接受能力较弱,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限。因此,教师或其他教育者设计的教育游戏必须简单易懂,操作简单,其规则不能过于复杂,游戏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到幼儿的感官与自信心。比如,老师想锻炼幼儿的团队精神,设计多人绑腿跑的游戏,对幼儿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老师可以选用其他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可将班级的幼儿分成人数对等的几个组,每人准备好用轻型纸箱四边构建的简易“小车”,“小车”外围贴上幼儿自己画的画。游戏规则是:幼儿站在“小车”里面,双手把住“小车”外框,在规定赛道上跑或快走,等到同组队员从赛道回来后与下一个队员拍手后,下一个队员才能出发。最短时间内完成比赛的组为获胜组。这个游戏既可以提高幼儿的团队精神,又可以锻炼幼儿四肢协调能力,还可以提升幼儿的信心。过于难的游戏,不仅会影响幼儿的教育水平,还会给幼儿留下心理阴影。
  二、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教育游戏让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
  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为避免幼儿教育转变成“小学提前教育”,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教育游戏的美观、艺术、趣味互动等特点,宣扬了国内国外文化。幼儿被教育游戏的趣味性所吸引,并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知识,锻炼自己。教育游戏与市面上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游戏不同,它是健康的、绿色的,又融合了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把枯燥的学习转变成生动活泼的游戏。好的教育游戏增加了幼儿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幼儿人格健全的发展。
  (二)教育游戏提升了幼儿的自信心与自主能力
  教育游戏软件以其独特的优越性,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尽情地玩耍,没有任何干扰。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形成玩中学,学中玩的气氛。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和可满足自身兴趣的游戏,待能力提高后,再选择难度大的游戏,或者挑战自己而选择自己不擅长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正确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增强自身的自信心。
  (三)幼儿教育游戏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教育游戏设计原型均来自生活,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也体验到社会生活。例如,开巴士的游戏,帮助幼儿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合作的关系,遵循尊老爱幼的道德观。避免了幼儿在公共场所对父母大叫大喊现象的发生,利于培养孩子们形成良好品质。
  (四)教育游戏利于发展幼儿智力
  思维类教育游戏活跃了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学前儿童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处在由动作思维转变成形象思维的关键时期,思维类教育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智力发展。例如,搭积木游戏,它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创造力、创新力与想象力,并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五)教育游戏利于幼儿身体协调发展
  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是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正常发育。实践类型的教育游戏,增加了幼儿的运动量。在传统的“老鹰捉小鸡”或“丢手绢”的游戏中,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身体各器官都处于兴奋与积极的活动状态,身体各环节都得到了有效活动和锻炼,增强了幼儿身体的灵活性、灵敏性和协调性,进而达到了增强幼儿身体体质的目标。运动类的教育游戏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身体抵抗力。
  总之,教育游戏的宗旨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幼儿教育游戏对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考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我们要加强幼儿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应用工作,争取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更多更优秀的教育游戏中。
  【参考文献】
  [1]贺峥嵘.浅谈教育游戏及其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王虹月.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其他文献
在每个班级中,广泛存在着各种群体,其中既有正式群体,也有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是指班级内(或班级内外)部分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校方规定的并以满足成员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功能的小
期刊
高等学校的职能,一直是高等教育研究里讨论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高校原有三大职能演变历史的基础上,探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职能的新发展。
摘要:人的性别分男性和女性,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呵护。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抚育孩子更多的是女性的责任,表现在教育领域便是女性教师占了绝大多数,特别是在幼儿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男教师在儿童健康成长中的独特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男教师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与社会的迫切需要相矛盾的是男教师现实状况并不如意。当前整个社会幼儿园男教师数量少且流失严重,即便在职的男教师也因为传统观念
1932年5月,胡适主编的《独立评论》出版第一期。 这一年,胡适四十二岁,身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独立评论》是一本同人性质的政论刊物,若从近代思想史的角度看,在二十世纪
期刊
直销在中国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品流通方式,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商品销售和服务。它不再是之前相较传统的销售模式,直销企业招募直销员直接向最终消费者进行销售的一种经营销售方式
目的:观察踝泵运动联合深呼吸训练在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有效性.方法:将84例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采用
那年入校时,师哥将他心爱的坐骑“宝马”慷慨赠与我时,为了表达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伤感,师哥还为此专门填词一首:“秋风起,黄花落,抬眼望处,多少破车,不
本实验以粤黄鸡矮脚黄系等不同蛋鸡、肉鸡品种(系)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激素(cGH)基因的多态性,由此计算鸡不同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用DT软件的类平均法(UPGMA)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