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进了商丘市的数学课堂,目前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引导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探究、讨论多了。使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有了很大提高。是否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探究、去讨论?必要的课堂讲授还要不要?是否用了讲授法就是违背了新课程理念?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讲授;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118-02
一、先从一件尴尬事说起
在我讲授“循环小数”一课时,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怎样写循环小数“3.1212……”更简单一些,当学生创造出3.12(12循环)、3.(12)等写法后,我觉得还不满足,于是进一步启发:“还有没有比这些写法更简便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当我抛出问题后,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分组探究,力争找出更简便的方法。20分钟过去后,你看他,他看你,依然没有一个小组的写法与书上的一致,大家一脸茫然,快下课了,我只好让学生翻开书照着书上的方法练习了一遍。就这样,这节课在大量任务没完成的情况下草草收场。
二、解决办法
课后我思考了良久,我没有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全身心地让学生充分探究了呀!这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啊!为什么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这节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何正确解决呢?
当学生的一些写法已经能体现循环小数的特征时,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苛求学生自主探究出和课本一样的书写方式。此时探究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学生的思维已经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就可以及时向同学们讲授正确的书写方式,这样简明扼要,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三、反思
新课程倡导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但无论怎样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师生有别不能含糊,教师的讲授不能取消。关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讲授,怎样讲授才更有效。
(一)、课堂讲授不可摒弃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随着课改的实施和深化,现在教师谈“讲”色变,认为眼下时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不敢再讲授了,有的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必要的讲授不可摒弃。面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浩瀚文明成果,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课课、事事”让学生亲历过程,发现体验。讲授法是我国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快捷高效传承人类文明的方法,其他教学方式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转变和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采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的讲授法,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大脑被激活、潜能被开发。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而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什么问题需要讲授
1、教师要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结论和定律,数学符号和公式等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是讲授不可忽视的,例如圆周长的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总结归纳出计算公式,这个“探究过程”教师都比较重视,对于“计算公式”这个结果,教师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还要讲圆周率产生历史背景,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数值比外国要早一千年左右,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如果不讲,学生就会不得而知,或理解浅显。
2、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对于学生不能拓展、难以深入、遇到障碍和产生困难之处,教师就要“雪中送炭”,帮扶一把,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精讲点拨,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之功效。
(三)、怎样的讲授更有效
1、教师要善于将生成性的知识作为讲授的内容
教师要有一颗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境,善于发现、捕捉和利用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地转化为讲授的内容,使课堂成为教学相长、富有魅力的地方。例如,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个小时,还剩多少台没装?一般的解法是:288-5×36=108台,一学生在黑板上列的算式为:288÷36,下边的同学窃窃私语,笑话她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该生的小脸涨的通红。此时教师机智地评价说:“这道题她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接着又补充讲授了第二种解法:36×(288÷36-5)=108台,并让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教师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用心分析,巧妙的把错误引向了正确,同时,也培植呵护了学生极易受伤害的自尊心,真是一举多得。
2、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美国著名创造家托兰斯曾经提出“内容不完全讲授法”,即教师不应该毫无保留地、完全彻底地给学生讲清一切,而应该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合作,亲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从中获取的感悟和体验是教师讲授难以给予的。
3、教师可以把讲授权下放
过去,课堂是教师垄断的场所,现在,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想权和话语权,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否则,教师就会把学生奴役成依附于人、仰人鼻息的人。
比如一些习题的讲解,最好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边画示意图边讲解。事实证明:学生讲一遍胜过教师讲多遍。学生能讲清楚的一定让学生讲,反之教师再讲。当然,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讲授,学生要有选择、内容要有选择、时机要有选择。
总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确要改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应该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新的思想和观念。课堂探究和课堂讲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待课堂讲授,更应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又要不断充实和发展。
作者简介:
郭颖,商丘市凯旋路一校。
关键词:新课程;讲授;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3-118-02
一、先从一件尴尬事说起
在我讲授“循环小数”一课时,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怎样写循环小数“3.1212……”更简单一些,当学生创造出3.12(12循环)、3.(12)等写法后,我觉得还不满足,于是进一步启发:“还有没有比这些写法更简便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当我抛出问题后,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分组探究,力争找出更简便的方法。20分钟过去后,你看他,他看你,依然没有一个小组的写法与书上的一致,大家一脸茫然,快下课了,我只好让学生翻开书照着书上的方法练习了一遍。就这样,这节课在大量任务没完成的情况下草草收场。
二、解决办法
课后我思考了良久,我没有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全身心地让学生充分探究了呀!这符合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啊!为什么这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呢?这节课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如何正确解决呢?
当学生的一些写法已经能体现循环小数的特征时,教师完全没有必要苛求学生自主探究出和课本一样的书写方式。此时探究活动的目的已经达到,学生的思维已经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就可以及时向同学们讲授正确的书写方式,这样简明扼要,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三、反思
新课程倡导的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但无论怎样改革,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动摇,师生有别不能含糊,教师的讲授不能取消。关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教师要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讲授,怎样讲授才更有效。
(一)、课堂讲授不可摒弃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随着课改的实施和深化,现在教师谈“讲”色变,认为眼下时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了,不敢再讲授了,有的教师把讲授法等同于“满堂灌”、“填鸭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必要的讲授不可摒弃。面对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的浩瀚文明成果,在有限的学校教育时间内,不可能“课课、事事”让学生亲历过程,发现体验。讲授法是我国在班级授课制下的一种快捷高效传承人类文明的方法,其他教学方式是不可替代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转变和创新,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如果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采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拓展思维的讲授法,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大脑被激活、潜能被开发。那么,这样的讲授就不是灌输,而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什么问题需要讲授
1、教师要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结论和定律,数学符号和公式等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之处,是讲授不可忽视的,例如圆周长的计算,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总结归纳出计算公式,这个“探究过程”教师都比较重视,对于“计算公式”这个结果,教师不能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还要讲圆周率产生历史背景,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数值比外国要早一千年左右,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如果不讲,学生就会不得而知,或理解浅显。
2、对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宜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对于学生不能拓展、难以深入、遇到障碍和产生困难之处,教师就要“雪中送炭”,帮扶一把,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上,通过精讲点拨,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之功效。
(三)、怎样的讲授更有效
1、教师要善于将生成性的知识作为讲授的内容
教师要有一颗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心境,善于发现、捕捉和利用来自学生有价值的信息,适时地转化为讲授的内容,使课堂成为教学相长、富有魅力的地方。例如,一次公开课上,教师出了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装配288台洗衣机,工人们每小时装配36台,经过5个小时,还剩多少台没装?一般的解法是:288-5×36=108台,一学生在黑板上列的算式为:288÷36,下边的同学窃窃私语,笑话她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该生的小脸涨的通红。此时教师机智地评价说:“这道题她没有做错,只是没有做完”,接着又补充讲授了第二种解法:36×(288÷36-5)=108台,并让学生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教师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用心分析,巧妙的把错误引向了正确,同时,也培植呵护了学生极易受伤害的自尊心,真是一举多得。
2、教师要处理好讲授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美国著名创造家托兰斯曾经提出“内容不完全讲授法”,即教师不应该毫无保留地、完全彻底地给学生讲清一切,而应该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合作,亲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从中获取的感悟和体验是教师讲授难以给予的。
3、教师可以把讲授权下放
过去,课堂是教师垄断的场所,现在,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思想权和话语权,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否则,教师就会把学生奴役成依附于人、仰人鼻息的人。
比如一些习题的讲解,最好让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边画示意图边讲解。事实证明:学生讲一遍胜过教师讲多遍。学生能讲清楚的一定让学生讲,反之教师再讲。当然,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充当“小先生”讲授,学生要有选择、内容要有选择、时机要有选择。
总之,面对新的挑战,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的确要改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应该是在继承和发扬优秀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新的思想和观念。课堂探究和课堂讲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待课堂讲授,更应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评价: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又要不断充实和发展。
作者简介:
郭颖,商丘市凯旋路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