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行路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qiangw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体现一个人修养和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重要标志。今年,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古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火了,唤起了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中国人对精神文化表现出了更强劲的需求。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暮春时节,风和日丽,闲暇之时,幽闭斗室,品茗读书,人生至乐也!可以领略楚辞的风骚、汉赋的俊逸、唐诗的壮阔、宋词的豪放、元曲的典雅。可以看到三国的睿智,红楼的绝唱。观沧海,望星空,畅神与物游,时而杏花春雨江南,时而骏马秋风冀北;时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时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而“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斗室之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浸润书中,宁静淡泊,韵味悠悠。
  近几年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阅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正式确立为国家工程,这恰恰可以看到民族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哲学家汤比因在《展望21世纪》中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的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只要我们在其中不断汲取“营养”,吐故纳新,我们的民族就永遠充满着智慧和希望。(作者单位:民和县委组织部)
其他文献
记得魏书生在《班主任漫谈》一书中这样写道:“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而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萦着她……”确实,对于广大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讲,班级文化建设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深刻、细致和恒久,甚至能让他们终生受益,成为终生回味的心灵养料。如何使教育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呢?我想应该引导学生建立符合本班特点的班级
改革如何开拓新边界,又避免重蹈过往所犯错误,让国企的真正所有者获益?  如果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一轮国企改革口号提出,国企改革历程已有36年。这36年中,国企产权改革可算是纠缠中国的一大“心病”,从意识形态争锋到利益分配方式,一直都不能算形成“全民共识”。  2013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国企改革再次“等风来”也是题中
YW40型履带式全液压挖掘机是一种全回转的小型通用挖掘机。根据作业需要,可以换装正铲、反铲、装载、抓斗、起重等多种工作装置。适用于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管道敷设、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