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到的学生最需要爱 王会光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只有用爱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记得前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前任班主任对我说:“你班的张佳可是个令人头疼的老迟到生,我估计,今年你班的‘模范班集体’要泡汤了。”我心里一惊,但马上笑着说:“那可不一定呢!”
我细心观察了张佳两周,发现她是个内向且拘谨的女孩,每周迟到至少三次。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孩,凭经验,我感觉单靠批评和惩罚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一定得找出她迟到的真正原因。我从学生花名册中查到她的家庭住址,骑车赶到她家,一了解情况,我的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原来,她的父母一直在闹离婚,母亲一怒之下去了广州打工,父亲则每天喝酒、赌博,喝醉了、赌输了就拿她出气。她每天除了上课,还得回家洗衣服、做饭。回学校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这是个多么懂事而无助的孩子啊!她缺少的不正是亲情和关爱吗?
找到了迟到的原因,我立即行动。先设法与张佳母亲取得了联系,说服她每月按时给张佳寄来生活费;又劝说张佳奶奶给她及时做好午饭,早晚则安顿她在教师伙房吃饭,夜晚住校;每逢节假日或我家改善生活,我都请她到我家做客。那年农历八月十六,我又组织同学们为她过生日……渐渐地,张佳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不再迟到了,成绩也进步了。在教师节那天,她特意在校园点歌台为我点了两首歌:《感恩的心》和《世上只有妈妈好》。后来,同事们都和我开玩笑,说我认了个干女儿:
从张佳身上我意识到,学生犯错误时,迫切需要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爱学生,如果因为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而讨厌他们,那么,我们的教育实质上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 文娟娟
潘轲是一位清秀俊朗的男孩,聪明异常,一点就透,颇得老师们的喜爱。可是,他却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早自习经常迟到。不管是严厉批评还是好言相劝,总是收效甚微。
我曾试着让同学去喊他起床。因为他家距学校较近,我就让两位女同学跑步到潘轲家门外,大声喊:“潘轲,你还没起床吗?老师让我们来叫你起床上学呢!”连喊三遍,不管他答不答应,目的是唤起他的羞耻之心。因为,知耻而后勇嘛!
果然,第一天早上被喊过三遍后,他很快就红着脸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教室。看着两位叫他的学生在下面窃笑,我想他不会再迟到了。可他没坚持多久,就重蹈覆辙!找他谈心,他还嘟囔:“只要把学习搞好不就行了?迟到对我的学习没什么影响,对别人更没有伤害,多睡会儿咋啦?”看来,他还是没有理解到迟到的危害!
有一天,我为周五下午的班会活动挑选主持人,多才多艺的潘轲把手举得老高,怕我注意不到他甚至站了起来。忽然灵光一闪,我有了对付潘轲迟到的办法!我确定潘轲为这次班会的主持人。他不仅要给自己选一位合适的搭档,还要根据主题策划班会的内容和环节。我郑重地告诉他: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组织好、主持好,不能令大家失望。
在他课余时间乐此不疲地忙碌的同时,我也没闲着。我一边以督促他工作、检查他班会组织的进展情况为由,看他写好的计划书,一边安排一些口风较紧的我的“贴身干将”在相应的环节和时间迟到进场,并大声喊报告。
周五终于到了,我俩都准备就绪。胸有成竹的潘轲在讲台上站定,刚说了一句:“大家好……”一声洪亮的“报告”在门外响起。喊“报告”的同学落座之后,潘轲下面的词全忘了!他憋得面红耳赤,在搭档的提示下终于让班会继续进行。接下来凡是潘轲要用串场词过渡的紧要关头,“报告”声都会在门外适时地响起。个别调皮鬼进教室后,还煞有介事地解释一通,把我的设计演绎得更加完美。潘轲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一场本来设计得相当精彩的班会就在这样的“报告”声中结束了,可以想象为之付出不少心血的潘轲心里有多么难受!
班会结束后他一直不敢见我,还总躲避我的目光。不知是悟出了什么,还是深刻体会到了迟到的害处,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别把迟到太当回事 李慧芳
别让“迟到”坏了大家的心绪,别把它太当回事。要淡化迟到的“后果”,做好“善后”工作。
没有故意迟到的学生。当他们喊“报告”时,十有八九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有的满肚子委屈,有的忐忐忑忑,也有的干脆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就等着“急风暴雨”的来临。这时,老师偏给他们来一点“和风细雨”,或微笑,或点头,或招手示意其归位听课。不把迟到太当回事,老师自然心平气和,迟到的同学和班里的学生也会很快调整好心态,上完余下的课。学生迟到就迟到了,不要急着处理迟到的学生,以致把整节课和全班学生的宝贵时间都搭进去。“急风暴雨”般的批评或体罚,不仅有损教师形象,还会伤害师生感情,而且容易引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
“冷”处理,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要讲究策略。我通常是灵活地采用“三部曲”:课外调查——开班会——跟踪观察。
首先,要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问他:“晚上看电视(打游戏)了吗?几点钟睡的?爸妈(爷奶)在家吗?家里有闹钟吗?……”只有弄清了迟到的原因,才能帮助学生想办法避免。
其次,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迟到是一种对己对人、对集体都不利的行为。同时请大家出谋划策,找到避免迟到的有效方法。例如:按时睡觉,使用闹钟,附近的同学结成“互助小组”……
最后,如果还有“冥顽不化”的学生,教师要亲自出马,和和气气地做好家访,把关爱送进学生心里。你不妨晚上亲自上门查寝,早上亲自上门喊他,就当是自己散步呢!坚持一段时间,顽石也会被感化的!
让每一滴水都在大海中成长 田惠晓
吴澄是班里没有住校的五个人之一。他家和学校只有一路之隔,放学后住校生还没有回到宿舍,他就可能已经到家了。可就是他经常迟到,每次都是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站在门口小声喊“报告”。我详细问过情况,原来早上两个闹钟都叫不醒他!父母也没少下工夫,可他迟到却依然如故。在谈心、写保证、罚值日、叫家长等一切方法都无效后,我决定采取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把这件事拿到班里,让同学们商量商量怎么帮助他。
征得吴澄的同意后,在班会时间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讨论,并提出两个问题:1、迟到有什么害处?2、如何克服迟到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达成了共识:迟到影响班级形象,涣散同学们斗志昂扬的精神,更是对自己不良习惯的妥协让步。如何克服迟到现象?我们先来听听本人的意见。吴澄给自己制订了进步计划:晚上10点钟一定休息,不开夜车;这一周迟到不超过一次;两周后彻底改正。同学们提醒监督,如不改正,希望能接收住校。这正是魏书生《怎样写保证》中提到的循序渐进法。在集 体的帮助下,他大有进步,很快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因为他知道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进步,而是在和大家一起向前跑。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与要求是统一的,集体是达成统一的桥梁。一切让集体来解决,充分信任学生,发动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集体是教育的手段,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集体的大海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滴水,一滴水的成长不能离开大海的“推波助澜”。如果班主任敢于把一些棘手的事情交给集体,引导得当,定会峰回路转,事半功倍。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 汤科研
学生迟到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事情。迟到后,按要求学生喊“报告”后方能进入教室。喊“报告”是应有的礼节,但也影响同学们听课。在我的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如果我正在讲课,迟到的同学就从后门进教室,悄悄到座位上坐下来听讲,下课后再向我说明理由。若有学生经常迟到,就需要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学生经常迟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习惯不好,不会很好地分配时间。有些学生做事喜欢磨磨蹭蹭,一些事情到课间快结束时才想起来去做,往往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他学会分配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如:下课后,先把下一节课要用的课本和学习用具准备好,再处理别的事情;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坐下准备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迟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二、对教师有意见,故意迟到。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只在你的课堂上迟到,那就要考虑一下他是否对你有看法。这时候应先通过学生或其他教师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是不是因某事误解了这名学生或者是在处理某些事情上使这名学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学生在通过迟到向教师表示反抗。这样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教师需要坐下来与他面对面谈心,在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把问题搞清楚。解决了对立局面,迟到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
三、通过迟到来表现自己,寻找受人关注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用听话来表现自己,他们需要在一些活动中表现自我,有些学生会选择迟到这种方式。这些学生往往很少有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表现自我的要求得到满足。在课堂上更要给他们以表现机会,并进行鼓励、表扬。这样,他们平时的表现机会多了,就不会再选择迟到这种不正常的表现形式了。
四、厌学,不愿进教室。尤其在初中毕业班里,会有少数同学由于没有目标,把教室看成监狱,想到外面透透风,所以总想晚一点去教室。这种情况是最难处理的。一方面要与班主任老师结合,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使其学习有动力,有上进心;另一方面,要与学生深入交谈,使他认识到迟到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一般来说,学生都还是通情达理的。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经常迟到的现象就可以杜绝。
(责编 晓月)
看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对于那些有问题的学生,只有用爱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记得前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前任班主任对我说:“你班的张佳可是个令人头疼的老迟到生,我估计,今年你班的‘模范班集体’要泡汤了。”我心里一惊,但马上笑着说:“那可不一定呢!”
我细心观察了张佳两周,发现她是个内向且拘谨的女孩,每周迟到至少三次。对于这样的一个女孩,凭经验,我感觉单靠批评和惩罚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一定得找出她迟到的真正原因。我从学生花名册中查到她的家庭住址,骑车赶到她家,一了解情况,我的眼泪差点儿掉下来。原来,她的父母一直在闹离婚,母亲一怒之下去了广州打工,父亲则每天喝酒、赌博,喝醉了、赌输了就拿她出气。她每天除了上课,还得回家洗衣服、做饭。回学校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这是个多么懂事而无助的孩子啊!她缺少的不正是亲情和关爱吗?
找到了迟到的原因,我立即行动。先设法与张佳母亲取得了联系,说服她每月按时给张佳寄来生活费;又劝说张佳奶奶给她及时做好午饭,早晚则安顿她在教师伙房吃饭,夜晚住校;每逢节假日或我家改善生活,我都请她到我家做客。那年农历八月十六,我又组织同学们为她过生日……渐渐地,张佳变得活泼开朗起来,不再迟到了,成绩也进步了。在教师节那天,她特意在校园点歌台为我点了两首歌:《感恩的心》和《世上只有妈妈好》。后来,同事们都和我开玩笑,说我认了个干女儿:
从张佳身上我意识到,学生犯错误时,迫切需要得到的是老师的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爱学生,如果因为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而讨厌他们,那么,我们的教育实质上是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 文娟娟
潘轲是一位清秀俊朗的男孩,聪明异常,一点就透,颇得老师们的喜爱。可是,他却有一个最大的毛病:早自习经常迟到。不管是严厉批评还是好言相劝,总是收效甚微。
我曾试着让同学去喊他起床。因为他家距学校较近,我就让两位女同学跑步到潘轲家门外,大声喊:“潘轲,你还没起床吗?老师让我们来叫你起床上学呢!”连喊三遍,不管他答不答应,目的是唤起他的羞耻之心。因为,知耻而后勇嘛!
果然,第一天早上被喊过三遍后,他很快就红着脸气喘吁吁地跑进了教室。看着两位叫他的学生在下面窃笑,我想他不会再迟到了。可他没坚持多久,就重蹈覆辙!找他谈心,他还嘟囔:“只要把学习搞好不就行了?迟到对我的学习没什么影响,对别人更没有伤害,多睡会儿咋啦?”看来,他还是没有理解到迟到的危害!
有一天,我为周五下午的班会活动挑选主持人,多才多艺的潘轲把手举得老高,怕我注意不到他甚至站了起来。忽然灵光一闪,我有了对付潘轲迟到的办法!我确定潘轲为这次班会的主持人。他不仅要给自己选一位合适的搭档,还要根据主题策划班会的内容和环节。我郑重地告诉他:责任重于泰山,一定要组织好、主持好,不能令大家失望。
在他课余时间乐此不疲地忙碌的同时,我也没闲着。我一边以督促他工作、检查他班会组织的进展情况为由,看他写好的计划书,一边安排一些口风较紧的我的“贴身干将”在相应的环节和时间迟到进场,并大声喊报告。
周五终于到了,我俩都准备就绪。胸有成竹的潘轲在讲台上站定,刚说了一句:“大家好……”一声洪亮的“报告”在门外响起。喊“报告”的同学落座之后,潘轲下面的词全忘了!他憋得面红耳赤,在搭档的提示下终于让班会继续进行。接下来凡是潘轲要用串场词过渡的紧要关头,“报告”声都会在门外适时地响起。个别调皮鬼进教室后,还煞有介事地解释一通,把我的设计演绎得更加完美。潘轲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一场本来设计得相当精彩的班会就在这样的“报告”声中结束了,可以想象为之付出不少心血的潘轲心里有多么难受!
班会结束后他一直不敢见我,还总躲避我的目光。不知是悟出了什么,还是深刻体会到了迟到的害处,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别把迟到太当回事 李慧芳
别让“迟到”坏了大家的心绪,别把它太当回事。要淡化迟到的“后果”,做好“善后”工作。
没有故意迟到的学生。当他们喊“报告”时,十有八九已做好了心理准备,有的满肚子委屈,有的忐忐忑忑,也有的干脆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就等着“急风暴雨”的来临。这时,老师偏给他们来一点“和风细雨”,或微笑,或点头,或招手示意其归位听课。不把迟到太当回事,老师自然心平气和,迟到的同学和班里的学生也会很快调整好心态,上完余下的课。学生迟到就迟到了,不要急着处理迟到的学生,以致把整节课和全班学生的宝贵时间都搭进去。“急风暴雨”般的批评或体罚,不仅有损教师形象,还会伤害师生感情,而且容易引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
“冷”处理,并不是不管不问,而是要讲究策略。我通常是灵活地采用“三部曲”:课外调查——开班会——跟踪观察。
首先,要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问他:“晚上看电视(打游戏)了吗?几点钟睡的?爸妈(爷奶)在家吗?家里有闹钟吗?……”只有弄清了迟到的原因,才能帮助学生想办法避免。
其次,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迟到是一种对己对人、对集体都不利的行为。同时请大家出谋划策,找到避免迟到的有效方法。例如:按时睡觉,使用闹钟,附近的同学结成“互助小组”……
最后,如果还有“冥顽不化”的学生,教师要亲自出马,和和气气地做好家访,把关爱送进学生心里。你不妨晚上亲自上门查寝,早上亲自上门喊他,就当是自己散步呢!坚持一段时间,顽石也会被感化的!
让每一滴水都在大海中成长 田惠晓
吴澄是班里没有住校的五个人之一。他家和学校只有一路之隔,放学后住校生还没有回到宿舍,他就可能已经到家了。可就是他经常迟到,每次都是气喘吁吁地跑上楼来,站在门口小声喊“报告”。我详细问过情况,原来早上两个闹钟都叫不醒他!父母也没少下工夫,可他迟到却依然如故。在谈心、写保证、罚值日、叫家长等一切方法都无效后,我决定采取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把这件事拿到班里,让同学们商量商量怎么帮助他。
征得吴澄的同意后,在班会时间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同学们讨论,并提出两个问题:1、迟到有什么害处?2、如何克服迟到现象?同学们讨论后达成了共识:迟到影响班级形象,涣散同学们斗志昂扬的精神,更是对自己不良习惯的妥协让步。如何克服迟到现象?我们先来听听本人的意见。吴澄给自己制订了进步计划:晚上10点钟一定休息,不开夜车;这一周迟到不超过一次;两周后彻底改正。同学们提醒监督,如不改正,希望能接收住校。这正是魏书生《怎样写保证》中提到的循序渐进法。在集 体的帮助下,他大有进步,很快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因为他知道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进步,而是在和大家一起向前跑。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与要求是统一的,集体是达成统一的桥梁。一切让集体来解决,充分信任学生,发动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马卡连柯所说:集体是教育的手段,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集体的大海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滴水,一滴水的成长不能离开大海的“推波助澜”。如果班主任敢于把一些棘手的事情交给集体,引导得当,定会峰回路转,事半功倍。
分析原因 对症下药 汤科研
学生迟到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事情。迟到后,按要求学生喊“报告”后方能进入教室。喊“报告”是应有的礼节,但也影响同学们听课。在我的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如果我正在讲课,迟到的同学就从后门进教室,悄悄到座位上坐下来听讲,下课后再向我说明理由。若有学生经常迟到,就需要认真分析原因,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学生经常迟到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习惯不好,不会很好地分配时间。有些学生做事喜欢磨磨蹭蹭,一些事情到课间快结束时才想起来去做,往往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他学会分配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如:下课后,先把下一节课要用的课本和学习用具准备好,再处理别的事情;提前两分钟进入教室,坐下准备上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迟到现象还是可以避免的。
二、对教师有意见,故意迟到。如果发现某个学生只在你的课堂上迟到,那就要考虑一下他是否对你有看法。这时候应先通过学生或其他教师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是不是因某事误解了这名学生或者是在处理某些事情上使这名学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学生在通过迟到向教师表示反抗。这样的学生一般个性较强,教师需要坐下来与他面对面谈心,在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把问题搞清楚。解决了对立局面,迟到现象就不会再发生了。
三、通过迟到来表现自己,寻找受人关注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用听话来表现自己,他们需要在一些活动中表现自我,有些学生会选择迟到这种方式。这些学生往往很少有表现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表现自我的要求得到满足。在课堂上更要给他们以表现机会,并进行鼓励、表扬。这样,他们平时的表现机会多了,就不会再选择迟到这种不正常的表现形式了。
四、厌学,不愿进教室。尤其在初中毕业班里,会有少数同学由于没有目标,把教室看成监狱,想到外面透透风,所以总想晚一点去教室。这种情况是最难处理的。一方面要与班主任老师结合,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使其学习有动力,有上进心;另一方面,要与学生深入交谈,使他认识到迟到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要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自己。一般来说,学生都还是通情达理的。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学生经常迟到的现象就可以杜绝。
(责编 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