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户外建构“四部曲”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jie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VC管户外建构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提升,还能提升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帮助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助其健康快乐成长。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中不仅蕴含着他们的发展需求,还隐藏着教育的契机。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丰富且适宜的游戏材料不仅能够为幼儿提供活动的条件,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还能引导幼儿产生新的游戏构思和游戏情节。
   在不断探索和寻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材料时,易收集的低结构材料PVC管走进了我们的视线。经过前期经验准备,我们发现,PVC管型号多样,有粗有细,有大有小,可以根据需要截成不同的长度。连接两根管材的直弯和半弯,连接三根管材的三通等,都是造型必不可少的零件。PVC管属于低结构材料,重量轻、可加工、便取放,非常适合孩子们用来拼搭建构。有了这些方面的思考及准备,我们的PVC管户外自主建构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了。
  一、多角度入手,探索活动开展要素
   1.初步游戏,发现困惑
   为了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在第一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直接将材料投放给孩子,让孩子自主玩耍。但是我们在游戏中发现,幼儿存在规则意识缺乏、技能掌握不足、作品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
   2.自主探讨,解决问题
   针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和幼儿一起探讨解决方法。首先,幼儿规则意识缺乏,我们就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制订规则,经过一系列讨论和斟酌,幼儿自己制订了秩序取放、互不干扰、安全合作的规则。
   其次,幼儿技能掌握不足。PVC管是一种新型的户外建构玩具,幼儿虽然能够简单地将直管和弯头进行连接,但是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比较单一的、平面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拼搭PVC管的技能,我们开展了相关教学活动,如“认识PVC管”“PVC管根基的搭建”“PVC管拼接的方法”等。
   最后,幼儿作品呈现单一。在幼儿掌握了拼搭技能后,我们又制订了主题式建构,开设了“我爱我家”“公园”“动物园”等主题建构活动。活动中,幼儿共同设计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规则,自主开展游戏。
  二、优化活动开展,凸显自主活动魅力
   PVC管户外建构是一种大型的户外建构游戏,其对象主要是大班孩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PVC管建构游戏的奥秘,我们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游戏时间(每周三、周五上午10:00~10:30),以及宽阔的户外场地。在主题建构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每一次的搭建都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也会存在不一样的问题。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家里的宠物、饲养角里的小动物等都会引起他们的关注,主题“动物园”来源于一次“说说你小长假去哪儿玩”的讨论。说到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于是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确定了以“动物园”为主题,借助主题建构带领幼儿一起探索动物的特征,共同去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
   镜头一:我在第一次建构游戏中发现,游戏的主题是由幼儿提出的,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幼儿的建构水平有限,建构物不够鲜明、突出。孩子们都以一根弯管来代替头,用直管来当身体,而且小朋友搭的动物都是两只脚的。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才能促进孩子发展呢?
   镜头二:有了第一次游戏的经验,在第二次游戏中,孩子们对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建构动物有了基本的框架。于是,我仔细地欣赏起他们搭建的动物,然而在欣喜之余我发现了新的问题:重心问题。PVC管是一种大型的户外建构材料,要想让动物站起来,就必须考虑到稳定性的问题,这就要求小朋友在搭建过程中要考虑重心的问题。
   镜头三: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所搭建的动物更加形象、品种也逐渐丰富起来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经验提升,孩子们知道了动物的身体不仅可以用一根直管来代替,还可以通过四根直管来围合,形成一个更立体的动物形象。游戏中,小朋友们还发现了如果选择长一点的直管,动物的身体就胖一些;如果选择短一点的直管,动物的身体就瘦一些,而且动物的脚也不再是平面的。
   镜头四:有了前期搭建动物的经验,我们的动物园马上就要完工了,孩子们自发地为动物园搭建围栏。俊俊用直管、直管接口和弯管为动物园搭建了一个围栏。在围合动物园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能力给了我新的启发:俊俊将直管竖在自己搭建的“蛇”旁边,很好地为“蛇”进行了伪装。
   通过主题的确定以及幼儿自主探索,不仅让动物的形象更加饱满了,也让孩子们在PVC管建构游戏中探索到了动物的奥秘。
  三、全方位成长,让活动尽显其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在PVC管建构活动中得到了提升,教师也得到了各方面发展。
   (一)推动幼儿全方位成长
   在PVC管主题建构游戏中,我们充分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提高了幼儿的创新能力、语言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等。
   1.帮助幼儿建立数的概念
   PVC管种类多样,大小、粗细各不相同,是幼儿学习数学的理想材料。在日常区域活动中,幼儿在选择、辨认长度、拼搭建筑物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数量关系、长短、粗细、空间等。在围合“停车场”时,幼儿能直接、具体地感知和体验“里面”和“外面”、“前面”和“后面”等空间关系的区别。
   2.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出现各种“意外”或“状况”。当他们发现问题所在时,会根据自己已有的建构知识和经验,在不断的自主尝试摆弄操作材料和比较材料的过程中,制订出一套最适合的游戏方案。以传声筒为例,一组孩子搭建了一个传声筒,随着游戏的开展,更多的孩子想要加入他们的游戏。此时,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变自己原有作品的构造,传声筒的演变就这样生成了:孩子们搭建的传声筒从两人到三人再到最后的四人,人数不断增加。幼儿在不断独立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根据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幼儿期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PVC管是一种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低结构材料,它多变的造型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建构活动。在每一次的创造性活动中,幼儿的创新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虽然他们所搭建的作品不是完美的,但是在幼儿大胆的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驰骋活跃,创新能力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4.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建构活动是一种象征性活动,其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幼儿加深对周围社会环境和生活的认识,也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社会生活规则和社会性交往技能等。例如,理解人的活动与其相关关系,学会分享和合作,能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等。PVC建构是一种大型的建构游戏,搭建大型PVC管对幼儿的合作性程度要求较高,材料数量的限制和材料的拿取也需要幼儿彼此间有更多的互动。因此,在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如分享、合作、协商等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教师成长
   孩子们得到了满足与快乐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高要求的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专业知识得到扩充
   PVC管雖然看似结构低,但是每个接管的名称、管与管之间连接的方法都有专门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引导孩子开展有效的建构活动。除此之外,对于户外建构活动的组织、活动中的指导,都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都得到了发展。
   2.教师成长专业化
   作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如何观察、分析,何时有效地介入,都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不断指导、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能力、游戏指导能力、分析反思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实现了自身专业化发展。
   我园的PVC管户外主题建构区创设虽然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还有很多不足,如缺少幼儿作品展示的平台,建构方法的拓展还有待完善等,在今后的前进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发现的问题不断改善,为孩子们创造多元化的游戏空间,让孩子们乐享主题,快乐建构。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肠黏膜通透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手术患者96例,术后按随机原则及营养支持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50例和肠外营养(PN)组4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排气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和手术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分别于术后第1、4、7天,采集两组老年食管癌患
期刊
期刊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每一个进展都是教师在具体班级的实践中,在来自不同班级的教师的讨论中实现的。所以,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每个班级都是不同的,孩子、家长、教师以及他们背后广阔的生长环境,基于生活的幼儿园班本课程相对来说更加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从园本课程到班本课程转变的关键何在,本文给予了回答、启发及思考……   近年来,我园依托“园本生态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婴幼儿气管狭窄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2001年8月至2015年4月,86例经手术治疗的气管狭窄伴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8例,女38例;手术年龄2~102个月,平均(20.49±18.06)个月。体质量3.5~36.5 kg,平均(10.22±4.51) kg。气管狭窄类型:短段狭窄35例,长段狭窄51例。术前气管直径为1~3 mm,平均(2.31±0.55)
期刊
目的评估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伴下腔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表现及多层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MSCTA)的表现,为临床诊治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因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治而同期发现下腔静脉先天发育畸形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A表现,男8例,女3例;年龄29~72岁,中位年龄46岁;临床表现均为突发胸背痛。结果MSCTA检查发现Stanford A型夹层6例,Stan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