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阅读。让孩子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责无旁贷。让阅读为孩子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认清学生家庭阅读的状况,实现阅读梦想,让孩子真正养成一生受益的读书习惯。
关键词 阅读调查 表达能力 师生共读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不平衡。有的学生尽管已读到五年级,但讲话结巴,作文语言干涩,有的学生虽然仅读三年级,上课发言却头头是道,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情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家庭阅读是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这样会对学生带来哪些影响?
二、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三、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级学生。
2.调查内容:①家庭有无书房?②虽没有书房,但有无小书柜、小书桌?③家里有书多少册?分别列出书名。④看过多少家里的藏书?
3.调查方式。采用测试卷、观察、访谈等方式,共收回有效调查卷16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3个班中没有书房或书柜的15人,基本都有书柜,有的甚至拥有书房。
2.学生家里拥有藏书的量差距很大,多则接近500册,少的仅有1册。近1/3孩子家庭藏书量不足20册。
3.从学生所列的书单中不难发现,家长给学生买书缺少规划,随机性强。
4.从家庭藏书的阅读情况来看,全部看过的不多,多数仅看不足一半。
分析:
1.为什么家庭藏书量差距很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读书不够重视。经过进一步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家长把房子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藏书仅有10余本,没有一部经典书籍。。2.为什么家庭藏书质量参差不齐?凡是家长喜爱读书的,家里藏书丰富,所选的童书一般都是儿童文学专家公认的优秀图书。他们的孩子也同样喜爱读书且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力强。反之,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大都不爱读书。虽家里有书,但所购之书鱼龙混杂。可见这部分家长对孩子需要大量阅读的认识存在缺失。
3.为什么大部分孩子家里藏书看不完?(1)儿童阅读时间被有声影像挤占,纸质阅读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和感官享受,但是它与纸质阅读有着很大的区别。纸质阅读要求凭借自己的头脑来增进理解、获得自己的需要。某种意义上,电视是快餐,能够填饱肚子,却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而纸质阅读是文火煲出来的汤,是可以改变精气神的滋养品。(2)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引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四、思考和建议
1.创建星级家庭小书房。由调查发现,学生家庭住房条件、经济基础比较好,但家庭教育意识相对滞后,孩子成长环境不容乐观。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世界上,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64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阅读50本书的计划。亚洲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5本),最近10年间我国权威部门三次调查分别得出:我国人均读书量分别是1.6本、2本、4本。
让孩子去大量读书,我们责无旁贷。因此,从优化学习环境人手,创建家庭小书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创建家庭小书房呢?应按照“建立有标准,发展有指导,成果有评定”的小书房建设发展体系,坚持自愿原则,根据家庭书房设备、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学习作息时间表、为书房起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等方面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设定一星级至五星级小书房的等级标准。运用自主申报机制,采取家庭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用制度来规范小书房,用创建来保障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书房建起来,如何开展活动呢?召开家长会,推荐精选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让那些好玩的图画书、桥梁书,那些有趣的获得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的系列作品走进学生视野。开展“亲子阅读”,举行“故事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进课堂”活动,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让孩子、家长更有涵养更有书卷味;建立读书成长册,记录孩子与父母共读一本书的感受;开展“亲子诵读”比赛、“十佳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让亲子共读更有浓浓的文化情趣。这一系列活动能不断引领家长、孩子读书、思考、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生共读整本书。由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引领不够。如何进行师生共读一本书呢?这对于大多数学校的语文老师来说刚刚起步,或者说根本还没有起步。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整本书的公开课,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由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本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影响到了开展整本书的教学,整本书的教学还有许多事要做,许多问题要研究,但不管有多少困难要面对,有一条是需要每个语文老师牢记的:“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这是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写的一篇童话《连环画里的小老鼠》中深刻揭示的一个道理。话不投机,即便是老鼠与老鼠也只能是异类,言语相通,即便是猫和老鼠,也可以是真正的“亲人”。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拥有能够开启彼此心门的密码?显然,和学生在一起,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就能实现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的美好梦想。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共读呢?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提到好书的标准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人性和人类心情的书,是可以把人类高贵的感情、高尚的道德吹进儿童心灵的书。让孩子大量阅读整本书吧!让孩子喜欢那些好玩的图画书、桥梁书,那些有趣的世界优秀经典系列作品,让这些书为孩子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这次调查,使我们从源头上认清了学生家庭阅读的状况,同时给我们向往的“让孩子大量阅读整本书”的要求提出挑战,尽管一路艰辛,但为了实现阅读梦想,为了让孩子真正养成一生受益的读书习惯,我们愿执著前行!
关键词 阅读调查 表达能力 师生共读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不平衡。有的学生尽管已读到五年级,但讲话结巴,作文语言干涩,有的学生虽然仅读三年级,上课发言却头头是道,令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情况,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的家庭阅读是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这样会对学生带来哪些影响?
二、调查的方法
1.调查对象:三、四、五年级各一个班级学生。
2.调查内容:①家庭有无书房?②虽没有书房,但有无小书柜、小书桌?③家里有书多少册?分别列出书名。④看过多少家里的藏书?
3.调查方式。采用测试卷、观察、访谈等方式,共收回有效调查卷160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3个班中没有书房或书柜的15人,基本都有书柜,有的甚至拥有书房。
2.学生家里拥有藏书的量差距很大,多则接近500册,少的仅有1册。近1/3孩子家庭藏书量不足20册。
3.从学生所列的书单中不难发现,家长给学生买书缺少规划,随机性强。
4.从家庭藏书的阅读情况来看,全部看过的不多,多数仅看不足一半。
分析:
1.为什么家庭藏书量差距很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读书不够重视。经过进一步访谈发现,相当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家长把房子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个书架,藏书仅有10余本,没有一部经典书籍。。2.为什么家庭藏书质量参差不齐?凡是家长喜爱读书的,家里藏书丰富,所选的童书一般都是儿童文学专家公认的优秀图书。他们的孩子也同样喜爱读书且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力强。反之,家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大都不爱读书。虽家里有书,但所购之书鱼龙混杂。可见这部分家长对孩子需要大量阅读的认识存在缺失。
3.为什么大部分孩子家里藏书看不完?(1)儿童阅读时间被有声影像挤占,纸质阅读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电视媒体可以为人们提供快捷的服务和感官享受,但是它与纸质阅读有着很大的区别。纸质阅读要求凭借自己的头脑来增进理解、获得自己的需要。某种意义上,电视是快餐,能够填饱肚子,却无法从中获得更多的营养。而纸质阅读是文火煲出来的汤,是可以改变精气神的滋养品。(2)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引领不够。《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学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四、思考和建议
1.创建星级家庭小书房。由调查发现,学生家庭住房条件、经济基础比较好,但家庭教育意识相对滞后,孩子成长环境不容乐观。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世界上,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人(64本),美国从克林顿总统开始实施每人每年阅读50本书的计划。亚洲每年人均读书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5本),最近10年间我国权威部门三次调查分别得出:我国人均读书量分别是1.6本、2本、4本。
让孩子去大量读书,我们责无旁贷。因此,从优化学习环境人手,创建家庭小书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创建家庭小书房呢?应按照“建立有标准,发展有指导,成果有评定”的小书房建设发展体系,坚持自愿原则,根据家庭书房设备、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学习作息时间表、为书房起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名字等方面提出建设标准和要求,设定一星级至五星级小书房的等级标准。运用自主申报机制,采取家庭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举行隆重的授牌仪式。用制度来规范小书房,用创建来保障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小书房建起来,如何开展活动呢?召开家长会,推荐精选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作品,让那些好玩的图画书、桥梁书,那些有趣的获得安徒生奖、纽伯瑞奖的系列作品走进学生视野。开展“亲子阅读”,举行“故事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进课堂”活动,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让孩子、家长更有涵养更有书卷味;建立读书成长册,记录孩子与父母共读一本书的感受;开展“亲子诵读”比赛、“十佳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让亲子共读更有浓浓的文化情趣。这一系列活动能不断引领家长、孩子读书、思考、实践,为进一步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师生共读整本书。由调查可以看出教师对整本书阅读引领不够。如何进行师生共读一本书呢?这对于大多数学校的语文老师来说刚刚起步,或者说根本还没有起步。我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上整本书的公开课,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由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本事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影响到了开展整本书的教学,整本书的教学还有许多事要做,许多问题要研究,但不管有多少困难要面对,有一条是需要每个语文老师牢记的:“拥有共同的语言才是真正地生活在一起。”这是意大利著名童话作家贾尼罗大里写的一篇童话《连环画里的小老鼠》中深刻揭示的一个道理。话不投机,即便是老鼠与老鼠也只能是异类,言语相通,即便是猫和老鼠,也可以是真正的“亲人”。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拥有能够开启彼此心门的密码?显然,和学生在一起,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就能实现与孩子共读一本书的美好梦想。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共读呢?法国著名文学史家保罗·亚哲尔提到好书的标准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人性和人类心情的书,是可以把人类高贵的感情、高尚的道德吹进儿童心灵的书。让孩子大量阅读整本书吧!让孩子喜欢那些好玩的图画书、桥梁书,那些有趣的世界优秀经典系列作品,让这些书为孩子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这次调查,使我们从源头上认清了学生家庭阅读的状况,同时给我们向往的“让孩子大量阅读整本书”的要求提出挑战,尽管一路艰辛,但为了实现阅读梦想,为了让孩子真正养成一生受益的读书习惯,我们愿执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