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班主任应具备的品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2s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协调和联系科任教师的纽带,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因此,一个班主任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具有优良品质的班主任,往往会对班级产生巨大无形的教育力量,会使班级工作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应具有的优良品质是多方面的,但应着重培养以下优良品质。
  热爱学生——班主任爱岗敬业的重要标准
  可以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辛勤工作的强大动力。也只有无私的热爱之情,才能在心灵上吸引学生,才能使班集体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团结奋进的学习环境。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班主任对学生要雨露均泽,要一视同仁,要有“有教无类”的泛爱精神和“普度众生”的博爱精神。如春风化雨,爱应该滋润每一位同学的心田,特别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更应爱之真切。不可设想,一个缺乏或者没有具备热爱学生这种高尚品质的人,怎么能够始终如一地,数十年如一日地去精心雕塑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潜能,可以脚踏实地的求索班级管理,难怪乎人们说:热爱学生的老师是最好的老师。
  信任学生——班级工作成败的前提条件
  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教育力。如果班主任对学生非常信任,就必定会使学生在集体中产生一种幸福感、自由感、荣誉感,乃至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反之,如果班主任对某个学生在思想、态度、言语、行动上表现出哪怕极其微小的不信任,都会使这个学生很敏感地觉察到,会在其幼小的心灵上产生创伤,乃至丧失前进的信心,所以,班主任必须信任每一个学生,鼓起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信任学生就要对学生有极大的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收获的是精神成果,对人的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熏陶和渗透过程,不可立竿见影,班主任不能轻易放弃学生,要有耐心,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从学生细微的进步中体味乐趣。人是世界上思想最复杂的动物,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人。每位同学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个性,而且每个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又是时刻变化的,所以要耐心细致地关注每位同学的成长。
  宽容学生——班主任无声教育的重要体现
  宽容是一种博大精神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养,为人的胸怀。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美德,宽容是在道德感、理智感的支配下,一种复杂的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宽容是对别人宽厚、容纳、谅解、同情并寄予期望的心理表现。中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又是世界观和道德品质逐渐形成的时间,就難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个别在前进中犯了错误的学生,要抱定宽容态度,予以关心,给以同情,并且耐心说服,“晓之以情”,“导之以行”帮助他改正错误,鼓励他继续前进。遇到学生犯了错误,造成过失,班主任既不能对他放弃不管,又千万不能对他进行压服,诸如体罚、咒骂、讽刺、挖苦、扣帽子、打棍子、找岔子、揭短处等都不能采用。因为压服,终究压而不服,而且,会在学生思想感情上产生裂痕,造成心理障碍和不愉快的记忆痕迹。同时,压服,也表现出班主任缺乏宽容学生、豁然大度的胸怀,更显示了教师缺乏机智和无能,如果班主任能够宽容犯有错误的学生,并且积极帮助他认识错误、鼓励他改正错误,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必然在心底深处,久久感到内疚不已,从而,迸发出改过自新,急于直追的决心。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学生内心的焦渴,给班级带来勃勃生机;宽容是人性最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学生内心的不平,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希望。
  鼓励学生——学生健康成长的润滑剂
  鼓励学生是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坚定学生的信念。当学生遇挫时,一句鼓励会使学生看到新的希望,当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恰如其分的鼓励会使学生燃起重新求知的欲望,甚或使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在学生失意时,鼓励会使学生找到成功的拐点;在学生成功时,鼓励会使学生百竿高尺更向前。试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鞭策学生和鼓励学生的名言不知造就了多少古今名人。当然鼓励学生的语言,并非一定来至于名人名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随时发挥,脱口而出。如一个学生解题的方法独特,老师可以让他向大家介绍,并鼓励他“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这对你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又如对一个经常犯错误的学生的突然变化,班主任可微笑着告诉他“不知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如果班主任做错了事,学生指出来,你能对他说“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势必会使师生均受到鼓励。其实班级内最渴望表扬和鼓励的往往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来之不易,更应得到鼓励和表扬。
其他文献
新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很乐意地去学习,不会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恰当地加以诱发,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下面就
摘要:政治教育,本就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仅仅是依靠理论的教育很难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其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说到底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吸引力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检验政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 政治 课堂吸引 学生    在
摘要:思想品德课,导放新课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介绍自己所用的几种:如音乐、故事、情境、古诗等导课方式。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导课方式情境音乐    导课,其实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思想品德课,相对于其它的学科的来说,导入的好与坏,更显得关键,往往能定下这一节课教学效果。以情,以境导课,才能真正体现好思想品德学科本质。笔者在日常的导课方式选择较多,主要是根据课的内容来定。现在以自己现教的北师大版七年
语文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以,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一年级学生刚跨入小学,开始系统学习语言。他们犹如一块等待雕琢的良玉,由于年龄小,思维、行为均有鲜明的独特性。如何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状、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而情境有
【摘 要】笔者针对现在高中生写作难的现状,设计了一节《雕饰凤头》的作文,讲解了作文开头的几种技法,并通过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创设文章开头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使我了解了教育教学中“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教师应该正确指引学生写作的方向,并予以足够的自主创作的空间。  【关键词】作文开头 技法 课堂实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总是觉得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似乎它有一种莫名的魔力,可以将人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形成,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如何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意志品质的锻炼,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勤学苦练的精神,实施补差策略,尽可能缩小差距,是摆在我们每个英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学习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
摘要:教育的使命不是造就传统的机械模仿者,而是它的批判继承者,更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学》一言以蔽之,现代思品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与发展道德主体。  关键词:创新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品德规范的简单灌输与行为约束。将个体或学生看作一个被动接受的消极客体,学生成了单方面的被教育、被塑造与被改造的对象。这种“客体性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循规蹈矩、
【摘 要】现代英语越来越注重交流和运用,自2009年起,我省中考英语学科的听力口语部分,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自动化考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阐述一下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 口语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主要是为了运用,这种运用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口语交际上。自2009年起,我省中考英语学科的听力口语部分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进行自动化考试。这是我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或技巧,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师生的心境愉快,情感融洽,使学生增长智慧,其核心是创设活泼的气氛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改变数学课堂枯燥无味的的特点,让学生“玩”的更“给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