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s环结构变异的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来源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so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观察Willis环的结构,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标准对比其临床效能评价.方法 采集137例怀疑有脑血管疾病和近期进行过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行3D-TOF-MRA检查,根据Willis环组成,于MRA及DSA图像上对血管进行分型.以DSA结果为标准,分析MRA图像显示各型Willis环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VR、MIP及原始图像联合分析显示Willis环灵敏度为90%~100%,特异度98%~100%,与DSA判定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A图像对于A、C、D、H四型Wills环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联合分析显示前交通动脉缺如的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均为100%,与DSA结果高度一致.MRA图像对于显示F型Willis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为100%.VR图像对于B、E、G三型Wills环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相对较低(85.0%,86.2%,73.8%),MIP可以稍改善(88.3%,89.2%,81.8%),联合分析可以明显提高(95.8%,96.1%,99.0%),但3种方法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均较高(99.3%~100%).结论 高分辨3D-TOF-MRA判断Willis环结构与DSA具有很高的一致性,MRA图像对于缺如血管敏感,对于管径≥1 mm的血管灵敏而准确,显示纤细血管特异度较高,且为一种完全无创检查,可作为评估Willis环结构变异的首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型全程循环式营养管理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纳排标准的肿瘤恶病质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抗肿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新型全程“院内-居家-返院”循环式营养管理模式.主要管理内容包括成立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全程管理团队、精细化营养干预、集束化患教模式、建立家庭自我营养管理档案、多手段分层随访质控.分别比较2组患
目的 探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效果及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表现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桡骨远端、股骨大粗隆等部位;X线检查可很好地发现患者病变部位及相关情况,CT和MRI能够进一步发现病变情况,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发现18例患者中15例患者存在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并可见形态不规则或密度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13
胎盘植入(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PAS)是指胎盘绒毛组织从子宫底蜕膜缺失或缺陷处侵入子宫肌层的病理状态[1].PAS是可能造成妇女生产时或生产后严重大出血,威胁孕妇生命及需要紧急切除子宫整体的严重病因之一.因此, PAS能否在产前得到正确、全面诊断是产科医生评估、预防患者产后胎盘剥离困难出现意外大出血、防止医疗意外事故的重要环节[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