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未见的一位国外朋友自远方来,对笔者而言已是不亦乐乎,而略知吾辈喜爱收藏的他特意带来的这件物品(见图,器高16.5厘米)更是让人惊喜无比。从铸造工艺和雕刻工艺以及器物的形制看,这是一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独角瑞兽红铜香熏,属于明代比较流行的典型器,能流传保存至今实属不易。该器使用时熏烟自嘴巴冒出,其头部为盖,以前瑞环扣联结器身,头尾、四足及身腹上多作火焰纹,头部和尾部的毛发皆张扬上翘,四足五爪锋利,造型自然而生动,使该器更显得气势宏大。因为是采用独角瑞兽为器身造型,所以虽说器物不大但是丝毫不失其庄重威严的气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氛围。如今我们称这类造型的器物为“瑞兽”并非是其面目和善而是取之古代兽器能辟邪的美好愿望。
香熏亦称香炉、熏笼,是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人们使用香熏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古代较早的香熏器均为陶瓷烧制,到了宋代,制作香熏的材质丰富起来,有铜、陶,还有竹、木、石等质地。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他材质的香熏逐渐被铜质香熏所取代。明宣德年间是铜香炉的巅峰。清代制作和使用进入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跨越上下两千年的香炉,它的器型也很丰富,从西周、汉代、晋代到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最早流行的是鼎式炉,后随着铸造工艺的发达,有的有耳有足,有的有盖有孔,有的无盖。有盖有孔的是香熏炉,无盖香炉则多用于焚香祭礼。
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四艺,颇受文人所推崇。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喜好将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炉,陈设在厅堂或书房案头,以营造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香熏也就成了文房内装饰或把玩之物,读书时,焚上一炷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抚琴时烟香袅袅,仿佛与琴音纠缠在一起绕梁不去。这大概就是古今中外香熏之类器皿能延源不断地受青睐的原由之一吧!
香熏亦称香炉、熏笼,是点燃熏料驱赶蚊虫的器物。人们使用香熏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两汉以来,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不断。古代较早的香熏器均为陶瓷烧制,到了宋代,制作香熏的材质丰富起来,有铜、陶,还有竹、木、石等质地。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他材质的香熏逐渐被铜质香熏所取代。明宣德年间是铜香炉的巅峰。清代制作和使用进入了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跨越上下两千年的香炉,它的器型也很丰富,从西周、汉代、晋代到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最早流行的是鼎式炉,后随着铸造工艺的发达,有的有耳有足,有的有盖有孔,有的无盖。有盖有孔的是香熏炉,无盖香炉则多用于焚香祭礼。
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文人四艺,颇受文人所推崇。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喜好将造型各异、纹饰典雅的香熏炉,陈设在厅堂或书房案头,以营造怡性逸情的高雅意境。香熏也就成了文房内装饰或把玩之物,读书时,焚上一炷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意境;抚琴时烟香袅袅,仿佛与琴音纠缠在一起绕梁不去。这大概就是古今中外香熏之类器皿能延源不断地受青睐的原由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