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为古代经典名方之一,是治疗“好忘”的常用方.后世医家在应用该方的过程中,衍化出了许多类方,这些类方的功能主治因剂量的变化与《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既有继承又有拓展,因此考证类方的功能主治与剂量的变化规律十分有必要.考证结果表明,其基本功效为养心开窍、健脾安神、交通心肾,主治病证为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等,不同朝代又略有差异.至宋、金、元时期,在基本功效上,兼温通心阳,清热息风,主治病证较之前略有变化,但基本相同.发展至明代,兼滋阴清热养血,主治病证拓展了远视、近视、遗精、便浊等.至清代,其功效在明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滋补心肾,主治病证基本上沿袭了明代及以前.古人在应用该方及其类方时药物配伍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规律,治疗喜忘、忧愁悲伤、惊悸恐怯、“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梦遗、便浊多重用人参、茯苓,人参∶茯苓约1∶1,远志∶菖蒲约1∶1;治疗“目能近视,不能远视”多重用远志、菖蒲,且远志∶菖蒲约1∶1.此外,远志∶人参∶茯苓∶菖蒲为2∶3∶3∶2这一配伍比例出现的频率最高,基本上囊括了该方及其类方的主治病证.经统计,古人运用开心散及类方时远志的平均用药剂量为57 g,人参为62 g,茯苓为70 g,远志为54 g,现代远志平均用量为11 g,人参为15g,茯苓17g,菖蒲9.5 g,发现古人用药剂量明显大于现代剂量.以上考证结果可为开心散中药复方制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