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生产率中的加成定价与规模报酬效应

来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值中的加成定价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经验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偏差。
其他文献
韭黄是韭菜在黑暗无光条件下栽培,生产出的淡黄色、无纤维、品质鲜嫩、味美可口的产品,是一种较高档的蔬菜。传统生产韭黄的方法,多为瓦筒软化、培土软化、盖草棚软化等。近年来,农技部门示范黑色地膜覆盖生产韭黄新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地膜覆盖后,膜内土壤温度可提高3℃~5℃,有利韭黄的生长。用因跳根而需换茬的韭菜蔸,其上覆盖黑色地膜,可生产2~3季反季节韭黄,于10~12月上市。此期正是蔬菜“淡季”,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