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 a1抗原表位187—202关键氨基酸的筛选和鉴定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0220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Pen a1是虾中主要的过敏原蛋白,其抗原表位与致敏作用有关。对Pen a1的一个抗原表位187—202中氨基酸的出现频率及保守性进行分析后合成突变肽,并检测该突变肽与表位抗体的结合能力,筛选关键氨基酸,为研究虾致敏机理及脱敏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EGA5软件对Pen a1蛋白5个表位及其氨基酸的组成与出现频率进行分析,选出这些表位中出现频率大的氨基酸;对过敏原数据库中所有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进行分析,筛选出保守性高的氨基酸。两种方法筛选出的共有氨基酸为潜在的关键氨基酸。用丙氨酸分别替代这些潜在的氨基酸形成突变肽。利用固相合成法分别合成原表位肽及突变肽。并将原表位肽作为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表位多克隆抗体。利用间接ELISA方法及竞争性Dot-blot方法检测突变的表位肽与表位抗体IgE结合能力,筛选出结合能力明显下降的突变肽,其中替换的氨基酸即为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结果】谷氨酸(E)、亮氨酸(L)、精氨酸(R)、谷氨酰胺(Q)、缬氨酸(V)、丝氨酸(S)、天冬氨酸(D)在表位中出现频率较大,并高于在Pen a1整体蛋白中出现的概率,为活性氨基酸。将序列在187—202的表位中氨基酸组成及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推测E、V、L可能为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将SDAP数据库中致敏食物原肌球蛋白序列与Pen a1氨基酸序列用DNAMAN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K、L、E、V、G在所有比对的序列中都存在,表明这5个氨基酸为保守氨基酸。选择共有的E、V、L为可能的关键氨基酸,用丙氨酸替代表位中E、V、L分别合成1、2和3号突变肽。用竞争性Dot-blot检测突变肽结合抗体能力,以提取纯化的虾致敏蛋白为包被原,用突变肽抑制虾蛋白结合抗体,发现原表位肽抑制作用明显,1号突变肽的抑制作用与原表位肽相似,2、3号肽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原表位肽。谷氨酸突变的1号突变肽对表位活性并没有较大影响,说明谷氨酸不是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而2、3号突变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明显降低,即亮氨酸和缬氨酸是该表位的关键氨基酸。同时,利用间接ELISA方法,将原表位肽和突变肽与兔血清反应,比较OD450值。结果显示,1号突变肽致敏性降低,OD450值约为对照的1/2.1,2号突变肽OD450值降低为对照的1/2.6,3号突变肽OD450值降低为对照的1/3.2。说明突变表位与表位抗体结合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合竞争Dot-blot试验结果,亮氨酸和缬氨酸为该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结论】建立了一种关键氨基酸的筛选和鉴定的方法。亮氨酸和缬氨酸被丙氨酸取代后,其与表位对应抗体的结合能力发生明显下降,是Pen a1中表位187—202的关键氨基酸。这种筛选关键氨基酸的方法可以用于其它抗原表位的关键氨基酸的确定及氨基酸对表位致敏性的影响,深入研究过敏原脱敏机理;同时也可用于基因工程或氨基酸修饰中降低过敏原致敏性。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分析了标准化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指出提高标准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关策略。
公务员的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进、管、出三个环节,三者缺一不可,三个子系统的良好衔接运行是保障政府效能不断优化的前提,其中,公务员退出制度就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不可或缺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预防高危早产儿(30~34周)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高危早
水下机器人的传感器信号受环境影响较大,数据滤波一直是机器人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该文在卡尔曼滤波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对卡尔曼滤波方法进行改进,提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卡尔曼滤波器模型,从而提高水下机器人测量数据的精度,降低系统噪声和量测噪声所带来的误差。OUTLAND1000水下机器人罗经传感器的水池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改进滤波方法有效、实用。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铝碳酸镁及莫沙比利联合应用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及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GERD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三组(GERD A组、GERD B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过去5年以来的工作时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精准扶贫是在
目的研究恩丹西酮对乳腺癌术后非铂类化疗药物所致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90例乳腺癌术后2~3周采取非铂类化疗药物CAF或CEF方案化疗2周期。实验组46例用恩丹西酮8mg+0.9%氯化钠20m
介绍了风能资料传输监控平台的设计思路及开发过程。通过对全国26座测风塔的资料传输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障风能数据传输的及时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