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何不可貌相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yang0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国司马懿故里河南温县有个国家级文保单位慈胜寺,寺中的大雄宝殿相传为鲁班所建,殿中壁画乃吴道子所作,大殿匾牌系王铎所书,因占了建筑、绘画、书法三个绝世之作,故被称为“三绝殿”。
  话说修建大殿时,从外地来了一位老人要在工地上干活,众人一看老人穿得破破烂烂,谁也不在意他。这老人每天干活之余,用墨斗在匠人们打下来的木桩上,画出一个个小格子。
  转眼就要上梁了,匠人们这才发现原来设计的榫头缝隙太大,必须得用钉子钉,可这一时三刻又去哪儿买这么多钉子呢?领头的匠人急得团团转,转到老人画的木桩前,觉得碍事没好气地踢了一脚,谁知,木桩“哗”的一声碎成一地木楔。惊呆了的匠人拿起这些木楔一比,竟每个都能找到相吻合的榫头,整个大殿建下来不需要一个铁钉。至此,人们这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传说中的鲁班。
  大殿建成,要题写匾额,人们商定要找最著名的书法家王铎来写。笔墨纸砚都准备好了,人们在村口左等王铎也不来,右等王铎也不来。回到寺里,却发现有个衣着朴素的人,站在那儿正提笔疾书。有个小伙子跑过来就拉写字人的胳膊,这一拉不要紧,刚巧写到“大雄之殿的“之”字的最后一捺,结果这一捺写得又粗又长,不合常规。主事人过来一看,正是王铎在写,赶忙赔礼道歉,想让王铎再写一遍。王铎笑笑,飘然而去。至今那“之”字还是那样与众不同。
  慈胜寺建于晚唐时期,说是鲁班所建那纯粹是戏说了,不過明末清初享有“后王(铎)胜先王(羲之)”美誉的王铎,在慈胜寺重修时题写匾额则极有可能,因为他的家离慈胜寺也就十数公里。但不管怎样,“三绝殿”的传说充分说明了人是不可貌相的。
  我们常说“人是衣服,马是鞍”,可为什么鲁班、王铎们这么不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要让人瞧不起呢?思来想去,猛然想起孔子曾说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它告诉我们,想成大事的人,就不能过多在吃穿上下工夫。为什么?这并不是要剥夺有志向人的物质生活,而是因为人的精神与力量是有限的,不有所舍,必无所得,投入精神的东西多一分,投入于物质的东西就少一分,反之亦然。
   (编辑 仕居)
  
  
  
其他文献
大学毕业后,凭着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我很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型公司。我深知这份工作是我人生创业的开始,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发展。因此,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4年后,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当上了业务主管,事业有了一定的起色。  虽然工作有了起色,但我深深地记得这4年的时光中我经历的酸甜苦辣。前段时间,因为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我与经理发生了严重分岐,我们互不相让,最终争吵
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10来盆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
美国《妇女家庭》杂志的编辑爱德华·包克,从小就沉浸在一种想法中:立志有一天他要创办一种杂志。  由于他树立了自己奋斗的明确目标,所以他时时留心和捕捉着每个机会。有一回,他看见一个人打开一包香烟时,从中抽出一张纸条,随即把它扔掉。包克拾起这张纸条,见那上面印着一个著名女演员的照片,下面有一行字,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包克把照片翻过来,发现它的背面竟然是空白的。  包克立即感到这是个机会。他推断:如果
我们在七月初可以离校,最晚七月二十三日必须全部搬出宿舍,于是我们有二十多天时间安排离开的日子,并且频繁参与到别人的离别中去。普通人的离别总是仓促和草率的,人们一般不会把力气花在如何结束上,不管是结束一次聚会还是结束大学四年,或者结束这一生。人们总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相聚上,张罗一个饭局,组织一次聚会,邀请大人物,操办大事。无数的离别在事后回想起来总是让人觉得遗憾,意犹未尽,仓皇而粗鲁。  或许早早认
公司里新来了一批员工,其中有两个年轻人大毛和小敏,他俩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大学刚毕业,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公司决定先试用三个月,看看他们能否适应工作。  他们开始工作了,每天东奔西跑去联系客户。他们做的是同样的工作,但是两个人的精神面貌却大不相同。  大毛整天乐呵呵的,问他为什么这么开心,他说:这家公司好,员工待遇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进了这家公司,再过几个月我就会成为它的正式员工了……呵呵,多美啊
我喜欢搞些收藏,国庆到一朋友处玩,他珍藏有加,收藏一精美彩绘人物册,但从不轻易示人,经不住我们的软磨硬缠,友人最后还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只见册页通篇绘就工笔仕女,人物神态优雅自然细腻,线条流暢,几可传神,实乃妙笔天成、难得一见之精品!细细读罢此册,心中感慨万千。如此瑰宝非我所藏,怎不令人心生遗憾?  收藏很容易使人痴迷,正如俗话说,不痴不迷难以收藏。刚开始收藏的人,都有一种急切的心态,总想赶紧把东西
以诚待友,古今同此一理。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当年,他隐居湘西石船山下,筑草堂而居,潜心著书立说,人称“船山先生”。有一天,一位朋友来拜访他。王夫之十分高兴,连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时王夫之家里很穷,尽管如此,但他还是倾其所有,置办酒菜。他与朋友相对而坐,把酒对酌,大有一醉方休的势头。天色将晚,朋友起身告辞,依依惜别。王夫之本想多送朋友一段路。然而自己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只得
最近,看了一档河北经济台的“玲玲星友会”节目,邀请的嘉宾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在谈到幸福时,小香玉说:“降低幸福点,你会常常觉得自己幸福;如果幸福点定的太高,幸福就跟你没关系了!”我对这句话深有同感,在现实生活中,像电影电视剧里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极少出现。平平淡淡才是真嘛!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把幸福点降低一些,就会常常感受到幸福的光顾。  为爱人倾心付出是一种幸福。我们可能不够漂亮,我们可能
编者按:  美籍华裔女作家珍妮·张,1983年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移民至纽约。她写诗,也写小说,以真诚、幽默的笔触,书写移民经历和身份问题。本篇为其2018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The O.Henry Prize Stories 2018)获奖作品,短篇小说集《酸的心》(Sour Heart)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这只耳朵听不见。有匹马跳过栅栏,撞到了我这边的脸。”抵达肯尼迪机场时,奶
摘要:为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强化动手实践环节学生间的主动互助性,本文借鉴“互联网 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新理念,构建虚拟班级创新教学模式,探讨其功效并在“数据可视化应用与实践”课程中创新实践,以期能为工科计算机类实践类教学提供一个新的教学思路,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共同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数据可视化;虚拟班级;师生学习共同体;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