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现象教学视野下的起始课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象教学强调“回到问题本身”,它的起始课主张从真实的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学生自己的表达(知识)。对于概念和结构,应当着眼于自然生成。现象教学不排斥讲授法,但只能讲授学生无法生成的内容;现象教学也不排斥情境教学,真实的情境就是现象。
  【关键词】起始课;现象教学;弧度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1-0043-05
  【作者简介】孙四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28)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起始课除了引入课题、介绍核心概念以外,往往会呈现对课题的整体看法以及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给后面的课程定下基调。因此起始课素为教材编写者所看重,也往往是教师着力最深的地方。
  课题怎么引入?核心概念从哪里来?这就牵涉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了。现象教学主张直面真实的世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思考而形成心理表征和符号表征,即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简单灌输。下面就以“弧度制”教学为例,谈一谈现象教学视角下的起始课教学。

一、问题本身


  “回到问题本身”是现象教学的主张,研究什么就直接面对它。当然这要求教师对课程有个明确的定位,即“它究竟是什么”。
  用现象教学的观点看,这节课的“问题本身”不是弧度制,而是“角的度量”,弧度制只是“度量”方式之一。要让学生面对一个几何实体———角,而不是面对一个知识点———弧度制。如此一来,学生要做的事情就很多了,比如:明显可感觉到角是有大小,但什么是“角的大小”,怎樣进行角的度量、有哪些可能的度量方式、为什么要引进弧度制,以及什么是弧度制、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说穿了,“角”是一种现象,“角的度量”是人类活动,“弧度制”是人类活动的成果:用“1弧度”作为单位来度量,比较简单,更容易被应用,因此就更为重要,也就被当作了一个重要范式,并被上升为科学或文化,如是而已。
  笔者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一起画三角形。
  师:先随便画一个三角形。接着,画一个小一点的三角形、再画一个更小的、更小的、小到看不见……
  回到第一个三角形,现在来画一个大一点的、再画一个更大的、更大的、大到超出纸面,甚至可以超出这个宇宙……
  这些三角形小到看不见,大到超出宇宙,它们的内角和———
  生:都等于180毅。
  师: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为什么?
  生: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边是射线。
  师:所以,我们度量角并不是度量角两边的长度。那是度量什么的?
  生1:度量角对边的长度。
  师:那么是不是对边越长,角就越大?
  生2:不是。度量角所对的弧的长度。
  师:是不是所对的弧越长,角就越大?
  生3:还不是。是度量角所对弧的度数。
  师:什么叫弧的度数?
  生3:就是看那段弧含有多少度。
  师:那么,1毅的弧是怎么定义的?
  生:就是一个圆周的360分之一。
  师:很好。我们回到了角度制的定义,就把问题看清楚了。“1毅角”是指圆周360分之一的弧所对的圆心角。那么,这里定义的1毅角与圆的半径长短有关系吗?
  生:没有,都是把圆周360等分,每个圆的每一个份所对的圆心角都相等,都是1毅角。
  师:那么,给你一个圆,你会把它360等分吗?
  生:不会。
  师:如此说来,要得到1毅的角并不容易。
  生:用量角器。
  师:量角器也是人造出来的,又该怎样制作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呢?实际上,人类需要测量的东西很多,最容易测量的是什么呢?
  生:是长度。
  师:那面积呢?体积呢?
  生:面积、体积等都不是直接测量的,是通过长度计算出来的。
  师:是的。就算是温度、重量、电流强度等,这些与长度无关的量,也都转化为对长度的测量,比如温度计、杆秤、电流表等。就是对时间的测量,也是转化为长度的。这些都不奇怪,人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就是长度。那么,角的测量是不是也这样呢?
  师:现在,你自己可以画一个圆周……但是你手里并没有它的360分之一,你有什么呢?
  生:有半径。
  师:如果我们用半径长来量出一段圆弧,再画出这段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不是可以确定出一个角来?
  生(疑惑):什么叫“确定出一个角”?
  师:在不同半径的圆中,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否相等呢?
  我们来画几个看看(图1)。
  操作:拿出几段长度不同的漆包线(软硬适度,便于弯折的那种,颜色要鲜艳一点)。用这些长度做半径画同心圆,再把漆包线弯成弧形,截取一段弧,画出所对的圆心角。

  由此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圆里,弧长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大小相等。这个角很特别,我们就称它是1弧度的角,记为1rad。教师写出完整定义(此处略)。
  师:定义1rad的角,是想干什么?
  生:可以用这个角去度量其他角。
  师:你能画出2rad的角吗?
  生:两个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用半径长的漆包线截取两次即可。
  师:3rad的角呢?   生:截3次。

二、联系与结构


  任何一个独立的概念都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容易记住的。在新的概念形成后,就要和原先的认知体系建立联系,向着结构化方向发展。
  师:我们来画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角,6弧度的。
  说明:上面已经画过2弧度、3弧度的角,可是在画6弧度的角时学生犹豫了起来。原因是:“6弧度的角”有没有超过1周角?这不是能用眼睛看出来的,必须经过精细的计算。

  上面做了两个方面的事情,一是给定弧度数,画角;二是给定角,“度量”出它的弧度数。延续了“角的度量”的初衷,并把数学定义落实到具体情境中。在“求直角的弧度数”的时候学生还需要人为添加一个圆,这是对概念的应用,也加深了他们对弧度制的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360毅=2仔弧度”,自然导出弧度制和角度制的换算。在应用中理解,在应用中感悟出新的知识,是很好的策略。

  师:角的弧度数上限可以到多少?下限可以到多少?中间可以取哪些值?
  生:正的可到无穷大,负的可到无穷大,中间可以取任意实数。

  接下来是历史介绍,从度分秒制、弧度制、密位制,谈角的度量演化史,让学生了解人类的探索历程,在具体教学时可详可略。
  在谈背景与展望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人类思想进步的脉络,略去琐碎的细节,对细节的过分关注不利于对事物的整体理解。
  (2)描述前景时应向学生介绍能听懂的,或者稍加解释就能听懂的部分,完全听不懂的则不介绍。比如在本节课上,就不适合介绍炮兵是怎样用“密位”瞄准目标的,尽管它很有趣。
  (3)起始课上要不要介绍整个课程(一整章或一整节)的概念图?笔者认为没有必要,除非学生能懂。当然,概念图在总结课上是很有价值的。

四、结语


  鉴于起始课为后续教学“定了调”,故尤其要“以学定教”。
  教师对知识的了解肯定远远多于教材所给予的,因此要注意别把课堂变成知识的展示。弧度制这节课,笔者反复让学生画图,就是要让他们充分活动,以获得切身体验,体验过的才能被感悟。现象教学不排斥讲授法,但只能讲授学生无法生成的内容,比如学术名词、人为约定、专用符号等;现象教学也不排斥情境教学法,真实的情境就是现象。因此,现象教学可以吸收以前诸多教学法的优点,使得学生在真实的现象面前进行真实的思考、获得属于自己的实在的知识。
  给予学生知识,他们能学会,路径是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综合、评价;给予学生现象,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它、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它。虽然最后都能得到知识,但后者才更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如果进行层次上的区分,则现象是形而下的,知识是形而上的。所以,现象教学与知识教学的区别,主要是观念上的而不是技术上的。现象教学着眼于人的发展,而不是让人去继承或记忆(知识)。

【参考文献】


  [1]何睦,罗建宇.高中数学章节起始课的教学研究与案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2]孙四周.现象教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9.
  [3]水菊芳.从情境到现象:再进一步的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3):10-14.
  [4]孙四周.现象教学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3):5-9.
  [5]李宏铭.数学现象教学的实施及评价概述[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03):15-19.
其他文献
【摘 要】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有着优秀的德育传统,十多年来在教育发展的快车道上一路前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德育文化,其中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尤为突出。学校提出了家庭教育新主张——“爸爸是终生的职业”“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灯者”“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着力打造“新城爸爸帮”父教品牌,先后开办“爸爸课堂”“爸爸智慧云”“爸爸书房”“爸爸亲子课”等活动,在引导父亲回归家庭教育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主持人语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命题,也是我们从事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两个基本前提,更是我们从事教育事业、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两个基本假设。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都明确强调了“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设计课程与教学,并具体化为“三重联系”:数学内部、数学与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摘 要】为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地理空间、古物遗迹、诗书典籍、民俗日用等方面整体把握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自觉地定位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上,使学生的精力聚焦于领会、认同、践行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等优秀民族精神;需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系构建,注重知行合一,做好与现有课程体系、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 
【摘 要】在经历将近20年高中数学教学后, 笔者又开始了初中数学的教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对抽象概念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笔者从借助学生的活动经验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对接、实现新概念的自然同化、促进新范式的自然形成等方面阐述了对函数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越是抽象的概念,越应当从学生的活动经验出发,把根扎在已有的认知体系上。  【关键词】函数;活动经验;抽象概念;自然对接  【中
【导读】在乡村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家校合作是比较困难的,班主任与乡村家长往往很难建立起合作关系,乡村家长更是很难被教师影响到。而本期刊发的两篇论文,来自真实的教育实践,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班主任的强大影响力——直接影响具体的乡村学习型家庭建设,直接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其教育能力。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响应,也启示着更多乡村班主任要进行工作创新。  【摘 要】通过乡村
【摘 要】生活是一本活教材,“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任教数学学科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综合融通意识,将生活现象和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建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生活素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生活素养;综合融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
·主持人语·  “生涯教育”于1971年起源于美国,与当时美国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相关联。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需要,各级各类教育在实践中开始加强“生涯教育”。尤其是2015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对学校开展和研究“生涯教育”提出了现实要求。客观上说,生涯教育
·主持人语·  学校就其目的和任务而言,不外乎“教书”和“育人”。如果说传播知识——“教书”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育人”则是教育的基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就是广大学校及教师安身立命的命脉所在。   就一所学校而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本身有深入、清晰的认识,对学校的教育使命和教育目标等有清晰的认识。只有从整体上认识与理解学校教育,学校管理者
【摘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真爱、信任与坚守不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密钥,更是教师自我成长与蜕变的三个关键词。学会唤醒、有力托举、长情陪伴,与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真爱;信任;坚守  一、真爱是对学生最温柔的唤醒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作为班主任,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是真实的、真诚的、真挚的。工作之初,我并不
【摘要】针对班主任负责制的弊端,班级教育小组管理形式应运而生。班级教育小组整合各方力量、集聚教育智慧、职责分明但又团结互助,关注学生个体健康成长,是教育民主、开放办学的促进者。通过顶层设计、加强培训、建章立制、课题引领,可以在区域推进班级体制改革这一做法。  【关键词】班主任负责制;班级教育小组;区域推进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