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末梢调节损伤感觉神经元兴奋性的一种新方式

来源 :神经解剖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观察到育亨宾对受损背根节(DRG)神经元呈现兴奋作用,并初步研究了其发生机制.用外源性育亨宾(10umol/L)灌流损伤DRG时,在22个有自发放电的DRG神经元中有18个神经元产生明显反应.育亨宾对损伤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被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5umol/L)明显阻断.用6-羟多巴胺化学性交感神经切断和胍乙啶耗竭交感末梢后,育亨宾的兴奋作用均明显减小.结果显示:育亨宾阻断交感节后神经末梢上的α2-肾上腺素受体,引起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释放的NE作用于损伤DRG神经元上的α1-肾上腺素受体呈现兴奋作用.提示交感节后神经末梢可能存在一种持续性抑制NE释放的新机制,这种抑制作用不依赖交感节后神经节和动作电位的存在.
其他文献
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研究中心的9只雄性大熊猫电刺激采精,比较研究了稀释液中甘油含量、精液离心、不同稀释液和冷冻方法对大熊猫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后的活力、运动状态和
从土壤中分离到了产中性植酸酶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并对所产植酸酶进行了分离纯化.此中性植酸酶的反应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55℃,在37℃下以植酸钠为底物的Km值为0.19mmol/L
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性状遗传模型研究了稻米淀粉粘滞性谱(RVA谱)的3个特征参数(最高粘度、热浆粘度和冷胶粘度)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RVA谱的遗传变异主要受遗传主效应控制
应用PCR和凝胶电泳等技术,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As2796及其亲本和子代作分子遗传标记跟踪分析,结果如下:1)总DNA的RAPD分析表明,随着遗传代数的增加,杂种子代和出发异核体亲本间的
为寻找化学杀线虫的替代物,首次进行中国草药杀植物寄生线虫试验,从500多种有记载的杀线虫和昆虫的中草药中挑选58种进行筛选试验.研究表明,在试验条件下,22种中草药能杀死根
记述采自我国湖南省南岳的皿蛛科皿蛛亚科蜘蛛1新属1新种:芙蓉蛛属Lotusiphantes gen.nov.,南岳芙蓉蛛Lotusiphantes nanyuensis sp.nov.。
人基因组伸展开来长约1.8米,而人细胞核的直径不到6微米,DNA在细胞核中以核小体的形式被高度压缩。这种结构在保证遗传物质稳定性的同时也阻碍了其它生物大分子接近DNA双螺旋。
本文报道了采自中国福建省蟋蟀总科长须蟋属的1个新种: 武夷长须蟋Aphonoides wuyiensis Yin.同时列出中国长须蟋属已知种类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
中秆大穗型和矮秆紧凑型2种不同类型的夏谷群体呼吸速率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呈单峰曲线,且随密度的增大而提高,抽穗开花期达最大值。紧凑型品种后期呼吸速率高于中秆大穗型品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46例肾细胞癌和11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TGFβ1、PCNA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