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lig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上主要体现为蓬勃朝气,主动学习思考。新课标下的“课堂生命活力”具体到数学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教师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教学,赋予数学学习生命的活力、解放学生的生命活力,体现自身的生命活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命 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137-01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生命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才能快乐成长,才能被激发活力。课堂不是关押学生的笼子,而是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数学能力的生活空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1.倾注爱意,平等合作
  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教师还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惟有师生间充满爱意,平等合作,才能激起师生的积极性与生命力。
  2.赏识的眼光,激励的话语
  有调查显示:大约有84.4%的学生希望老师对他们多鼓励、少批评,希望老师对他们多多关心。教师要有较强的赏识能力,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激励者,恰当的激励性话语和行为能温润学生,激励学生,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遇到不愿意回答的学生,不妨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我就知道你一定行”“看,说得多好、多响亮呀”。在激励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学习和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被赏识被激励氛围中成长,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实施“三大解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生命的存在,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所以我们应该解放孩子的嘴巴,双手,头脑,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
  1.解放孩子的嘴巴,提供表达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的交际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说。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堵住孩子的嘴巴,教学中可通过孩子独立大声说、同座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调动孩子表达的积极性。例如每当一节新课结束前,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和大家探讨?让孩子“实话实说”,充分抒说自己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孩子在沒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会个个跃跃欲试,充分表达。在课堂上多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合作交流,为每个孩子提供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讨论中孩子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表达能力。
  2.解放孩子的头脑,提供思考提问机会。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没有机会质疑、提问。我国一位著名科学家说过:“什么叫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师,而是善于启发诱导,让你敢问、乐问和善问并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绕有兴趣地热烈地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如在学“通分”时,要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可提问“能直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那要比较,先要做什么?这一步叫作什么?”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解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听课,可从老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为此,教师可让孩子抓疑难点进行思考质疑问难,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学会提问题。孩子能在疑难处自己思考,发现问题,提出自己不懂、疑惑之处,本身就是一种好学、乐学、主动学习的体现,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期
其他文献
1987年3月至1992年4月,我院收治36例老年人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并发脑梗塞患者,经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66.7%(24/36)患者分布于60~69岁年龄组;91.7%(33/36)患者
中学校园非主流文化是指中学校园人模仿创造的与学校精神宗旨、学校纪律、校园主流文化相分离的校园亚文化。它体现了学生中与主流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追求及人文理想的部分。随着传媒文化介入校园生活,“非主流文化”以其新奇有趣甚至怪诞的表现形式网住了以青少年学生为主的“新新人类”的眼球,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第二课堂以及思想、道德、心理发展的重要施动因素。  校园非主流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在
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一只兔子来敲我家的门。  在我开门的那一刻,这只浑身雪白的兔子像人一样直立着身子,倚靠在门框上,冲我眯眯笑。  “对不起!我家不收留兔子。”我本想拒兔子于千里之外,兔子哧溜一下,从我胯下钻了过去。  这是一只不请自来的兔子,她轻轻一跃,跳到了我家软软的沙发上,像人一样盘腿坐着。  我家从不养宠物。看着这只自来熟的兔子,我知道,我得在妈妈回来之前,撵她出去。  我从厨房拿来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