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阶段,同时也是“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的阶段;与此相应,我国安全生产也处在经济社会重大转型形势下的事故易发期,面临着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切实抓好安全生产,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平稳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在我国安全发展中负有重大使命。抓好安全生产,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据统计,我国工业生产中近9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三违”所引发的,由此可见人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企业要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大力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努力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是当前形势下扭转安全生产严峻的不利局面、实现工业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就是要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安全法律素质、安全道德素质、安全技能素质、安全健康素质,使职工从各方面主动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对安全提出的新要求,用人的高素质来确保生产的低风险。
一、提高安全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首先要深刻认识安全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即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带来严重损害,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直接的破坏。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也必须抓好安全工作。重特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早在1978年,中共中央就明确指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抓好安全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技术研发等才能正常进行,而一旦发生事故,所有这些将无从谈起。对企业职工而言,安全生产更有着最根本的意义。人首先必须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职工的生命权、健康权,也才能保障其长远利益。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含义十分丰富,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安全健康;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第三,安全发展的概念大于安全生产的概念,其主要任务是安全生产。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抓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夯实安全第一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安全法律素质,承担必备的安全责任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力的武器,是政府、企业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约束企业及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看,健全的法律和严格的执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尤其是在企业中,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法律素质,刻不容缓。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法律素质,首先要牢固树立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生产的思想观念。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习惯于采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有法不依、违法难纠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企业全员更应当增强依法进行生产、依法管理安全的意识。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法律素质,还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应用。企业职工应当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具体条款,使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始终在法律范围内进行。
大工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分工与协作。专业分工是生产协作的前提,生产协作是专业分工的发展和保证,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工业的社会生产组织这一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社会化大生产运用机器的劳动协作,使自然力代替了人力,使劳动者自觉运用自然科学代替了单纯经验积累,使有组织的机器体系代替了分散的、局部的手工作业,这就使得工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种需要全体劳动者互相支持、共同协作的工作特点,要求企业职工树立强烈的安全道德意识,将确保安全作为生产劳动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提高安全道德素质,履行应尽的安全义务
人们作为一定的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客观上都必须对社会和他人担负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因而也都有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企业职工同样如此。现代化的机器工业,使所有的产品不再只是单个企业、单个工人的劳动结果,而成为许多企业、许多工人的共同劳动成果,这在使安全同以往相比更加重要的同时,也使职工的安全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中的位置大大提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职工和企业、单个职工和企业全员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处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中。只有人人维护生产秩序、人人遵守操作规程、人人履行安全义务,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同时也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四、提高安全技能素质,锻造可靠的安全能力
经济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机器设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才能保障企业乃至整个大机器工业的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之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科学技术的牵引下,企业的机器装备更加先進,工艺流程更加复杂,企业当中从事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人越来越多。职工只有不断提高生产操作技能,才能适应企业生产方式和社会劳动方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也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从我国职工队伍的现状来看,提 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职工总数为3.5亿人,平均年龄为36.6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0%;全国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年,农民工群体为10.5年,而美国在1992年15岁至64岁年龄组居民就已经达到18年。受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特别是工程机械类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较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对国内工程机械类产品进行1000小时可靠性测试,结果仅为150至300小时,而国际水平在500至800小时。工业产品可靠性差,既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也给使用这些产品的企业和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才能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才能给安全生产奠定扎实基础。
现代企业中的生产劳动,既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要实现安全生产,职工既要付出智力,也要付出体力。因此,具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健康状况,也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
五、提高安全健康素质,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人们从事体力劳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疲劳,也就是劳动者身体、生理和心理机能下降,造成人体无力感、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下降、感觉迟钝。在疲劳状态下,劳动者常常对外界状况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会直接造成事故几率的上升。
为了有效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安全生产隐患,在合理确定企业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素质。然而,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还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仅为6.4%,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在全社会包括企业职工中广泛普及健康常识,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使职工拥有健康的体魄,更好地从事各项繁重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得到急剧提高,并向着性能更加高级、结构更加复杂、经济效益更大的方向发展。机器设备越是现代化,就越是需要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越是需要加强安全生产,越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生产特点和科技进步对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企业上下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就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效,既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又促进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
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在我国安全发展中负有重大使命。抓好安全生产,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据统计,我国工业生产中近90%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这“三违”所引发的,由此可见人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影响。企业要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抓安全。大力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努力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是当前形势下扭转安全生产严峻的不利局面、实现工业生产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就是要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安全法律素质、安全道德素质、安全技能素质、安全健康素质,使职工从各方面主动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对安全提出的新要求,用人的高素质来确保生产的低风险。
一、提高安全思想素质,树立科学的安全理念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首先要深刻认识安全对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旦发生事故,将对劳动者、劳动工具即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带来严重损害,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直接的破坏。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也必须抓好安全工作。重特大事故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处置不当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早在1978年,中共中央就明确指出:“加强劳动保护工作,搞好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只有抓好安全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技术研发等才能正常进行,而一旦发生事故,所有这些将无从谈起。对企业职工而言,安全生产更有着最根本的意义。人首先必须生存,然后才谈得上发展,只有抓好安全生产,才能保障职工的生命权、健康权,也才能保障其长远利益。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思想素质,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含义十分丰富,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安全健康;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安全为基础、前提和保障;第三,安全发展的概念大于安全生产的概念,其主要任务是安全生产。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安全生产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以人为本抓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夯实安全第一的思想基础,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安全法律素质,承担必备的安全责任
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最有力的武器,是政府、企业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政策及标准的根本依据,也是约束企业及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看,健全的法律和严格的执法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尤其是在企业中,违反安全法律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提高企业全员的安全法律素质,刻不容缓。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法律素质,首先要牢固树立学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生产的思想观念。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习惯于采用行政手段而不是法律手段来管理安全生产,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有法不依、违法难纠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企业全员更应当增强依法进行生产、依法管理安全的意识。
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法律素质,还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应用。企业职工应当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熟练掌握具体条款,使各项生产建设活动始终在法律范围内进行。
大工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分工与协作。专业分工是生产协作的前提,生产协作是专业分工的发展和保证,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工业的社会生产组织这一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社会化大生产运用机器的劳动协作,使自然力代替了人力,使劳动者自觉运用自然科学代替了单纯经验积累,使有组织的机器体系代替了分散的、局部的手工作业,这就使得工人之间的相互支持与配合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这种需要全体劳动者互相支持、共同协作的工作特点,要求企业职工树立强烈的安全道德意识,将确保安全作为生产劳动场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三、提高安全道德素质,履行应尽的安全义务
人们作为一定的成员在社会中生活,客观上都必须对社会和他人担负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因而也都有对社会和他人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企业职工同样如此。现代化的机器工业,使所有的产品不再只是单个企业、单个工人的劳动结果,而成为许多企业、许多工人的共同劳动成果,这在使安全同以往相比更加重要的同时,也使职工的安全道德在整个职业道德中的位置大大提升。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职工和企业、单个职工和企业全员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处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中。只有人人维护生产秩序、人人遵守操作规程、人人履行安全义务,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利益,同时也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四、提高安全技能素质,锻造可靠的安全能力
经济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就越高。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机器设备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才能保障企业乃至整个大机器工业的安全生产。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之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在科学技术的牵引下,企业的机器装备更加先進,工艺流程更加复杂,企业当中从事脑力劳动、复杂劳动和创新劳动的人越来越多。职工只有不断提高生产操作技能,才能适应企业生产方式和社会劳动方式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也才能保证安全生产。
从我国职工队伍的现状来看,提 高职工科学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职工总数为3.5亿人,平均年龄为36.6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0%;全国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年,农民工群体为10.5年,而美国在1992年15岁至64岁年龄组居民就已经达到18年。受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制约,我国一些工业产品特别是工程机械类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较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对国内工程机械类产品进行1000小时可靠性测试,结果仅为150至300小时,而国际水平在500至800小时。工业产品可靠性差,既削弱了“中国制造”的市场竞争力,也给使用这些产品的企业和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只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才能提升工业产品的质量,才能给安全生产奠定扎实基础。
现代企业中的生产劳动,既是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要实现安全生产,职工既要付出智力,也要付出体力。因此,具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健康状况,也是确保安全的必要条件。
五、提高安全健康素质,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人们从事体力劳动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疲劳,也就是劳动者身体、生理和心理机能下降,造成人体无力感、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下降、感觉迟钝。在疲劳状态下,劳动者常常对外界状况产生错误的判断,这会直接造成事故几率的上升。
为了有效消除因疲劳导致的安全生产隐患,在合理确定企业工作和休息时间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素质。然而,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还有15%的人处在疾病状态,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仅为6.4%,健康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在全社会包括企业职工中广泛普及健康常识,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定期组织职工体检,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使职工拥有健康的体魄,更好地从事各项繁重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机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得到急剧提高,并向着性能更加高级、结构更加复杂、经济效益更大的方向发展。机器设备越是现代化,就越是需要实行现代化的科学管理,越是需要加强安全生产,越是需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实施安全素质工程,培养本质安全型职工队伍,适应了机器大工业的生产特点和科技进步对人员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企业上下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就一定会取得良好成效,既促进企业的安全发展,又促进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塔里木油田公司开发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