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化耻感在自知力和自尊间的中介作用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na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内化耻感、自知力和自尊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精神疾病内化耻感量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量表及自尊量表对144名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11.24±4.08)分]与内化耻感[(2.18±0.65)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6,P<0.05),自尊[(27.57±3.76)分]与自知力、内化耻感呈显著负相关(r=-0.177,P<0.05;r=-0.661,P<0.05)。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显示,内化耻感在自知力和自尊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效果量为-0.143。

结论

患者的自知力水平通过内化耻感间接影响自尊的水平,临床实践中在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的同时,应注意采取策略降低患者内化耻感,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康复。

其他文献
慢性疼痛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人们认识到慢性疼痛管理过程中生物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正念干预作为一种认知和心理学干预方式,对于缓解慢性疼痛强度,改变对疼痛的认知,改善疼痛相关的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正念干预对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基于网络的正念干预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适合我国人口基数大,相关从业人员少的现
目的探讨短时正念干预对于降低个体焦虑、压力知觉的内在机制。方法招募134名高中生,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注意组(n=53)、接纳组(n=41)和控制组(n=40)。注意组与接纳组分别接受注意呼吸与接纳负性情绪的正念干预方案;控制组不进行正念干预,阅读中性历史科普材料。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划消任务激发焦虑与压力知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hinese perceived stres
目的探讨超高龄(年龄>80岁)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上的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超高龄老年人发生脑卒中后的临床资料和用药后的病情变化。结果 49例患者经治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与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在苏州市广济医院住院部招募99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HDL水平。应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评估患者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