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士如何避免护患纠纷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儿科工作具有特殊性,护士工作难度较大,易引发护患纠纷。结论 儿科护士应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及医德医风教育,从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儿科护士 避免 护患纠纷 防范措施
  儿科护患关系是建立在儿科临床工作中,患儿及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身利益保护观念的不断增强,在质量的过程中,患者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方向的要求不断提高,若产生疑问而不断得到及时满意解答未沟通,常会导致护患纠纷。现就我科近年来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原因分析。
  1 儿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
  1.1 服务观念滞后,缺乏有效的沟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有些护士仍机械地按照固定的模式死搬硬套的工作。大多数儿科护士很年轻,不曾切身感受疾病缠身带来的痛苦,工作缺乏主动性,服务态度差,说话语气生硬,缺乏有效的沟通,同情心不够,如果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与家属沟通的较少,易造成患儿及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进而诱发纠纷。
  1.2 技术操作水平差,使护理工作难度增大。儿科护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儿科护士既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能。护士不认真导致错输或漏输液体、排气、接瓶时药液浪费过多,因技术或其他原因未做到一针见血,则易引发纠纷。一些理论知识较差的护士对家属提出的与疾病相关的问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也易引起护患纠纷。
  1.3 患儿家属缺乏医疗常识,期望值过高。有些患儿家属缺乏必要的医疗常识,将正常的诊疗或药物副作用,归处于护理操作不当,有些儿科疾病病情发展演变快,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原来没有的症状,特别是早产儿机体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容易发生病情变化,患儿家属对不良预后缺乏心理准备,期望值较高,易引发大的纠纷。
  1.4 卫生资源分配不公,护理人员缺偏。在市场机制下,收入差距两极分化,导致卫生资源分配不公 。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面对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易导致心态失衡,情绪处在一个负性状态,以致引发紧张的护患纠纷。现在多数医院存在护士编制不够,在编人员工作量过重,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下降。儿科病人多,床位周转快,患儿所需服务项目多,如反复重新穿刺头皮静脉,不同年龄段患儿的喂养、吸痰等,大量的工作导致护士值班时经历高度集中,再加上一些歧视因素,个别医院不注重护士应有的福利待遇,不注重减轻护士的工作量这些因素易导致护士情绪失落,易将不满发泄于患儿及家属,由此引发护患纠纷。
  2 儿科护患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应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儿科护士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医德修养、自律、慎独、敬业和无私奉献。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儿童心理学。法律学等边缘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患者高期望值的需要。这样才能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 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儿科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善练基本功、掌握肥胖、早产儿等不同病人的血管特点。以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实现无痛注射,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较高的穿刺技术,消除患儿对穿刺的恐慌心理是为患儿家属减压的一个重要方面,能有效的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儿科护士应掌握不同年龄,急慢性患儿的心理特点,提供心理支持、同情、安慰、鼓励患儿,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儿科护士可在输液操作巡视时向患儿家属宣传相关疾病的预防、治疗、饮食、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从而杜绝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护士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重要标志,是保护病人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管理 。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全性而引发纠纷 。护士排班要以动态调整为原则,以病人的护理需要为原则,合理调整护士人数,配二线值班护士,避免因患儿多,护士人数少,忙乱而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致使工作中注意力涣散,判断失误而出现的护理缺陷,确保护理安全。
  2.5 院方全方位配合,合理进行成本调控。从患者的根本利益出发,有效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强化经营管理,合理收费,规范用药,让病人明明白白消费,同时又堵住高收费,乱收费现象,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有助减少护患纠纷。
  3 讨论
  儿科护士的主要角色是对患儿提供直接的生活护理,而孩子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营养,而且需要精神哺育。我科通过落实以上具体措施,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对住院患儿家属的随机调查显示,满意率达到98%,明显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达到护患双赢。
  参考文献
  [1] 陈良珠,赖敏贞,吴汪,林翔.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与防范措施.南方护理学报,2005,12(3):84
  [2] 奚文华,汪琪.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3(9):66
  [3] 朱冬梅,邢翠萍,吴胜珍.门诊静脉输液中的护患纠纷与防范措施.中国临床研究,2005,4(12):68
  [4] 奚文华,汪琪.急诊护理中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3(9):66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自然医学理论;跌打损伤;运动损伤;软组织挫伤;脑震荡  阅读提示:跌打损伤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常常遇到也常常被人忽视,但依据自然医学理论来分析却是影响人未来健康的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会成为某些疾病的起因。  跌打损伤包括运动损伤、肌肉组织拉伤、软组织挫伤、脑震荡等。  1 自然医学理论基础  自然医学理论认为人是由物质体系、能量体系及信息体系三部分组成。其三者的作用及之间的关系是:
【摘要】 目的 观察施普善、安理申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 方法 将2007年09月至2010年09月在我院诊治的1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施普善组应用施普善静脉滴注治疗(60),安理申组应用安理申口服治疗(60);联合用药组联用施普善及安理申治疗(60);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0日后对三组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三组的差异。 结果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控制研究的进程和治疗效果,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特点,总结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来老年高血压资料翔实完备的148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所有高血压患病者分为专业药物治疗组与普通药物治疗组。专业药物组,每日服用一片净重1.5 mg吲达帕胺缓释片,使之降压150/80 mmHg,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增加2 mg培哚普利或者
【摘要】 目的 建立WISTA大鼠三聚氰胺泌尿系结石模型,研究结石形成的机理,通过测定模型血清中胱抑素C的含量,探讨三聚氰胺结石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来评定大鼠肾功能的变化。 方法60日龄清洁级WISTA大鼠60只,全部为雄性,体质量(230±17)g,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给药组50只,给药组给予三聚氰胺1.0g/(kg*d),连续灌喂,空白对照组给予无菌蒸馏水2ml/(只*天),采用免疫比浊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中心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以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
【摘要】 儿童对药物的剂量需求因年龄、体重、发育状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此外,儿童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又不能及时表达感受,其不良反应较成人复杂,危险性也更大。   【关键词】 儿童;用药;剂量  目前市场上的药物缺乏儿科可直接应用的参数。药代动力学的参数都是在新药上市前的Ⅰ期临床试验中确定的,而试验结果都是从成年健康志愿者中得出的。因此,这些参数可能不适用于患病儿童。选择正确的用药剂量对维护儿童用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