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5083铸锭裂纹控制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裂纹的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生产中如何控制裂纹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铝合金;铸锭;裂纹;控制
5083合金属于Al-Mg 系,该合金质量轻、抗蚀性好、塑性好、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建筑、容器包装、交通运输、电力和电子工业、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各部门。在航空航天工业,5083合金是空中客车、巡航导弹的主要材料;5083合金在船舶、舰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舢板、汽艇到万吨巨轮,从高速气垫船到深水潜艇,从渔船到海洋采矿船都在采用5083 合金材料制造船壳体、上层结构等零部件。
5083铸锭在生产过程中,铸锭的表面和侧面都容易产生裂纹,对于宽幅铸锭裂纹倾向更大。我公司目前生产的5083合金铸锭宽度在1120-2100mm之间, 1800mm以上5083铸锭铸造难度大,易发生裂纹缺陷,导致成材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本文讨论如何控制5083铸锭裂纹倾向。
1. 5083扁锭熔铸特点
由于5083合金Mg含量大,合金的流动性以及溶汤补给性降低,铝液粘度大,铸锭极易产生夹渣、裂纹、疏松、气孔等缺陷。对于宽幅铸锭,铸锭大面的应力分布范围大,因此大面表面裂纹倾向增大。
5083合金在空气中易氧化,铸锭表面的氧化膜强度低,在铸造时破损在铸锭表面,使得铸锭表面散热不均匀,导致应力不均,容易产生裂纹。
2. 5083合金元素的作用和控制方法
表1:5083化学成份
牌号 Si Fe Cu Mn Mg Cr Ti Be Na
5083 0.4 0.4 0.1 0.4-1.0 4.1-4.9 0.05-0.25 0.15 - -
Mg 在合金中,是主要强化元素。在5083 合金中W(Mg)< 5 %,随Mg 含量增加,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凝固时裂纹倾向下降,合金的塑性下降。固Mg尽可能取中上线4.7-4.8%。
Mn 部分固溶于铝基体,其余以MnAl6 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Mn 元素含量越高,韧性降低、热脆性就越大,因此Mn元素配料取下线0.45 -0.55%。
Cr 的加入可以改线晶间腐蚀,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但在金属间产生化合物导致韧性降级,固配料时取中上线0.18-0.2。
杂质元素Fe、Si对合金的热脆性有明显的作用,Si含量的增加导致合金热脆性极具提高,而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热脆性显著下降。
固通过控制杂质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缩小脆性区温度范围,提高脆性区的塑性,增强合金的补缩能力,提高抵抗晶间裂纹的能力。因此Si元素尽可能低,Fe元素控制偏高,并且要求W(Fe)>W(Si)。
其他杂质元素(Na、Be),5083Mg含量较高,氧化性较大,在熔体表面易生成不致密的、疏松多孔的氧化膜( VMgO/ VMg =58 %) ,氧化反应向熔体深度处进行,氧化后的熔体铸造使得铸锭表面发黑、疏松增加、容易产生夹渣,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裂纹倾向增大,对此利用元素Be 原子半径小、氧化时发热量大和VBeO/VBe > 1 等特点,在5083 合金熔体中加入适量的Be保护熔体,阻止氧化。同时控制熔体中Na含量,因为Na元素导致铸锭的热脆性增大。
表2:5083配料标准
牌号 Si Fe Cu Mn Mg Cr Ti Be Na
5083 0.1 0.25-0.35 0.1 0.45-0.55 4.7-4.8 0.18-0.20 0.15 8ppm 3ppm
3.熔体质量
3.1加强熔体的净化
若在铸造前熔体净化不彻底,熔体氢含量大,夹渣严重,铸造时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从而影响铸锭局部应力不均匀,导致铸锭出现裂纹。因此在铸造前必须对熔体经行有效的净化。我厂净化具体包括熔炼炉熔剂精炼,保温炉炉测气体(氯气+氩气)精炼、在线LARS(氩气)精炼、DBF及CFF过滤等净化方式。
3.2避免熔体过热
熔炼温度过高,作为晶核的非自发质点早高温下反应溶解消失,晶粒变的粗大,使得晶粒间作用不均匀,晶间应力不均,铸锭裂纹倾向增大。
3.3减少熔体在铝液中停留时间
熔体在炉内时间越长,合金中的非自发晶核逐渐减少结晶组织变粗,使得铸锭晶粒度粗大,粗大的晶粒易产生裂纹,导致铸锭出现裂纹倾向增大。
综上所述,熔体质量对铸锭裂纹有着明显的作用,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确保熔体质量。
4.铸造条件
在铸锭凝固结晶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和收缩应力,固极易出现裂纹及表面拉裂缺陷,这主要是于铸造是结晶器液面高度,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冷却强度等铸造条件有关。
4.1 液面高度
液面高度是指结晶器内液面距离结晶器下沿的高度。液面高度越低,有效的结晶区就越短,冷却速度快,活性质点多,晶粒细小、而应力分布均匀。同时结晶区内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的析出距离短,有利于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和析出,使应力平均,从而降低裂纹倾向。但液面过低,不平衡结晶趋势增大,扩大了合金的脆性区温度空间,易出现裂纹现象。因此液位高度控制在60-80MM之间。
4.2 铸造温度
在其他条件一定下,铸造温度的提高,使得铸造液穴的深度增加,柱状晶形成倾向增大,合金的热脆性增大,裂纹倾向增大。同时铸造温度的增大使得铸造时一次冷却的型壳重熔,易出现漏铝事故。铸造温度偏低,使得铝液粘稠度增大,使得铝液流动性降低,温度梯度变大,内应力增大,裂纹倾向增大。因此铸造温度选择在700-720℃之间,同时必须根据环境温度和水温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4.3 铸造速度
铸造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铸锭的结晶速度、液穴深度及过渡带的宽窄,是决定铸锭的重要参数。随着铸造速度的逐渐增大,铸锭的平均力学性能沿着铸锭截面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大,导致裂纹倾向增大,但塑性提高。我们选择速度在53-58mm/min。
4.4 冷却强度
冷却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水流量的大小,固我们分析水流量即可。随着水流量的增大,铸造的结晶速度增大,溶质元素扩散慢,晶粒细小,减小了偏析度,同时力学性能也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宽幅的铸锭,大面水流量的冷却必须要均匀,若出现不均匀使得铸锭大面应力不均匀,导致铸锭裂纹倾向增大。水流量取值为260-280m?/h。
5.结论
在控制宽幅5083铸锭通裂方面,在工艺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控制5083合金成份及杂质元素。
(2)确保熔体的洁净度。
(3)选定合理的铸造参数。
参考文献:
[1] 肖亚庆,铝加工技术实用手册,2005.
[2] 郝志刚,黄晶等,5083,铝合金大规格扁锭熔铸工艺研究,轻合金加工技术2006.
[3] 周家荣,铝合金熔铸生产技术问答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世庆, 钟利,铝合金熔炼和铸造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5] 周庆波,化学成分对5083铝合金性能的影响,轻合金加工技术,2007.
【关键词】铝合金;铸锭;裂纹;控制
5083合金属于Al-Mg 系,该合金质量轻、抗蚀性好、塑性好、有一定的抗拉强度,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建筑、容器包装、交通运输、电力和电子工业、机械制造和石油化工等各部门。在航空航天工业,5083合金是空中客车、巡航导弹的主要材料;5083合金在船舶、舰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舢板、汽艇到万吨巨轮,从高速气垫船到深水潜艇,从渔船到海洋采矿船都在采用5083 合金材料制造船壳体、上层结构等零部件。
5083铸锭在生产过程中,铸锭的表面和侧面都容易产生裂纹,对于宽幅铸锭裂纹倾向更大。我公司目前生产的5083合金铸锭宽度在1120-2100mm之间, 1800mm以上5083铸锭铸造难度大,易发生裂纹缺陷,导致成材率低下,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本文讨论如何控制5083铸锭裂纹倾向。
1. 5083扁锭熔铸特点
由于5083合金Mg含量大,合金的流动性以及溶汤补给性降低,铝液粘度大,铸锭极易产生夹渣、裂纹、疏松、气孔等缺陷。对于宽幅铸锭,铸锭大面的应力分布范围大,因此大面表面裂纹倾向增大。
5083合金在空气中易氧化,铸锭表面的氧化膜强度低,在铸造时破损在铸锭表面,使得铸锭表面散热不均匀,导致应力不均,容易产生裂纹。
2. 5083合金元素的作用和控制方法
表1:5083化学成份
牌号 Si Fe Cu Mn Mg Cr Ti Be Na
5083 0.4 0.4 0.1 0.4-1.0 4.1-4.9 0.05-0.25 0.15 - -
Mg 在合金中,是主要强化元素。在5083 合金中W(Mg)< 5 %,随Mg 含量增加,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凝固时裂纹倾向下降,合金的塑性下降。固Mg尽可能取中上线4.7-4.8%。
Mn 部分固溶于铝基体,其余以MnAl6 的形式存在于合金中。Mn 元素含量越高,韧性降低、热脆性就越大,因此Mn元素配料取下线0.45 -0.55%。
Cr 的加入可以改线晶间腐蚀,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但在金属间产生化合物导致韧性降级,固配料时取中上线0.18-0.2。
杂质元素Fe、Si对合金的热脆性有明显的作用,Si含量的增加导致合金热脆性极具提高,而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热脆性显著下降。
固通过控制杂质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缩小脆性区温度范围,提高脆性区的塑性,增强合金的补缩能力,提高抵抗晶间裂纹的能力。因此Si元素尽可能低,Fe元素控制偏高,并且要求W(Fe)>W(Si)。
其他杂质元素(Na、Be),5083Mg含量较高,氧化性较大,在熔体表面易生成不致密的、疏松多孔的氧化膜( VMgO/ VMg =58 %) ,氧化反应向熔体深度处进行,氧化后的熔体铸造使得铸锭表面发黑、疏松增加、容易产生夹渣,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匀,裂纹倾向增大,对此利用元素Be 原子半径小、氧化时发热量大和VBeO/VBe > 1 等特点,在5083 合金熔体中加入适量的Be保护熔体,阻止氧化。同时控制熔体中Na含量,因为Na元素导致铸锭的热脆性增大。
表2:5083配料标准
牌号 Si Fe Cu Mn Mg Cr Ti Be Na
5083 0.1 0.25-0.35 0.1 0.45-0.55 4.7-4.8 0.18-0.20 0.15 8ppm 3ppm
3.熔体质量
3.1加强熔体的净化
若在铸造前熔体净化不彻底,熔体氢含量大,夹渣严重,铸造时易产生气孔、夹渣等缺陷,从而影响铸锭局部应力不均匀,导致铸锭出现裂纹。因此在铸造前必须对熔体经行有效的净化。我厂净化具体包括熔炼炉熔剂精炼,保温炉炉测气体(氯气+氩气)精炼、在线LARS(氩气)精炼、DBF及CFF过滤等净化方式。
3.2避免熔体过热
熔炼温度过高,作为晶核的非自发质点早高温下反应溶解消失,晶粒变的粗大,使得晶粒间作用不均匀,晶间应力不均,铸锭裂纹倾向增大。
3.3减少熔体在铝液中停留时间
熔体在炉内时间越长,合金中的非自发晶核逐渐减少结晶组织变粗,使得铸锭晶粒度粗大,粗大的晶粒易产生裂纹,导致铸锭出现裂纹倾向增大。
综上所述,熔体质量对铸锭裂纹有着明显的作用,在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确保熔体质量。
4.铸造条件
在铸锭凝固结晶是,由于受到摩擦阻力和收缩应力,固极易出现裂纹及表面拉裂缺陷,这主要是于铸造是结晶器液面高度,铸造温度、铸造速度、冷却强度等铸造条件有关。
4.1 液面高度
液面高度是指结晶器内液面距离结晶器下沿的高度。液面高度越低,有效的结晶区就越短,冷却速度快,活性质点多,晶粒细小、而应力分布均匀。同时结晶区内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的析出距离短,有利于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和析出,使应力平均,从而降低裂纹倾向。但液面过低,不平衡结晶趋势增大,扩大了合金的脆性区温度空间,易出现裂纹现象。因此液位高度控制在60-80MM之间。
4.2 铸造温度
在其他条件一定下,铸造温度的提高,使得铸造液穴的深度增加,柱状晶形成倾向增大,合金的热脆性增大,裂纹倾向增大。同时铸造温度的增大使得铸造时一次冷却的型壳重熔,易出现漏铝事故。铸造温度偏低,使得铝液粘稠度增大,使得铝液流动性降低,温度梯度变大,内应力增大,裂纹倾向增大。因此铸造温度选择在700-720℃之间,同时必须根据环境温度和水温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4.3 铸造速度
铸造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铸锭的结晶速度、液穴深度及过渡带的宽窄,是决定铸锭的重要参数。随着铸造速度的逐渐增大,铸锭的平均力学性能沿着铸锭截面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大,导致裂纹倾向增大,但塑性提高。我们选择速度在53-58mm/min。
4.4 冷却强度
冷却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水流量的大小,固我们分析水流量即可。随着水流量的增大,铸造的结晶速度增大,溶质元素扩散慢,晶粒细小,减小了偏析度,同时力学性能也随着水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宽幅的铸锭,大面水流量的冷却必须要均匀,若出现不均匀使得铸锭大面应力不均匀,导致铸锭裂纹倾向增大。水流量取值为260-280m?/h。
5.结论
在控制宽幅5083铸锭通裂方面,在工艺上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控制5083合金成份及杂质元素。
(2)确保熔体的洁净度。
(3)选定合理的铸造参数。
参考文献:
[1] 肖亚庆,铝加工技术实用手册,2005.
[2] 郝志刚,黄晶等,5083,铝合金大规格扁锭熔铸工艺研究,轻合金加工技术2006.
[3] 周家荣,铝合金熔铸生产技术问答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 赵世庆, 钟利,铝合金熔炼和铸造技术,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5] 周庆波,化学成分对5083铝合金性能的影响,轻合金加工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