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使“教”与“学”双边互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掘潜在的学习能力,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下面本人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就此谈些体会和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激发直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吸收知识。初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随兴趣的波动而转移。初接触英语,他们感到特别新鲜,总想说说、念念。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采取简单会话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开学的前几周,放慢教字母的进度,加进像Good morning!等日常用句,并把这些编成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尽管这只有两、三句,但学生觉得英语说起来琅琅上口,很有兴致。我们就采取了以上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课外,教师见到学生主动用Hello,how are you?等向学生打招呼,学生之间见面也乐意用所学的话问好,这样学生首先对英语有了直接兴趣。
2.采取直观教学:大部分初一学生年龄在13-14岁之间,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化转化为抽象化,但他们这时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借助实物、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同时要注意尽量创造主动的教学情景、活泼的课堂气氛,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扩大其兴趣的广泛性:和其它教学阶段相比,初一学生负担较轻,而且英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多是些机械模仿性操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要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词组,扩大学生兴趣的广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学英语的方法
年轻教师往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少。除了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外,还要不断自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课外要舍得花时间在教学研究上。初一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好动的孩子,教学方法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地灵活运用,每天每节课都面临着挑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开口是不行的。然而我教的几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胆子小、害羞、不敢开口。为了打开这群“小哑巴”的嘴,我用了一些小点子来激发学生开口。例如:在课堂上先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作值日报告,报告的内容不拘一格,可谈天气、讲故事,也可谈老师、朋友、家人、爱好、愿望等,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可背一段学过的文章或对话,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能让别人听清你说的内容,其他学生对今天的“报告”加以点评。这样既激励了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学生没事做,而且能帮学生练习听力。课堂一开始就有激励学生作报告的掌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整个课堂气氛融洽、活跃。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还采用了学生“领读”的方法,这个“领读”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读。我先请一部分开口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所教的内容,然后请一些声音小、基础差的学生来“领读”。无论是谁领读,教师和学生都不能纠正他的错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只有认真准备、灵活运用、认真组织,英语教学才能倍受学生喜爱。英语教学方法是无止境的,作为年轻教师应一如既往地总结、学习、专研、挑战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是接受性的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给学生们听一首不完整的歌词,然后放歌曲,让他们填写完整,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们唱这首歌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习听力,又可以让他们得到音乐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呢?“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们说的欲望。“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预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因此要有意识地找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写”是创造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初二以上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布置一些命题小作文。每次作文以后,要尽可能及时改出,然后选出优秀
的或富有新意的到班里朗读,让学生们互相借鉴,这对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四、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教师讲完课后,还必须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漏洞要及时补上,特别是试卷更要及时讲评。根据匈牙利卡莫.洛姆布的经验——学习外语要达到足以巩固的程度,一星期至少要花十至十二个小时来学习。学生仅靠每周五节课的时间是难以学好外语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到班里去,多和学生接触,多辅导他们,“习惯成自然”。教师要要求学生每天抽出至少二十分钟时间来复习当天所学的东西。如:同是一个教师教的两个班,教师辅导多、学生又主动抽时间复习的一个班成绩会比辅导少、学生又不抽时间复习的一个班好得多。历年高(中)考,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用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较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激发直接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吸收知识。初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随兴趣的波动而转移。初接触英语,他们感到特别新鲜,总想说说、念念。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采取简单会话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开学的前几周,放慢教字母的进度,加进像Good morning!等日常用句,并把这些编成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尽管这只有两、三句,但学生觉得英语说起来琅琅上口,很有兴致。我们就采取了以上的方法,课堂上让学生反复练习,课外,教师见到学生主动用Hello,how are you?等向学生打招呼,学生之间见面也乐意用所学的话问好,这样学生首先对英语有了直接兴趣。
2.采取直观教学:大部分初一学生年龄在13-14岁之间,他们的思维正在由形象化转化为抽象化,但他们这时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形象思维的帮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借助实物、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同时要注意尽量创造主动的教学情景、活泼的课堂气氛,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扩大其兴趣的广泛性:和其它教学阶段相比,初一学生负担较轻,而且英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多是些机械模仿性操练。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师要抓紧时机,因势利导,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词组,扩大学生兴趣的广度,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会学生学英语的方法
年轻教师往往知识储备不足,教学经验少。除了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多学习外,还要不断自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课外要舍得花时间在教学研究上。初一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好动的孩子,教学方法要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地灵活运用,每天每节课都面临着挑战。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开口是不行的。然而我教的几个班的学生大多数是从农村来的,胆子小、害羞、不敢开口。为了打开这群“小哑巴”的嘴,我用了一些小点子来激发学生开口。例如:在课堂上先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作值日报告,报告的内容不拘一格,可谈天气、讲故事,也可谈老师、朋友、家人、爱好、愿望等,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可背一段学过的文章或对话,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能让别人听清你说的内容,其他学生对今天的“报告”加以点评。这样既激励了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同时也避免了其他学生没事做,而且能帮学生练习听力。课堂一开始就有激励学生作报告的掌声,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整个课堂气氛融洽、活跃。为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还采用了学生“领读”的方法,这个“领读”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领读。我先请一部分开口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所教的内容,然后请一些声音小、基础差的学生来“领读”。无论是谁领读,教师和学生都不能纠正他的错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只有认真准备、灵活运用、认真组织,英语教学才能倍受学生喜爱。英语教学方法是无止境的,作为年轻教师应一如既往地总结、学习、专研、挑战教学方法。
三、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听”是接受性的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例如:给学生们听一首不完整的歌词,然后放歌曲,让他们填写完整,在此基础上再引领学生们唱这首歌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习听力,又可以让他们得到音乐的享受,何乐而不为呢?“说”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的活动形式,如果有可能的话,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们说的欲望。“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想像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预感,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因此要有意识地找一些不同类型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写”是创造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对于初二以上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布置一些命题小作文。每次作文以后,要尽可能及时改出,然后选出优秀
的或富有新意的到班里朗读,让学生们互相借鉴,这对语言的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四、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所以教师讲完课后,还必须去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漏洞要及时补上,特别是试卷更要及时讲评。根据匈牙利卡莫.洛姆布的经验——学习外语要达到足以巩固的程度,一星期至少要花十至十二个小时来学习。学生仅靠每周五节课的时间是难以学好外语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到班里去,多和学生接触,多辅导他们,“习惯成自然”。教师要要求学生每天抽出至少二十分钟时间来复习当天所学的东西。如:同是一个教师教的两个班,教师辅导多、学生又主动抽时间复习的一个班成绩会比辅导少、学生又不抽时间复习的一个班好得多。历年高(中)考,英语成绩普遍较差,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用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较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