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old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发展综合能力;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要激发学生想象,并引导学生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根据内容需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表演。
  关键词:语文教学 综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传统的分科课程追求学科的独立性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往往割裂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些学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条块分割的,学生不能综合运用。”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基础学科,在新的精神指引下,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的同时,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发展综合能力。
  一、在阅读中学会提问
  好奇是人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注重学生的共性而忽略了个性。对于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在阅读同一篇文章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与看法,教师不得而知。为了发展个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比如,我在教学中《守株待兔》时,学生提出了“野兔为什么会突然跑出来?为什么第二天野兔没有撞死”等问题;在教学完《观潮》一文后,有学生问:“什么会形成这么壮观的钱塘大潮呢?”在课余,还有学生问:“地球为什么会转动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答,不仅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知识面,而且激发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培养了从小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在想象中描绘大自然
  让学生学会画画是美术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在新的精神指引下,语文教材的综合性越来越强,我们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绘出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比如,我在教学《荷花》《五彩池》《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时,就让学生画出脑海中的画面,当时,全班学生兴趣高昂,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更是兴致勃勃。
  三、在入情入境中表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这些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引人入胜,教育意义强烈,在学生领会故事大意的前提下,可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后进行表演。比如《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可让一名学生一手捂住耳朵,一手盗铃铛,在“叮当叮当”的响声中他已被抓,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寓意。《陶罐与铁罐》一课,可让两名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夸张动作表现出两种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通过这些故事的表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今后的多向发展打下基础,而且使性格内向的学生越来越活泼,学习兴趣不断高涨。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由于使用环境所限,水泵发生汽蚀不可能完全避免。本文中,笔者主要讨论离心泵的汽蚀及相关问题。衡量泵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流量Q、扬程H、转速n、汽蚀余量NPSHr及功率P和效率η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个国家要想在二十一世纪掌握话语权,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之间的较量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成败。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就传统教学而言,传统方式培养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重视。当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要把人才培养落实到教学之中,而具体到教育就是在课堂之上重视学生能力的
【摘 要】本文从“学会赏识,培养兴趣”、“灵活变换,视角创新”、“健康作文,以人为本”这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指出了初中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阐释了作文教学的一些新方法,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赏识 创新 健康    许多教师觉得自己在作文教学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以下几种方式,既体现了作文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又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不妨一试。  
《鸿门宴》中的座次,虽寥寥数语,却大有文化.“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135互动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唤醒了学生,也唤醒了教师。当看到学生合作学习时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们从心里感到欣慰,但是静下心来思考,在纷纷攘攘的“合作学习”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我的看法。  一、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