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对于职业中专学校的教师来说,如何解决程序设计的枯燥、难懂以及学生学习VB的抗拒、恐懼心理,是计算机教师最值得探讨的方面。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学习兴趣;实用;中职教学
近年来,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VB教学是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入门语言,学习并掌握好VB的程序设计方法及一些常用算法,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为学习其它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好VB语言,达到解决一定问题能力,并得以提高,是我们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就如学习拉丁舞一样,光看台上舞者的舞姿,或者记住动作的名称,却从不站上舞台,那永远也做不了拉丁舞者。在VB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我十分注意实施一下两个阶段: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二、重视算法设计,教会学生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语法、结构等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其实这是算法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教师经常注重于分析每条语句的含义,却忽略了算法描述过程的展现,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算法设计能力,也就掌握了钓鱼的本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3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1.详细讲授常用的算法。算法有很多种,我们中职学生只要掌握常用的就可以满足编写模块的需要。而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联的算法则不做要求。常用的算法有:累加、累乘、最大值、递推、穷举、字符串处理等等。教师要从基本的算法讲起,仔细讲授每个算法的应用,使学生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以便学生运用这些算法来设计解决常用的或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并力争做到快捷、有效,从而提高程序设计的质量。
2.教师带领学生多阅读程序,分析过程,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算法,而不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费时费力。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3.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在程序设计中,几乎没有一个唯一的模式,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重要的是要掌握其原理,弄清算法,才可以写出自己的程序来。通过多想多问,对自己的算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提高算法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三、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一堂课,学生能否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课堂组织是关键。我的做法是班级授课与分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一般以4人为一个小组,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必须具备较强的任务开发能力,完成任务后应激励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成任务。组长在帮助同组同学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并且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问题,使学习更加的深入;而组内其他同学同时可以享受到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兴趣浓厚,学习更专心,进步更快。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调整不能太频繁,否则会比较纷乱,不利于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要以评价小组位主,评价个人为辅,小组只是协作学习的共同体,基本任务还是要求到个人,教学中要十分注意避免小组协作学习中弱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小组协作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即随着协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之间配合会更默契、对协作学习这一形式更加适应,每个学生会积极扮演自己的角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引导同学们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2)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4)让同学们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五、 根据就业需要,改变考评方式
1.二级考试: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举行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争取获得二级证书,这样就业就多了块敲门砖。而且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可以很快地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2.期末考试:改变过去一题一分制的形式,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研究课题,完全模拟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模拟设计ATM提款机的界面设计及相关操作。采用小组的形式,从确定任务、社会调查、资料检索、设计算法、编制程序、上机调试运行、负责向教师答辩等一系列步骤强化学生利用VB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高分低能的状况。
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围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在保证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结合适合具体学生的学习方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获。
【参考文献】
[1] 杨延广; 对高职程序设计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J];高教论坛
[2] 余淑君;谈VB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J];机械职业教育; 2004年11期; 43-44
[3] 李勇平《中文Visual Basic6.0案例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4]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
【关键词】VB程序设计;学习兴趣;实用;中职教学
近年来,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VB教学是学习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入门语言,学习并掌握好VB的程序设计方法及一些常用算法,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将来学习后续软件课程来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为学习其它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好VB语言,达到解决一定问题能力,并得以提高,是我们计算机职业教育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就针对上述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就如学习拉丁舞一样,光看台上舞者的舞姿,或者记住动作的名称,却从不站上舞台,那永远也做不了拉丁舞者。在VB语言的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我十分注意实施一下两个阶段: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二、重视算法设计,教会学生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对语法、结构等知识掌握得很好,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其实这是算法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教师经常注重于分析每条语句的含义,却忽略了算法描述过程的展现,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算法设计能力,也就掌握了钓鱼的本领,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3种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能力:
1.详细讲授常用的算法。算法有很多种,我们中职学生只要掌握常用的就可以满足编写模块的需要。而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相关联的算法则不做要求。常用的算法有:累加、累乘、最大值、递推、穷举、字符串处理等等。教师要从基本的算法讲起,仔细讲授每个算法的应用,使学生达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以便学生运用这些算法来设计解决常用的或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并力争做到快捷、有效,从而提高程序设计的质量。
2.教师带领学生多阅读程序,分析过程,吸取他人的经验和成熟的算法,而不是在黑暗中独自摸索,费时费力。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3.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在程序设计中,几乎没有一个唯一的模式,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重要的是要掌握其原理,弄清算法,才可以写出自己的程序来。通过多想多问,对自己的算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提高算法的高效性与实用性。
三、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一堂课,学生能否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课堂组织是关键。我的做法是班级授课与分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一般以4人为一个小组,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必须具备较强的任务开发能力,完成任务后应激励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完成任务。组长在帮助同组同学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并且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问题,使学习更加的深入;而组内其他同学同时可以享受到一对一的实践指导,兴趣浓厚,学习更专心,进步更快。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调整不能太频繁,否则会比较纷乱,不利于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形成。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评价要以评价小组位主,评价个人为辅,小组只是协作学习的共同体,基本任务还是要求到个人,教学中要十分注意避免小组协作学习中弱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小组协作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规律,即随着协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之间配合会更默契、对协作学习这一形式更加适应,每个学生会积极扮演自己的角色。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引导同学们养成运用动态思维判断程序是否正确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较多的关注:(1)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要求同学们直接写出结果;(2)对于有循环或判断结构的程序,要求同学们根据条件一步步向前走,把循环过程写下来;(3)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的程序,给同学们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4)让同学们把书本中程序编写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五、 根据就业需要,改变考评方式
1.二级考试: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举行的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争取获得二级证书,这样就业就多了块敲门砖。而且在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可以很快地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2.期末考试:改变过去一题一分制的形式,给学生分配不同的研究课题,完全模拟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模拟设计ATM提款机的界面设计及相关操作。采用小组的形式,从确定任务、社会调查、资料检索、设计算法、编制程序、上机调试运行、负责向教师答辩等一系列步骤强化学生利用VB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改变高分低能的状况。
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围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在保证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结合适合具体学生的学习方法,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收获。
【参考文献】
[1] 杨延广; 对高职程序设计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J];高教论坛
[2] 余淑君;谈VB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 [J];机械职业教育; 2004年11期; 43-44
[3] 李勇平《中文Visual Basic6.0案例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4]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