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多年来,贵校不断进行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请问学校有哪些做法?
屈惠华:我校在2007年新班子上任初开展的第一件改革实验,就是“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彻底改革。4年来,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论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学校的教师彻底当家作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我认为,是校长民主、放权的管理艺术真正让每一位教师当家作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荣誉意识、上进意识和不甘落后的意识。
我校领导充分放权,赋予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自由双向组合本团队任课教师的权利。“年级组长组合班主任一班主任组合任课教师的体制”赋予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更多自主管理的空间、权力和责任,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摆脱了更多的行政干预,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必然会促使教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学校的生机和活力得以激发,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精神和氛围。这种“双向自由选择”的组合制,产生了如下的可喜局面:“自由组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彼此双方决不草率确定组合,老师们会从脾气、性格、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慎重地进行选择,从而确定自己的工作伙伴。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搭档不和谐、政令不畅通的局面,从而打造出一个精诚团结的队伍,使学校发展有了保障。
自从实行“自由组合”制后,人人上岗需要竞争,干得不好或为人处事不好的老师自然不会被组阁,就要自动下岗。就这样,保险箱打破了,铁饭碗敲碎了,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和不作为思想得到了遏制,老师们不仅要努力作为,奋勇争先。还要宽容大度、团结同志。就这样,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了,危机意识取代了懈怠意识,快马加鞭取代了满不在乎,使学校奠定了实现“质的飞跃”的基础。
“自由组合”最大的亮点在于解决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解决了学校的执行力问题。有了选择,教师就会主动打造自己,形成自身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学校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教学世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记者:学校制定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的潜能,使他们发挥最大能量呢?
屈惠华: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自我提高,构建良好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职业情感来自于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为激活教育内部活力,我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中考科目教师的评价与考核》《非考试科目教师目标考核细则》《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考核评价体系。依照量化考核细则,学校对全校教职工的各项工作职能、绩效做出了公平、公正、全面的评价,形成了教师的一切待遇(评优选先、评聘、晋级、晋职、外出学习培训、绩效工资、年终奖)都由“考核评价得分”来决定。这一措施,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此外,学校还确立了教师“校长奖学金”与学生“校长奖学金”制度。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毕业班的模拟考试之后,学校参照每个班级各学科的入学成绩计算出这次考试每班、每学科的进步幅度。教师“校长奖学金”颁发给班级进步幅度大的班主任和学科进步幅度大的任课教师。学生“校长奖学金”颁发给在年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和在入学成绩基础上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这一制度科学评价了各科教师,使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站在了平等、公平的竞争平台上,使得“老名师”丝毫不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年轻教师也能快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全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为积极打造合作型团队文化,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分别设立“年级组优秀团队奖”、“班级优秀团队奖”、“学科优秀团队奖”,使团队共享奖励,教师荣辱与共,互相帮助,紧密合作,使学校教师队伍形成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和谐团队。
记者: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如何建设教师队伍?
屈惠华: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策略,学校秉承“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两大目标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如通过师德演讲、教师节,教师站在国旗下进行师德承诺,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开展“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在广大教师中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乐教、奉献的教风等。
为打造一支“领头雁”的教师队伍,学校设立名师、导师、骨干教师制,确定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希望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中坚工程”,以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的“名师工程”,使名师充分发挥作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手段和方法,改革和去研究新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科研常态化。自2009年学校确立了《“双优化、四自主”深化学研型学校建设》的科研课题以来,先后邀请冯恩洪先生、郑杰先生、傅东缨先生等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给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先后组织教师编写论文集《教海拾贝》《教育叙事》《爱的教育一班主任叙事》等,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效益,突显了研究特色,使教师成为有思想、会操作、善研究、敢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涌现了一批科研骨干教师,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表彰。评选出一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创新发展,成立了“青研社”,定期邀请名师为青年教师做讲座。
一系列措施振奋了我校的每一位教师,也正是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走进贵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旗林,它的设置有什么独特的含义吗?
屈惠华:校园内那一排整齐的旗林是我校为弘扬班级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而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面旗帜都由各班、各年级组自行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眼光与动手能力,还将班级、年级的文化和理念,都寓于这小小的一面旗帜当中。每个班、每个年级组的旗帜都出现在这片旗林之中,放眼望去,旌旗林立,蔚为壮观。创意无限、五彩缤纷的旗帜升起,不同的班级文化与精神在空中飘扬,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升旗台上,国旗旁边,又多了几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它们是在每月的班级考核中分数最高的班级与年级组。每次考核结果宣布之后,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以此表彰在本月胜出的班级与年级组。看着旗帜冉冉升起,伴随在国旗旁边,自豪与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记者: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屈惠华: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将以“以精细管理提升办学品味,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德育体验塑造学生心理,以自由组合打造新名师”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优化办学环境,强化品牌意识,实现教育创新,达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实现规模、质量、特色、速度、效益、品牌的统一。
(责任编辑 王永丽)
屈惠华:我校在2007年新班子上任初开展的第一件改革实验,就是“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彻底改革。4年来,经过反复讨论与实践论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学校的教师彻底当家作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消除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我认为,是校长民主、放权的管理艺术真正让每一位教师当家作主,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荣誉意识、上进意识和不甘落后的意识。
我校领导充分放权,赋予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自由双向组合本团队任课教师的权利。“年级组长组合班主任一班主任组合任课教师的体制”赋予了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更多自主管理的空间、权力和责任,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摆脱了更多的行政干预,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效应,必然会促使教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学校的生机和活力得以激发,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精神和氛围。这种“双向自由选择”的组合制,产生了如下的可喜局面:“自由组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彼此双方决不草率确定组合,老师们会从脾气、性格、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方面慎重地进行选择,从而确定自己的工作伙伴。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搭档不和谐、政令不畅通的局面,从而打造出一个精诚团结的队伍,使学校发展有了保障。
自从实行“自由组合”制后,人人上岗需要竞争,干得不好或为人处事不好的老师自然不会被组阁,就要自动下岗。就这样,保险箱打破了,铁饭碗敲碎了,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和不作为思想得到了遏制,老师们不仅要努力作为,奋勇争先。还要宽容大度、团结同志。就这样,团队合作精神形成了,危机意识取代了懈怠意识,快马加鞭取代了满不在乎,使学校奠定了实现“质的飞跃”的基础。
“自由组合”最大的亮点在于解决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解决了学校的执行力问题。有了选择,教师就会主动打造自己,形成自身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学校自然而然地创造出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教学世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记者:学校制定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的潜能,使他们发挥最大能量呢?
屈惠华:教师职业情感是教师自我提高,构建良好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职业情感来自于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为激活教育内部活力,我校在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中考科目教师的评价与考核》《非考试科目教师目标考核细则》《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等考核评价体系。依照量化考核细则,学校对全校教职工的各项工作职能、绩效做出了公平、公正、全面的评价,形成了教师的一切待遇(评优选先、评聘、晋级、晋职、外出学习培训、绩效工资、年终奖)都由“考核评价得分”来决定。这一措施,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此外,学校还确立了教师“校长奖学金”与学生“校长奖学金”制度。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毕业班的模拟考试之后,学校参照每个班级各学科的入学成绩计算出这次考试每班、每学科的进步幅度。教师“校长奖学金”颁发给班级进步幅度大的班主任和学科进步幅度大的任课教师。学生“校长奖学金”颁发给在年级里名列前茅的学生和在入学成绩基础上进步幅度大的学生。这一制度科学评价了各科教师,使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站在了平等、公平的竞争平台上,使得“老名师”丝毫不敢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年轻教师也能快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全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
为积极打造合作型团队文化,以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分别设立“年级组优秀团队奖”、“班级优秀团队奖”、“学科优秀团队奖”,使团队共享奖励,教师荣辱与共,互相帮助,紧密合作,使学校教师队伍形成充满凝聚力、向心力的和谐团队。
记者:决定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如何建设教师队伍?
屈惠华: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一贯坚持的策略,学校秉承“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两大目标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校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如通过师德演讲、教师节,教师站在国旗下进行师德承诺,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开展“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在广大教师中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乐教、奉献的教风等。
为打造一支“领头雁”的教师队伍,学校设立名师、导师、骨干教师制,确定了培养青年教师的“希望工程”,培养学科带头人为目标的“中坚工程”,以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师的“名师工程”,使名师充分发挥作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学校不断探索教学规律、手段和方法,改革和去研究新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科研常态化。自2009年学校确立了《“双优化、四自主”深化学研型学校建设》的科研课题以来,先后邀请冯恩洪先生、郑杰先生、傅东缨先生等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有针对性地给教师开展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先后组织教师编写论文集《教海拾贝》《教育叙事》《爱的教育一班主任叙事》等,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效益,突显了研究特色,使教师成为有思想、会操作、善研究、敢创新的研究型教师,涌现了一批科研骨干教师,科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表彰。评选出一批“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创新发展,成立了“青研社”,定期邀请名师为青年教师做讲座。
一系列措施振奋了我校的每一位教师,也正是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走进贵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旗林,它的设置有什么独特的含义吗?
屈惠华:校园内那一排整齐的旗林是我校为弘扬班级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而设置。值得一提的是,每一面旗帜都由各班、各年级组自行设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眼光与动手能力,还将班级、年级的文化和理念,都寓于这小小的一面旗帜当中。每个班、每个年级组的旗帜都出现在这片旗林之中,放眼望去,旌旗林立,蔚为壮观。创意无限、五彩缤纷的旗帜升起,不同的班级文化与精神在空中飘扬,成为我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升旗台上,国旗旁边,又多了几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它们是在每月的班级考核中分数最高的班级与年级组。每次考核结果宣布之后,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以此表彰在本月胜出的班级与年级组。看着旗帜冉冉升起,伴随在国旗旁边,自豪与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育方式使我校德育工作更加有效。
记者:在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学校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屈惠华: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将以“以精细管理提升办学品味,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德育体验塑造学生心理,以自由组合打造新名师”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优化办学环境,强化品牌意识,实现教育创新,达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实现规模、质量、特色、速度、效益、品牌的统一。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