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在蓬勃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越来越凸现出其重要性,终身体育的培养基础在学校体育,改进高职体育,加强高职体育教材的建设,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体育 终身体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士”、“师”,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且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如何发展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加强终身体育也尤为突出。
终身体育基础在高职院校体育中的作用
终身教育是指从人的出生到生命的结束,由于环境和个人的需要,参与体育锻炼,才能获得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不单单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运动本身的功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都是作为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的因素。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需要持续的指导和引导,而习惯有一个形成过程,形成正确的态度和锻炼习惯,应该更重视养成教育、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通过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在高职院校通过对自学、吸收、实践、自我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和运用各项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终身体育与高职院校体育的关系
科学合理地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一些高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终身体育体系薄弱,也体现在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上。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面向职业技能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高职院校体育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埋下重要的基础。因此,学生在高职院校教学体育教育时,学校需注意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打造强壮的身躯,迎接工作的挑战。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征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增强学生体质,适应社会是教学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点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团队建设尤其关注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应举行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活动,灵活地进行体育教学。
1.补偿和选择性特征
高职学生在校两年或三年,实践活动较多,体力消耗较大,由于局部肢体疲劳,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惰性,所以这一时期的体育组织形式、教学材料搭配、运动负荷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培训部位置都应体现“补偿”和“选择性”的特色,身体活动较小的部位,在劳动过程中的疲劳应该得到肌肉和关节的放松,并给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2.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无聊的体育教学形式和体力消耗较大的专业锻炼,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厌恶,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质素下降,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应首先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产生快乐,消除疲劳、改善健康、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身体素质,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加强趣味性。
3.职业劳动的特点
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应结合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劳动,专业学生的体能,技能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教学中一些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知道应该如何锻炼。教师应因此选择实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适应能力的专业劳动。
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框架,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教育应该密切注意社会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调整专业和职业规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模式遵循高等体育步伐,往往缺乏自己的特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绝大部分可以学习高校的形式来为终身体育服务,它应加强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也应该发挥“重视实践,长于实践”的特点,加强体育运动健康、健康教育的观念,不断为学习打好身体的基础、形成健康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在校期间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要解决在校期间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构建现实性与超越性、主体性和适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统一的、优质的结构,以人一生的成功和完美为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要。在高职体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建立一个以选择为基础的运动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校条件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落实体育课教学的小班化,可以协助执行学分制,构建社会(学校),学科(教室)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完善教师素质。
总 结
以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精神,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运动性能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淡化评价结果。并注意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环节,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体育舞蹈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刍议[J].艺术科技,2012(1):78-82.
[2]许岩.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王利.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J].河南科技,2012(14).
[4]朱亚伟,王静,王学峰.“终身体育”视角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规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0-123.
[5]李国立.体育文化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实验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5):6-12.
[6]池瑜忠.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3):84-86.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
【关键词】 高职 体育 终身体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士”、“师”,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且能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如何发展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者,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加强终身体育也尤为突出。
终身体育基础在高职院校体育中的作用
终身教育是指从人的出生到生命的结束,由于环境和个人的需要,参与体育锻炼,才能获得生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不单单受到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而且还受到运动本身的功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锻炼习惯,都是作为形成终身体育的重要的因素。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需要持续的指导和引导,而习惯有一个形成过程,形成正确的态度和锻炼习惯,应该更重视养成教育、学生既掌握基本知识,通过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在高职院校通过对自学、吸收、实践、自我评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和运用各项能力,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终身体育与高职院校体育的关系
科学合理地面向未来的课程体系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但一些高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终身体育体系薄弱,也体现在高职院校职业培训上。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体育教育面向职业技能类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对身体的要求比较高。高职院校体育能够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体育健身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埋下重要的基础。因此,学生在高职院校教学体育教育时,学校需注意向学生灌输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来打造强壮的身躯,迎接工作的挑战。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征
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增强学生体质,适应社会是教学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点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团队建设尤其关注高职教育教师队伍的质量。教师应举行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活动,灵活地进行体育教学。
1.补偿和选择性特征
高职学生在校两年或三年,实践活动较多,体力消耗较大,由于局部肢体疲劳,增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惰性,所以这一时期的体育组织形式、教学材料搭配、运动负荷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培训部位置都应体现“补偿”和“选择性”的特色,身体活动较小的部位,在劳动过程中的疲劳应该得到肌肉和关节的放松,并给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和个性发展的机会。
2.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特点
无聊的体育教学形式和体力消耗较大的专业锻炼,会导致学生对体育厌恶,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质素下降,影响学习。因此,教师应首先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参加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产生快乐,消除疲劳、改善健康、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身体素质,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这样有助于加强趣味性。
3.职业劳动的特点
职业技术学校体育应结合的特点,不同的职业劳动,专业学生的体能,技能有不同的要求。针对教学中一些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根据专业特点知道应该如何锻炼。教师应因此选择实用教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适应能力的专业劳动。
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框架,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教育应该密切注意社会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调整专业和职业规划、课程结构和内容,以适应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体育改革模式遵循高等体育步伐,往往缺乏自己的特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绝大部分可以学习高校的形式来为终身体育服务,它应加强基础和理论知识的学习,高职学生也应该发挥“重视实践,长于实践”的特点,加强体育运动健康、健康教育的观念,不断为学习打好身体的基础、形成健康的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在校期间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要解决在校期间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构建现实性与超越性、主体性和适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于一体的统一的、优质的结构,以人一生的成功和完美为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需要。在高职体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建立一个以选择为基础的运动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校条件实施俱乐部制体育教学;落实体育课教学的小班化,可以协助执行学分制,构建社会(学校),学科(教室)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完善教师素质。
总 结
以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构建相对独立的高职体育教学课程体系。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精神,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运动性能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淡化评价结果。并注意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学环节,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体育舞蹈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刍议[J].艺术科技,2012(1):78-82.
[2]许岩.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3]王利.终身体育与终身教育[J].河南科技,2012(14).
[4]朱亚伟,王静,王学峰.“终身体育”视角下的职业实用性高职体育课程规划[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120-123.
[5]李国立.体育文化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实验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2(5):6-12.
[6]池瑜忠.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生活方式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2011(3):84-86.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