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诗学的接受历史考察——以新旧之争为中心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eng_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旧之争”是作为新诗诗学起点的胡适白话诗学最初引发的反响。以“白话作诗”取代“文言作诗”,首先遇到的是“白话”的合法性以及“文言”的生命力的争论,旧诗渊源深厚的审美成规、惯例又必然导致新旧文体学范式的冲突。这些在胡适诗学接受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文白之争”、20年代京沪以胡怀琛为中心、东北以《盛京时报》为中心关于新诗押韵的论争,以及在论争之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和反对的声浪。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反对的声浪不再是基于旧诗的立场,而是新诗诗美诉求中对传统的重新审视。
其他文献
如何加强村居监管,有效监管村居干部,一直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一大焦点。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没有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等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纳入法律层面。为
转炉炼钢——全连铸的生产节奏的加快,对钢水包的使用寿命和修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摸索总结,马钢二钢厂采用了钢包包衬整体打结和二次剥拆技术,替代了传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更多地激发灵感、更有效地开展练习。笔者认为,好的教学思路还得有好的教学方法来支撑。尽管初中数学合作教学开展得如火
根据脊柱稳定的维持是由三个亚系统相互协同的原理,从脊柱稳定性中的主动亚系统失衡方面分析下背痛发病机制。同时,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指导下背痛的临床治疗。本文就脊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清初著名文人姜宸英(1628—1699)。其早年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为“江南三布衣”。康熙二十年(1681)入史馆,参修《明史》。康熙三十六年(1697)进士及第,时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追求资源高效配置的竞争型经营理念逐渐对我国文化机构的发展思路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虽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