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有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并且原来的心理问题也许不一样,但集中到了一个学校之后,学生之间很容易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新的问题。本文通过有效沟通、及时引导等步骤,以及提高教师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做法,提出了自己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方法,以达到有效防治与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防治;矫正
中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阶段的低分层、农村家庭、非农业人口中家境较贫寒的家庭,以及一些工作后重新回炉的社会青年等,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都不太重视教育,或者因忙于生计、自身教育程度低等原因,而没有时间或能力重视孩子的教育,使得学生从理想目标,到情绪情感,都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自卑、厌学、人际交往障碍、自制力差等。生活在心理阴影中的中职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他们个人很容易凭着自己简单的生活经验,采取过激的行为方式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的干预就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能及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呢?
一、有效沟通,拉近距离
面对学生的种种消极心理,教师首先要能够及时察觉。而要想及时察觉,就要在平时与学生拉近距离,经常进行有效沟通。
中职学生虽然普遍呈现出比高中生更为消极的心理状态,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年龄并不大,远远谈不上老奸巨猾、城府很深,比如有的学生很喜欢自我吹嘘,不管事情做还是没做,有时仅仅是一个想法,他就会四处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以此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离经叛道的英雄行径,所以学生的心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外向的,但是沟通的时候还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如大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赞扬,对批评有着天生的抗拒,我就在不同场合多赞扬他们,即使是不起眼的优点,有时他们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样他们就喜欢对我说心里话,以获得更多的赞扬;当学生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而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过后再心平气和的交流;对于有些如恋爱这样的敏感问题,女生不太喜欢面对面地说,我就用书面写信的方式……总之要尽量使他们感到舒服、贴心。
老师如果平时跟学生们经常进行这样的有效沟通的话,即使当事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适合告诉老师,也会有其他学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问题的苗头,让老师争取到及时处理的机会,防止造成更大的后果。
二、及时引导,解决问题
当了解到问题的存在之后,教师就赢得了阻止问题扩大的机会,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这时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是很重要的,一旦方法不对,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对性格刚烈自尊心强的学生,要以柔克刚;对不喜欢说话的闷骚型,要引蛇出洞;对性格软弱没有主见的学生,要为其撑腰做主……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援助,这是困境中学生最愿意看到、最愿意接纳的人。
我班上有一个性格暴躁的赵姓女生,她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有一次在别的宿舍里随手拿了另一女同学一根数据线,被人家发现后非但没有认错,反而大发雷霆,扬言要找校外人来打这个女同学。我马上赶到丢东西的女同学宿舍,向她及其舍友了解事情经过,然后再找到赵同学,我开门见山地说:“你知道我找你是为什么吧?”她一声不吭,非常抵触,我继续说:“我非常理解你当时这么做的心理,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也这样想过。”她很惊异地看着我,我用理解打开了她的心扉,她于是告诉我她的家庭状况,她完全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故意报复弟弟,慢慢又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学校,加上性格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又加剧了她的这种心态。我顺势引导她:“这样的报复心理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如果换一种心态去对同学,他们也会对你改变看法的。”在她接受我的建议之后,我们一起制定了适合她的改变计划。然后我对她说:“你今天这样的做法不对,在班上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你觉得是不是?”她很诚恳的说:“老师,我错了。”我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她:我明天要把事情在班上说清楚,并且点名批评她,以减少不良影响。我问她:“你能接受吗?”她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我知道她心里的疙瘩还没完全解开,就继续做工作直到她想通,最后还留了一句话:“如果你还有什么想法,先跟老师说说再决定干不干,好吗?”
虽然这一次交流解决了眼前问题,但是我知道仅有这些不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她还需要大量的点点滴滴的关怀,在此后生活中,我常常关注她,给她所需要的、我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还经常与我联系,今天她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
三、加强学习,丰富知识
最后想说的是,教师要学一点心理学。在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少老师,他们有极大的工作热情,但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少了一点,也老了一点,与学生讲道理用的完全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自己从60、70、80后走来,面对90后学生,如何指望年轻的学生们能够切身体会教师的经历与经验?事实是只有教师凭借丰富的阅历,清楚学生的心理,如再辅以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才能及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细心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解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应该是每个中职教师需要不断进修的课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问题;防治;矫正
中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阶段的低分层、农村家庭、非农业人口中家境较贫寒的家庭,以及一些工作后重新回炉的社会青年等,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都不太重视教育,或者因忙于生计、自身教育程度低等原因,而没有时间或能力重视孩子的教育,使得学生从理想目标,到情绪情感,都出现了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自卑、厌学、人际交往障碍、自制力差等。生活在心理阴影中的中职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他们个人很容易凭着自己简单的生活经验,采取过激的行为方式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的干预就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能及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呢?
一、有效沟通,拉近距离
面对学生的种种消极心理,教师首先要能够及时察觉。而要想及时察觉,就要在平时与学生拉近距离,经常进行有效沟通。
中职学生虽然普遍呈现出比高中生更为消极的心理状态,但是他们毕竟还是学生,年龄并不大,远远谈不上老奸巨猾、城府很深,比如有的学生很喜欢自我吹嘘,不管事情做还是没做,有时仅仅是一个想法,他就会四处张扬,唯恐别人不知道,以此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离经叛道的英雄行径,所以学生的心理相对来说是比较外向的,但是沟通的时候还是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如大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赞扬,对批评有着天生的抗拒,我就在不同场合多赞扬他们,即使是不起眼的优点,有时他们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样他们就喜欢对我说心里话,以获得更多的赞扬;当学生出现了问题的时候,我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指出,而是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过后再心平气和的交流;对于有些如恋爱这样的敏感问题,女生不太喜欢面对面地说,我就用书面写信的方式……总之要尽量使他们感到舒服、贴心。
老师如果平时跟学生们经常进行这样的有效沟通的话,即使当事学生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适合告诉老师,也会有其他学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问题的苗头,让老师争取到及时处理的机会,防止造成更大的后果。
二、及时引导,解决问题
当了解到问题的存在之后,教师就赢得了阻止问题扩大的机会,能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这时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是很重要的,一旦方法不对,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对性格刚烈自尊心强的学生,要以柔克刚;对不喜欢说话的闷骚型,要引蛇出洞;对性格软弱没有主见的学生,要为其撑腰做主……根据他们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援助,这是困境中学生最愿意看到、最愿意接纳的人。
我班上有一个性格暴躁的赵姓女生,她有小偷小摸的习惯,有一次在别的宿舍里随手拿了另一女同学一根数据线,被人家发现后非但没有认错,反而大发雷霆,扬言要找校外人来打这个女同学。我马上赶到丢东西的女同学宿舍,向她及其舍友了解事情经过,然后再找到赵同学,我开门见山地说:“你知道我找你是为什么吧?”她一声不吭,非常抵触,我继续说:“我非常理解你当时这么做的心理,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也这样想过。”她很惊异地看着我,我用理解打开了她的心扉,她于是告诉我她的家庭状况,她完全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故意报复弟弟,慢慢又把这种习惯带到了学校,加上性格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又加剧了她的这种心态。我顺势引导她:“这样的报复心理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如果换一种心态去对同学,他们也会对你改变看法的。”在她接受我的建议之后,我们一起制定了适合她的改变计划。然后我对她说:“你今天这样的做法不对,在班上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你觉得是不是?”她很诚恳的说:“老师,我错了。”我就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她:我明天要把事情在班上说清楚,并且点名批评她,以减少不良影响。我问她:“你能接受吗?”她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我知道她心里的疙瘩还没完全解开,就继续做工作直到她想通,最后还留了一句话:“如果你还有什么想法,先跟老师说说再决定干不干,好吗?”
虽然这一次交流解决了眼前问题,但是我知道仅有这些不可能彻底改变这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她还需要大量的点点滴滴的关怀,在此后生活中,我常常关注她,给她所需要的、我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个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还经常与我联系,今天她已经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
三、加强学习,丰富知识
最后想说的是,教师要学一点心理学。在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少老师,他们有极大的工作热情,但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少了一点,也老了一点,与学生讲道理用的完全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自己从60、70、80后走来,面对90后学生,如何指望年轻的学生们能够切身体会教师的经历与经验?事实是只有教师凭借丰富的阅历,清楚学生的心理,如再辅以科学的方法去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才能及时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细心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解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应该是每个中职教师需要不断进修的课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