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学校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家长。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15-01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现在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爱国主义情怀深厚,但理想信念薄弱;社会责任感强烈,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大学生活目标较明确,但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强烈,但抗压心理不足。针对新时期新的情况,辅导员要承担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同龄人;既是职业咨询师,又是心理咨询师;既是领导,又是后勤人员;既要做警察,又要做消防员……在这种情况下,诚信、善良、学识、经验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的资源。辅导员要用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和指导学生,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用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做到学习上引导学生、工作上指导学生、生活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指导中进步,在学习中成熟;使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后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用爱心关爱学生,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当今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很大,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辅导员应从细微的征兆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并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承担起心理健康辅导者的责任。作为辅导员,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的内容就是心理调适的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习有进步时、出现异常表现时、伤病时、受到批评后等等,老师的理解、宽容、一个表扬、一句鼓励、一声安慰,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从不健康的情绪中走出来,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比如笔者所带的08级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名女生入学不久就流露出不想再继续学业的想法并告知辅导员说自己要退学。辅导员耐心询问,反复多次的谈心,终于弄清楚该学生的真实想法。原来这名女同学高考前父亲车祸身亡,女生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认为父亲是因为为自己筹措学费外出打工车祸致死,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加上司机肇事逃逸,使该同学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命运偏偏对自己这样不公,并产生了杀死肇事司机家人,让他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样的想法。通过多次谈心,该同学打消了退学报复的念头,接受了父亲去世的现实。通过一年多的关注,现在该同学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和班里同学关系十分融洽。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如果能够主动给予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辅导员可能就会成为这个班级学生共同的朋友和可以信赖的老师,为辅导员以后顺利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做学生成长的推动者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性格、意愿和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满怀激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正确的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作为一名辅导员,工作中发现,有两种学生很容易得到重视。一种是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他们大多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参与各种学校活动,与老师沟通较多,表现十分活跃;另一种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辅导员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学生并给予关注。除了上面的两类学生之外,还有一类学生不容易被关注,他们或者只埋头于学习不理身外事,或者没有什么特长,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既不出众也不会惹祸。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绝大多数,容易被忽视,其实,他们也渴望有表现机会,希望能得到赏识。所以,对不同学生,辅导员要从不同角度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恰当运用各种精神激励方式,引发他们的信念行动,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需要是一种高层次需要的追求,所有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自动与班级保持高度的统一;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产生一种离心力,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的后果。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教育,用无私的爱心,表扬的武器、宽容的力量、幽默的艺术、期待的效应去引导感化学生。
当然,对于学生,也不能只表扬不批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辅导员必须及时指正,尊重事实,态度鲜明,确切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严重程度。但是,批评只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并且,批评的同时,应给予被批评者期望和信心,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改正问题。
三、不断学习和提高,做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
辅导员面对的是需要尽心呵护和雕塑的大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辅导员育人的责任更为直接、具体和经常。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辅导员与大学生经常贴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比较大、比较深远,容易与大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友谊,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面对新的形势,辅导员不能只凭经验办事,更不能用老观点看待现在的学生,需要我们有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观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辅导员重视自身发展,自身素质的提高,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一种榜样作用。作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同龄人、管理者、学生的知心人,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大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了解當今社会需要何种素质的毕业生,社会对大学生有怎样的要求和期望,然后再把这些情况及时的吸收到自己的工作中,拓宽自己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 角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15-01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6年4月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现在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他们爱国主义情怀深厚,但理想信念薄弱;社会责任感强烈,但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大学生活目标较明确,但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强烈,但抗压心理不足。针对新时期新的情况,辅导员要承担多重身份,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是管理者,又是同龄人;既是职业咨询师,又是心理咨询师;既是领导,又是后勤人员;既要做警察,又要做消防员……在这种情况下,诚信、善良、学识、经验都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运用的资源。辅导员要用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和指导学生,用丰富的经验指导学生,用拥有的资源帮助学生,用爱心去关爱学生,做到学习上引导学生、工作上指导学生、生活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指导中进步,在学习中成熟;使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毕业后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用爱心关爱学生,做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当今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很大,无论是在人际交往中还是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辅导员应从细微的征兆中发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并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承担起心理健康辅导者的责任。作为辅导员,我们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有许多工作的内容就是心理调适的工作。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习有进步时、出现异常表现时、伤病时、受到批评后等等,老师的理解、宽容、一个表扬、一句鼓励、一声安慰,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从不健康的情绪中走出来,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比如笔者所带的08级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一名女生入学不久就流露出不想再继续学业的想法并告知辅导员说自己要退学。辅导员耐心询问,反复多次的谈心,终于弄清楚该学生的真实想法。原来这名女同学高考前父亲车祸身亡,女生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认为父亲是因为为自己筹措学费外出打工车祸致死,一切都是因为自己造成的;加上司机肇事逃逸,使该同学不相信任何人,认为命运偏偏对自己这样不公,并产生了杀死肇事司机家人,让他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这样的想法。通过多次谈心,该同学打消了退学报复的念头,接受了父亲去世的现实。通过一年多的关注,现在该同学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优秀,和班里同学关系十分融洽。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辅导员如果能够主动给予解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辅导员可能就会成为这个班级学生共同的朋友和可以信赖的老师,为辅导员以后顺利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做学生成长的推动者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性格、意愿和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满怀激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发现每个人的闪光点,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正确的引导他们成长成才。
作为一名辅导员,工作中发现,有两种学生很容易得到重视。一种是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他们大多担任学生干部,组织参与各种学校活动,与老师沟通较多,表现十分活跃;另一种是所谓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辅导员很容易发现这样的学生并给予关注。除了上面的两类学生之外,还有一类学生不容易被关注,他们或者只埋头于学习不理身外事,或者没有什么特长,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既不出众也不会惹祸。这类学生在所有学生中占绝大多数,容易被忽视,其实,他们也渴望有表现机会,希望能得到赏识。所以,对不同学生,辅导员要从不同角度观察,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恰当运用各种精神激励方式,引发他们的信念行动,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价值需要是一种高层次需要的追求,所有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自动与班级保持高度的统一;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产生一种离心力,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的后果。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教育,用无私的爱心,表扬的武器、宽容的力量、幽默的艺术、期待的效应去引导感化学生。
当然,对于学生,也不能只表扬不批评。如果学生犯了错误,辅导员必须及时指正,尊重事实,态度鲜明,确切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严重程度。但是,批评只能针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并且,批评的同时,应给予被批评者期望和信心,让学生认识到错误,改正问题。
三、不断学习和提高,做学生人生发展的引路人
辅导员面对的是需要尽心呵护和雕塑的大学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辅导员育人的责任更为直接、具体和经常。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辅导员与大学生经常贴近,对大学生成长影响比较大、比较深远,容易与大学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友谊,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最终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面对新的形势,辅导员不能只凭经验办事,更不能用老观点看待现在的学生,需要我们有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的观点,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辅导员重视自身发展,自身素质的提高,无形中对学生起到一种榜样作用。作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同龄人、管理者、学生的知心人,辅导员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大学生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了解當今社会需要何种素质的毕业生,社会对大学生有怎样的要求和期望,然后再把这些情况及时的吸收到自己的工作中,拓宽自己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