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近年来,银行的海外机构设置、人员派遣(包括工作、学习和私人行动)已经成为银行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银行界与海外交往的时间较短,特别是一些近年来新设立的银行,缺乏海外的工作经验,对于如何防范危机和处理危机的具体方法从制度到经验都是薄弱环节。本文作者特别就此问题调查和整理了一些日本的大型银行的经验和做法,供国内银行界参考以备万一。
2005年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发生连环式自杀者恐怖事件,造成中国公民2人死亡,1人重伤。此前,还有英国伦敦爆炸案,巴基斯坦恐怖袭击案等等。针对普通民众的恐怖事件已经成为海外旅居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银行的境外机构、临时差旅人员等更是这些突发事件的受害易感人群和主要袭击目标之一。因为无论是从政治上的轰动效应,还是经济上的掠才目标都注定了是主要的受攻击对象。
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危机时候和危机的事后处理等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就此我们调查和整理了一些日本的大型银行的经验和做法,预防篇就未发生危机时的预防方法做了介绍,有事篇介绍遇到危机时如何处置和注意事项。
预防篇
人员危机的应对方法
应对危机的核心
基本心理准备:时刻记住不要有引人注目的举动;遇有病情等不要忌医讳药,绝对不要冒险;采取但求无事主义,尽量避免卷入不必要的争端事故之中;不要忘记保证自己安全的原则;比周围他人采取更高一层的安全措施。因为犯罪人都是选择容易的目标作案。
行动中的注意点:从可以信赖的人或机关处获得最近的被害事例信息,了解当地的情况作為参考;随时注意街道的变化、市民表情、市内情况及周边情况的变化(与前次访问时比较、昨天和今天比较、外出前和回来时比较等);自己的生活状态、各种预定等有关信息不要泄漏给不相关的人。避免他人较为容易预测的行动(例如: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场所等),行动开始前,把行动的预定信息告诉可以信赖的人,如:目的地、会面人、联络方法、到达和返回预定时间、移动手段、移动路线等。提前准备好,一旦发生事故和不测可以能够马上开始对应行动的状态为原则;要经常保持自己可能是犯罪的侵害目标的警惕性,首先要怀疑所有的人和周边状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有事时的应对行动,做好必要时的准备工作。
面对危险:如果感觉有被危害的可能,即便是觉得自己的心理错觉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如:马上离开、到安全的地方、呼喊求助等);遇到袭击要采取不抵抗主义,不要护财,坚守“保命第一”的原则,遇到绑架、监禁等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情况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维持体力,静待事态的转机。
出差以及移动过程中的安全对策
准备阶段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在出差前均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整理有关访问地的信息。这里提供一些主要的参考项目:政治状况;本行与当地的社会关系(受欢迎还是受歧视);治安形势(最近受害案例);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携带护照义务、禁止摄影区域、禁止饮酒、禁烟等);出入国境时的问题点和有关注意事项(有关官员要求贿赂等);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有些国家要避免使用出租车);节假日、祭祀日等(这些日期一半属于骚乱易发日和恐怖事件多发日);治安恶化的地域和时间;警察、消防、急救、大使馆等紧急联络的电话号码;公用电话的使用方法、以及最小限度的求救用语;空港到酒店间的道路概况和主要标志。
在笔记本中登记自己的护照号码、银行卡号码、旅行保险单号码、机票号码以及出差地的在外公使馆、保险公司代理店等的紧急联络号码,或者他的复印件;飞机的选择,应尽可能的选择先进国家的大型航空公司的飞机。但是,如果与访问国家有外交纠纷的话,要避免选择该国的航空公司;移动的行程计划表(特别是VIP)不要泄漏给无关人员;要提前通知酒店或访问对象你的预计到达时间;到达日尽可能的选择星期日等(一般这些日期空港、铁路等较少混乱);酒店预订尽可能不要使用银行名而使用个人名预定;初次访问的时候,可能有访问方、酒店等的迎接,届时提前问好迎接人的体貌特征以及姓名等自然信息供届时核对使用;到达日期最好选择天气较好的日子。
在乘坐飞机(轮船、铁路)等移动过程中的应对方法
乘坐交通工具移动时,最好不是西装等正装、换之以一般观光客的装束;现金要维系最小的金额,并分2~3处存放;行包等携带物不要直接写上名字。如果行包上有名签,请把明签纸做好标志,预防与他人拿混;名簿、其他手持物上不要书写银行名、住址、电话等(原则上只能记载姓名和银行电话);防止不经意中自己的身份、行程等被他人了解;一旦到达空港马上乘坐港内大巴移动。(一般在空场、大厅中受害的事例较多);飞机上不要阅读与工作有关的书籍、文件;飞机上等公共场合不要与同行者讨论机密事项(有被他人窃听或泄密的可能)。
自到达空港起,到酒店之间的对应方法
在空港,手持写有自己名字的机票等与接站人员会面,即便是接待人员过来先打招呼(欢迎到来等)也不要先报出自己的姓名和银行名等信息,要等待对方主动说出有关自己的一些信息(银行名、姓名等)以及与本次工作有关的简略内容,确认接站人正确无误后,才可以作下一步行动。在接受接站人的向导的自始至终都要随时留意他的行动是否有异常行为(如异常的电话联络等)。
关于空港到达后出租车事项。空港的出租车一般不接受招呼用车的方式,多数是在有标志牌显示专用的出租车乘降点处排队乘车。(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坐出租车。除特定的公司以外有些国家的出租车也十分危险。所以应该事先收集有关该国出租车方面的相关信息)不能利用出租车的国家,可以事先预约酒店的接送车。
分支行危机的应对方法
选择分支行营业场所时的注意事项:不要选择恐怖事件、示威等目标地及公众集会场所的附近做营业场所;选择在发生火灾、爆炸、地震等发生时易于避难的场所;尽量避免选择在大厦的底层、楼顶层下数3层以内的楼层。同时要选择消防车云梯工作范围内的楼层(通常在8层左右);希望能够配备停电时的临时发电机,要确认好发电容量与本行的最低耗电量是否吻合;应该配有避雷装置。同时保证各种设施不因为遇到雷击等互相影响,保证设备的独立性;建筑物本身应该是耐火、抗震型建筑构造;建筑物必须要具备火灾、盗抢的感应和紧急报警装置,例如红外探头、烟火感应器等。
分支行的警备和进出管理注意事项:入口和窗户的安全性;营业网点内部的安全设施;分支行的所有钥匙应按照规定管理和保管;雇用警备人员以及与警备公司签署合约时应该加入有关有事对应条款,并明确其责任界限。对于合同的欠缺部分要用其他方法补偿(如职员对应,变更入口构造、设置物理性的安全器具等安全对 应构造);除非经过允许,其他人不得接触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电气系统设施等(计算机室等应命令禁止入内);室内清扫人员最好是在有人伴随的条件下执务,如果人员有困难,就要对清扫人员作安全管理(采用时的严格身份审查、人退大厦时携带物检查、ID卡进出制度等);不明邮递物等要事先检查后才能發放。对于来源不明的邮包在查明来源前不得接受或开封。
信息管理:分支行的进出口等重要场所都要设置门禁、磁卡锁等,一旦有职工辞职等要及时更换密码、磁卡;行内信息(人事、出差、个人私密)不得向行外流失;行内管理人员名簿不得带出行外;原则上不得向行外公布职员的住宅地址、电话;职员的行动计划;出差等的旅行日程;总行来人的出差日程及居住宾馆等;尽量避免当地的新闻媒体的采访,如果不得已必须接受采访的要避免正面照片等(公共媒体的对应原则上由总行的专门部门对应,所以对于新闻媒体不要当场解答,经请示总行后,按指示行事);企业简介、行内报等不要登载职员正面照片;尽可能不向外公布出差预定。除不得已,不要到机场接送;避免引人注意的行动;定期检查是否有人窃听电话;制定发生如火灾、紧急情况时的重要物资抢救方法以及重要物资的销毁方法。
当地的信息收集和评价:确保有畅通的收集信息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包括公式化(政府机关、大使馆、协会)非公式(职员、酒店管理者、商店业主)、以及专家(顾问公司、信息公司、研究者)的各不同方面的信息来源;将当地的信息与来自于其他地区的信息进行比较;确立信息判断的方法论,(总行判断、采用外部机构评价等)。
有事篇
交通事故
对应要点交通事故有时是以犯罪为目的(盗抢、绑架等)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如果我们是事故的加害方,特别是发生人身事故的情况下,有可能受到来自于周边居民等的集团暴力攻击,所以要预防这种危险;一般情况下,要依照人道和法律做初期对应,之后的处理就交给警察和保险公司。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警官要求贿赂或其他不正当要求的事例并不罕见。是否能够完全的信赖警官这要根据平时的情况掌握来判断;银行职员驾驶自己的汽车时他是司机,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也是交通事故对应的指挥官。
对应的目标:确保生命安全;保护被害者;尽量使刑事上和民事上的责任最小化。
事前准备事项:了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含义,平时要留意学习和理解交通事故发生时,司机的义务、惩罚规定、赔偿规定和有关责任的认定标准等。即便我们不是司机也要有所了解;检查当地警察的可信赖性,警察的信赖性包括,搜查能力、保守秘密、是否与有组织犯罪相关联、有无受贿请求等;对现场急救体制的理解,除非在较大的城市,一般在较为偏远的郊区等急救体制都是不具备可靠性的,所以遇有这样的远距离移动时最好2台车同行,以防不测;调查有关医院,在当地哪些医院可以给予适当程度的救治等,要在事前做好调查,并把这些医院的地址、电话等做成一览表随身携带;移动电话,预先把警察、急救、消防、大使馆等的联系电话存储到移动电话中,以备急用;应急卡,为了预防自己受伤,神志不清,要准备应急卡,随身携带。卡上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国籍、紧急联络方式、血型、有无过敏史等;车辆的管理和检修,发动机、制动装置、灯光、轮胎等汽车的各个部件要经常检查,保持最佳状态。汽油箱要经常保持近于满箱的状态,少于半箱时就要加油。
对应的方法和顺序: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判断,保护被害者向警察的通报工作,如果是海外工作的,在去警察局时同时联络大使馆或律师。
酒店中遇到火灾
对应要点:如果能够充分注意火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灾害。但有些情况诸如漏电、煤气泄漏、其他投宿者不注意引发的火灾等,以及不可抗拒力引起的火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落后地区,由于酒店的防火管理和防火设施的不完备,以及避难设施的简陋乃至没有等原因造成的死亡数字上升的情况很多。所以酒店的选择是防灾的第一步;尽管同样的遇到灾害,有事先准备和思想准备的获救的可能性会大幅度的提高。
对应目标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事前准备事项,查看酒店的防火、消防、避难设施以及避难路线;携带防灾用品。
沁湿杜塞于门缝间隙中,防止烟雾继续渗入;将浴缸注满水;向前台报警,讲清自己的房间号并通知发生火灾;用手试摸门的把手,如果并不烫手说明楼道中还没有明火,戴好防烟口罩(没有的话可以将毛巾用水侵湿遮于口鼻处。将衣服完全湿透,之后沿楼道匍匐到非常出口处逃生;用手试摸把手,感觉烫手,说明楼道中以充满烟火,不要开门,尝试从窗户逃生。如果逃生困难,在窗户处求救等待救援。
恐吓
当遇到杀害、绑架、爆炸等的恐吓时,马上向分支行的安全管理者责任人报告,如果是以电话形式恐吓(恐吓电话)的话,要按适当处理并及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情况。
恐怖爆炸
当接到恐怖爆炸的恐吓电话或书面通知时,要马上向网点的安全负责人报告。如果是恐吓电话的话,按如下方法对应并及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
电话对应要领:尽量拖延电话的通话时间,有可能的话提出以下问题并录音:(1)你是谁? (2)为什么对本行实施爆炸? (3)什么样的爆炸物? (4)放置在奉行的什么位置? (5)何时引爆? (6)你要求本行做什
根据对以上提问的回答,大体上可以断定罪犯的爆炸原因、罪犯的形象等,上述内容是重要的信息。通话完成后,马上用文字记录下来。当罪犯索要金钱时,责任人以外的人回答问题时按如下要领回答:关于本件事项我无权回答你是或不是;但我可以如实地把你的要求向领导放汇报;今后如何与你联系。一边做以上的对话,一边把对方的谈话内容、对方的语声语调及发音特征记录下来,同时记下他周边的声音等。
通过上述准备可以较大的强化危机时候的对应对策。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和行内的现状对上述原则作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相信我们在直面海外的危机中一定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系东京三菱银行大连分行原副行长,现为该行顾问)
责任编辑:刘佳
Liujia@ChinaBanker.net
2005年11月9日晚约旦首都安曼发生连环式自杀者恐怖事件,造成中国公民2人死亡,1人重伤。此前,还有英国伦敦爆炸案,巴基斯坦恐怖袭击案等等。针对普通民众的恐怖事件已经成为海外旅居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银行的境外机构、临时差旅人员等更是这些突发事件的受害易感人群和主要袭击目标之一。因为无论是从政治上的轰动效应,还是经济上的掠才目标都注定了是主要的受攻击对象。
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危机,在危机发生之前、危机时候和危机的事后处理等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就此我们调查和整理了一些日本的大型银行的经验和做法,预防篇就未发生危机时的预防方法做了介绍,有事篇介绍遇到危机时如何处置和注意事项。
预防篇
人员危机的应对方法
应对危机的核心
基本心理准备:时刻记住不要有引人注目的举动;遇有病情等不要忌医讳药,绝对不要冒险;采取但求无事主义,尽量避免卷入不必要的争端事故之中;不要忘记保证自己安全的原则;比周围他人采取更高一层的安全措施。因为犯罪人都是选择容易的目标作案。
行动中的注意点:从可以信赖的人或机关处获得最近的被害事例信息,了解当地的情况作為参考;随时注意街道的变化、市民表情、市内情况及周边情况的变化(与前次访问时比较、昨天和今天比较、外出前和回来时比较等);自己的生活状态、各种预定等有关信息不要泄漏给不相关的人。避免他人较为容易预测的行动(例如: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固定的场所等),行动开始前,把行动的预定信息告诉可以信赖的人,如:目的地、会面人、联络方法、到达和返回预定时间、移动手段、移动路线等。提前准备好,一旦发生事故和不测可以能够马上开始对应行动的状态为原则;要经常保持自己可能是犯罪的侵害目标的警惕性,首先要怀疑所有的人和周边状况;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有事时的应对行动,做好必要时的准备工作。
面对危险:如果感觉有被危害的可能,即便是觉得自己的心理错觉也要采取必要的行动。(如:马上离开、到安全的地方、呼喊求助等);遇到袭击要采取不抵抗主义,不要护财,坚守“保命第一”的原则,遇到绑架、监禁等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情况时,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维持体力,静待事态的转机。
出差以及移动过程中的安全对策
准备阶段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在出差前均要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整理有关访问地的信息。这里提供一些主要的参考项目:政治状况;本行与当地的社会关系(受欢迎还是受歧视);治安形势(最近受害案例);当地的法律、风俗、习惯(携带护照义务、禁止摄影区域、禁止饮酒、禁烟等);出入国境时的问题点和有关注意事项(有关官员要求贿赂等);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有些国家要避免使用出租车);节假日、祭祀日等(这些日期一半属于骚乱易发日和恐怖事件多发日);治安恶化的地域和时间;警察、消防、急救、大使馆等紧急联络的电话号码;公用电话的使用方法、以及最小限度的求救用语;空港到酒店间的道路概况和主要标志。
在笔记本中登记自己的护照号码、银行卡号码、旅行保险单号码、机票号码以及出差地的在外公使馆、保险公司代理店等的紧急联络号码,或者他的复印件;飞机的选择,应尽可能的选择先进国家的大型航空公司的飞机。但是,如果与访问国家有外交纠纷的话,要避免选择该国的航空公司;移动的行程计划表(特别是VIP)不要泄漏给无关人员;要提前通知酒店或访问对象你的预计到达时间;到达日尽可能的选择星期日等(一般这些日期空港、铁路等较少混乱);酒店预订尽可能不要使用银行名而使用个人名预定;初次访问的时候,可能有访问方、酒店等的迎接,届时提前问好迎接人的体貌特征以及姓名等自然信息供届时核对使用;到达日期最好选择天气较好的日子。
在乘坐飞机(轮船、铁路)等移动过程中的应对方法
乘坐交通工具移动时,最好不是西装等正装、换之以一般观光客的装束;现金要维系最小的金额,并分2~3处存放;行包等携带物不要直接写上名字。如果行包上有名签,请把明签纸做好标志,预防与他人拿混;名簿、其他手持物上不要书写银行名、住址、电话等(原则上只能记载姓名和银行电话);防止不经意中自己的身份、行程等被他人了解;一旦到达空港马上乘坐港内大巴移动。(一般在空场、大厅中受害的事例较多);飞机上不要阅读与工作有关的书籍、文件;飞机上等公共场合不要与同行者讨论机密事项(有被他人窃听或泄密的可能)。
自到达空港起,到酒店之间的对应方法
在空港,手持写有自己名字的机票等与接站人员会面,即便是接待人员过来先打招呼(欢迎到来等)也不要先报出自己的姓名和银行名等信息,要等待对方主动说出有关自己的一些信息(银行名、姓名等)以及与本次工作有关的简略内容,确认接站人正确无误后,才可以作下一步行动。在接受接站人的向导的自始至终都要随时留意他的行动是否有异常行为(如异常的电话联络等)。
关于空港到达后出租车事项。空港的出租车一般不接受招呼用车的方式,多数是在有标志牌显示专用的出租车乘降点处排队乘车。(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不应该坐出租车。除特定的公司以外有些国家的出租车也十分危险。所以应该事先收集有关该国出租车方面的相关信息)不能利用出租车的国家,可以事先预约酒店的接送车。
分支行危机的应对方法
选择分支行营业场所时的注意事项:不要选择恐怖事件、示威等目标地及公众集会场所的附近做营业场所;选择在发生火灾、爆炸、地震等发生时易于避难的场所;尽量避免选择在大厦的底层、楼顶层下数3层以内的楼层。同时要选择消防车云梯工作范围内的楼层(通常在8层左右);希望能够配备停电时的临时发电机,要确认好发电容量与本行的最低耗电量是否吻合;应该配有避雷装置。同时保证各种设施不因为遇到雷击等互相影响,保证设备的独立性;建筑物本身应该是耐火、抗震型建筑构造;建筑物必须要具备火灾、盗抢的感应和紧急报警装置,例如红外探头、烟火感应器等。
分支行的警备和进出管理注意事项:入口和窗户的安全性;营业网点内部的安全设施;分支行的所有钥匙应按照规定管理和保管;雇用警备人员以及与警备公司签署合约时应该加入有关有事对应条款,并明确其责任界限。对于合同的欠缺部分要用其他方法补偿(如职员对应,变更入口构造、设置物理性的安全器具等安全对 应构造);除非经过允许,其他人不得接触电话交换机、计算机、电气系统设施等(计算机室等应命令禁止入内);室内清扫人员最好是在有人伴随的条件下执务,如果人员有困难,就要对清扫人员作安全管理(采用时的严格身份审查、人退大厦时携带物检查、ID卡进出制度等);不明邮递物等要事先检查后才能發放。对于来源不明的邮包在查明来源前不得接受或开封。
信息管理:分支行的进出口等重要场所都要设置门禁、磁卡锁等,一旦有职工辞职等要及时更换密码、磁卡;行内信息(人事、出差、个人私密)不得向行外流失;行内管理人员名簿不得带出行外;原则上不得向行外公布职员的住宅地址、电话;职员的行动计划;出差等的旅行日程;总行来人的出差日程及居住宾馆等;尽量避免当地的新闻媒体的采访,如果不得已必须接受采访的要避免正面照片等(公共媒体的对应原则上由总行的专门部门对应,所以对于新闻媒体不要当场解答,经请示总行后,按指示行事);企业简介、行内报等不要登载职员正面照片;尽可能不向外公布出差预定。除不得已,不要到机场接送;避免引人注意的行动;定期检查是否有人窃听电话;制定发生如火灾、紧急情况时的重要物资抢救方法以及重要物资的销毁方法。
当地的信息收集和评价:确保有畅通的收集信息的来源,这些来源应包括公式化(政府机关、大使馆、协会)非公式(职员、酒店管理者、商店业主)、以及专家(顾问公司、信息公司、研究者)的各不同方面的信息来源;将当地的信息与来自于其他地区的信息进行比较;确立信息判断的方法论,(总行判断、采用外部机构评价等)。
有事篇
交通事故
对应要点交通事故有时是以犯罪为目的(盗抢、绑架等)而故意制造的事故;如果我们是事故的加害方,特别是发生人身事故的情况下,有可能受到来自于周边居民等的集团暴力攻击,所以要预防这种危险;一般情况下,要依照人道和法律做初期对应,之后的处理就交给警察和保险公司。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警官要求贿赂或其他不正当要求的事例并不罕见。是否能够完全的信赖警官这要根据平时的情况掌握来判断;银行职员驾驶自己的汽车时他是司机,但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他也是交通事故对应的指挥官。
对应的目标:确保生命安全;保护被害者;尽量使刑事上和民事上的责任最小化。
事前准备事项:了解交通法规的基本含义,平时要留意学习和理解交通事故发生时,司机的义务、惩罚规定、赔偿规定和有关责任的认定标准等。即便我们不是司机也要有所了解;检查当地警察的可信赖性,警察的信赖性包括,搜查能力、保守秘密、是否与有组织犯罪相关联、有无受贿请求等;对现场急救体制的理解,除非在较大的城市,一般在较为偏远的郊区等急救体制都是不具备可靠性的,所以遇有这样的远距离移动时最好2台车同行,以防不测;调查有关医院,在当地哪些医院可以给予适当程度的救治等,要在事前做好调查,并把这些医院的地址、电话等做成一览表随身携带;移动电话,预先把警察、急救、消防、大使馆等的联系电话存储到移动电话中,以备急用;应急卡,为了预防自己受伤,神志不清,要准备应急卡,随身携带。卡上的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国籍、紧急联络方式、血型、有无过敏史等;车辆的管理和检修,发动机、制动装置、灯光、轮胎等汽车的各个部件要经常检查,保持最佳状态。汽油箱要经常保持近于满箱的状态,少于半箱时就要加油。
对应的方法和顺序: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判断,保护被害者向警察的通报工作,如果是海外工作的,在去警察局时同时联络大使馆或律师。
酒店中遇到火灾
对应要点:如果能够充分注意火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灾害。但有些情况诸如漏电、煤气泄漏、其他投宿者不注意引发的火灾等,以及不可抗拒力引起的火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一些落后地区,由于酒店的防火管理和防火设施的不完备,以及避难设施的简陋乃至没有等原因造成的死亡数字上升的情况很多。所以酒店的选择是防灾的第一步;尽管同样的遇到灾害,有事先准备和思想准备的获救的可能性会大幅度的提高。
对应目标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事前准备事项,查看酒店的防火、消防、避难设施以及避难路线;携带防灾用品。
沁湿杜塞于门缝间隙中,防止烟雾继续渗入;将浴缸注满水;向前台报警,讲清自己的房间号并通知发生火灾;用手试摸门的把手,如果并不烫手说明楼道中还没有明火,戴好防烟口罩(没有的话可以将毛巾用水侵湿遮于口鼻处。将衣服完全湿透,之后沿楼道匍匐到非常出口处逃生;用手试摸把手,感觉烫手,说明楼道中以充满烟火,不要开门,尝试从窗户逃生。如果逃生困难,在窗户处求救等待救援。
恐吓
当遇到杀害、绑架、爆炸等的恐吓时,马上向分支行的安全管理者责任人报告,如果是以电话形式恐吓(恐吓电话)的话,要按适当处理并及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情况。
恐怖爆炸
当接到恐怖爆炸的恐吓电话或书面通知时,要马上向网点的安全负责人报告。如果是恐吓电话的话,按如下方法对应并及时向安全负责人报告。
电话对应要领:尽量拖延电话的通话时间,有可能的话提出以下问题并录音:(1)你是谁? (2)为什么对本行实施爆炸? (3)什么样的爆炸物? (4)放置在奉行的什么位置? (5)何时引爆? (6)你要求本行做什
根据对以上提问的回答,大体上可以断定罪犯的爆炸原因、罪犯的形象等,上述内容是重要的信息。通话完成后,马上用文字记录下来。当罪犯索要金钱时,责任人以外的人回答问题时按如下要领回答:关于本件事项我无权回答你是或不是;但我可以如实地把你的要求向领导放汇报;今后如何与你联系。一边做以上的对话,一边把对方的谈话内容、对方的语声语调及发音特征记录下来,同时记下他周边的声音等。
通过上述准备可以较大的强化危机时候的对应对策。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和行内的现状对上述原则作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相信我们在直面海外的危机中一定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作者系东京三菱银行大连分行原副行长,现为该行顾问)
责任编辑:刘佳
Liujia@ChinaBank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