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增强心肌细胞反义RNA转染与表达的效应.方法 构建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 4.1-asPLB,采用磷酸钙共沉淀、超声辐照及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等方法介导反义RNA转染.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LB、肌浆网钙ATP酶(sarcoplasmic retculum Ca2+ATPase,SE
【机 构】
:
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心肺血管病研究所,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心肺血管病研究所,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增强心肌细胞反义RNA转染与表达的效应.方法 构建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 4.1-asPLB,采用磷酸钙共沉淀、超声辐照及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等方法介导反义RNA转染.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LB、肌浆网钙ATP酶(sarcoplasmic retculum Ca2+ATPase,SERCA2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不同方法介导PLB反义RNA转染对心肌细胞PLB及SERCA2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载体PcDNA4.1比较,PcDNA4.1-asPLB能特异地抑制心肌细胞PLB表达(P<0.05).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明显增强反义RNA转染与表达,与其他转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4.1-asPLB对SERCA2a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降低PLB/SERCA2a比值.结论 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是一种高效的反义RNA转染方法,其介导PcDNA4.1-asPLB转染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PLB表达。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小脑蚓部的正常值,并探讨其在评估小脑蚓部发育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经腹超声测量111例20~40孕周正常胎儿小脑蚓部正中矢状面的前后径(AP)和顶尾径(CC).按照上述测值对15例枕大池扩张的胎儿进行评估.结果 ①小脑蚓部AP、CC随孕周(GA)增加而增大(P<O.05),整个妊娠过程呈线性相关(AP=-5.406+O.761 GA,r=0.97;CC=-5.795
目的 评价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显示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的价值.方法 疑诊颈动脉狭窄患者58例,共73个斑块.常规超声评价颈动脉斑块回声类型,超声造影实时观察斑块内增强强度并进行分级.动脉狭窄程度以X线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准.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及不同回声类型颈动脉斑块的增强强度.结果 颈动脉90%以下狭窄各组间斑块增强强度与动脉狭窄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358),但9
目的 探讨颅脑枪弹伤致伤区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技术对其中组织活性判别的价值.方法 在制作穿透性颅脑枪弹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致伤区组织声像图特征,并对比分析相应区域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①常规超声下致伤组动物颅内在沿伤道出人口之间可见一走行较平直、内径不一、边缘不整齐、易于分辨的管道状强回声.②超声造影示管道状强回声多完全无增强;也可部分无增强,部分区域呈较缓慢充盈的不均质低增
患儿男,4岁.因口唇、肢端青紫3年余,发热7 d入院,外院曾经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级连续性杂音,向周围传导伴震颤.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左室长轴观可见右室增大,右室壁、室间隔增厚,室间隔膜周部连续性中断约18 mm,主动脉内径增宽,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约为52%(图1),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示室水平双向分流;②大动脉短轴观右室流出道为盲端,仅见主动脉瓣
患者男,40岁,因左侧阴囊坠胀1月,经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以"左阴囊包块"收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侧睾丸增大,左侧睾丸鸡蛋大小,右侧如核桃大小,质中,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增高,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正常,余无特殊异常。
目的 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检测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超声检出的42例乳腺肿块患者经皮下肿块边缘3、6、9、12点各注射1.25 m1SonoVue,观察同侧腋窝SLN的造影增强情况,记录淋巴管开始增强时间、增强淋巴结个数、部位、淋巴结开始增强时间、消退时间.并与美兰染色及病理对照,比较造影对SLN检出的准确性.结果 42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超
胎儿胼胝体为标志胎儿大脑发育与成熟的敏感指标,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状况的重要观察对象[1].本研究对正常胎儿胼胝体长度和膝部厚度进行测量与分析,旨在建立胎儿胼胝体径线参考值,为产前超声评价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和解剖学指导。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往其只被作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种特殊形态学表现,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初步认识到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与一般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具有高度的淋巴管侵袭性、淋巴结转移能力强、预后差等临床病理特性[1-3].鉴于IMPC特殊的临床病理意义,其影像学特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频超声技术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术前定性诊断对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客观标准,评价术前超声引导针吸细胞学检查(US-FN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是内脏脂肪组织的特殊形式,沉积在心外膜,包绕于心肌和大血管周围,被人类解剖学家证实[1].它分泌多种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和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2],作为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标志引起了临床的关注.本文就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厚度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