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情的陪伴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家,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在年轻时吃了很多的苦,直到姐姐哥哥们逐渐成家,我也结婚生子后,爸爸妈妈好像才消停了下来,不再为孩子们奔波操劳。作为子女,好像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周末时回家看看,吃吃饭,聊聊天,其他也帮不上什么忙。
  对我来说,由于大学在外地,养成了一种非常独立的性格,喜欢四处去旅游,去看看异地的风景,所以,在我有了些能力后,就喜欢带着父母四处去看看,补上他们年轻时的遗憾。我知道,每次带着他们出去玩,都会成为他们向周围那些老头老太炫耀的资本,收获他人羡慕的眼光,就像一篇文章里所写的一样:“我给妈妈买了这双八百多元的运动鞋,妈媽每晚去跳舞都会多逗留一个小时,就是为了向别人说,这是我女儿买给我的,八百多呢!惹得老爸也提意见,要求女儿也给自己买一样东西,好出去炫耀,但一再声明,不要再买那么贵的。其实,他们不是在炫耀东西,只是在向别人炫耀:看,这是我女儿,买给我的!女儿,才是他们炫耀的重点。”
  我想起两年前,单位安排我去青岛培训一周,我顺便就带着爸妈一起去了,因为老爸在当年大串联的时候去过一次青岛,老妈还没去过。我也想借此机会,陪着他们多逛逛。结果,课程紧,我也不好意思请假,他们俩就自己出去逛了,两个人沿着海岸线,去了很多景点,比我去过的都多。
  吃过晚饭,老爸去宾馆大厅外面抽烟,有我们同班的一位老教师和他一起聊了起来。问他是哪个单位的,老爸说是跟着女儿一起来的。又问是谁?老爸报上我的名字,我那位同学就特别惊奇地说:“啊?小刘老师就是您闺女啊!你那闺女太厉害了!”把我狠夸了一顿。旁边一位小伙也插话说:“是二组的那个组长吗?她确实牛!”
  其实,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天的课程上,我“出尽了风头”:无论是和老师的互动,还是代表小组回答问题,都把学生们逗得大笑不已,老师也高兴,一旦要冷场,就找我互动。
  老爸当然不知道这些内情,但是其他同学的夸奖,确实让老爸倍感光荣,以至于回到房间后,神采飞扬地对我和妈妈讲述这件事。我深深地意识到:做个能让父母骄傲的孩子,胜过给他们买再多的东西!
  世间有一种最长情的陪伴,就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成为父母们的骄傲!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我有一串项链,与一般项链并无不同,挂坠是一只蝴蝶,琉璃质感,蝴蝶不大,也就玻璃珠大小。我总感觉它有问题,“感觉”这种说法很暖昧,但我只能这么说。  曾经有很长一阵子,我会趁父母出门时,偷偷去翻户口簿,再三确认家中只有我一个孩子。不管翻多少次,户口簿上清清楚楚的,只有我一个独女。但不知为何,我的第六感就是觉得有。我不是怀疑自己的眼睛,也不是迫切地想要一个兄弟姐妹。  我有一个表哥,在此之前从没见过,
立夏称人  立夏这天,河洛地区有很多习俗,比如饯春迎夏、尝新、斗蛋、吃鸡蛋、吃五色饭、祭火神,等等,而最有趣的习俗,莫过于“立夏称人”。  三国时,刘备要出征,带着阿斗不方便,便安排赵子龙护送阿斗去吴国,交给孙夫人抚养。到吴国时正好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欢喜。但孙夫人也有顾虑,毕竟自己是后娘,万一有个差错,不仅夫君面上不好交代,在朝廷内外也会留下话柄。于是孙夫人想到,今天正是立
如果说“静”是一种人生态度,那么,喝茶便是一种生活习惯;宁静之中喝茶,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茶,对于我们而言,并不算奢侈之物,特别处于金坛茅山地区,茶随处可见。一年四季饮茶,已成为绝大部分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外公的祖籍在绍兴,外婆是常熟人,他们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茶。早上起来,泡上一壶淡淡的红茶,开始享受喝茶过程的乐趣。外公闭着眼喝一口,然后,嘴里不断发出“好、好”声,还不忘提醒外婆:侬吖喝口
那是20年前的事了。  2000年,县里“三讲”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要从报社抽调文笔好的编辑记者到办公室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我那时候年轻,20岁刚出头,写材料从来不觉得累,报社的工作程序大多数时候是编采合一,因为大部分自然来稿不得要领,不符合版面要求,很多稿件都是自己动手写,任务最繁复的时候大家都是白天采访加排版,晚上写稿,加班是常态,那时候还不是电脑办公,稿子是手写稿,版面是在图
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东西  我看到了很多可爱的东西  比如猫  比如蛇  比如土豆  比如兔子  比如猴子  比如从天上垂下的一根线  比如一对上山采茶的老夫妻  比如海蛏子螃蟹带鱼八爪鱼象拔蚌  他们很早就开始满山爬了  他们变成了会爬的石头  他们比我们聪明  每个人都知道爬到山顶上  才可以看见大海  我在山腰处的一棵松树侧立  观察他们脸上的表情,脚步声,喘息声  想象他们应该是我熟悉的哪个
一   2017年的9月下旬,地处沂蒙山脉与淮海平原之交的江苏睢宁,已是霜重雾浓,深秋的萧瑟渐渐逼近。   9月27日的下午一点三十分左右,江苏睢宁县西关的石老太太忙着下地干活儿。当她刚步入田间时,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婴儿“哇哇”的啼哭声。这婴儿哭声,悲怆急促,令人揪心,石老太太急忙循声而去。   结果,在一处辣椒地里,她发现了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婴。他出生不久,赤身裸体,弱小的身体,还粘连着脐带
木里,原始的惊世美丽  木里,笼罩在夕阳放射的余晖里。  站在巍峨的横断山脉中断的深处,面对一片高高的山崖,望着蓝天上的白云、山峦重叠的大地、涓涓环绕的河流、简陋的山地民居,还有寺庙周边的喇嘛,恍如隔世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个未被现代文明浸染的地方,一切都是那样的干净、淳朴。  远山淡淡的蓝,贴在天边。这片土地弥漫着原始的韵味,还有粗犷而浓郁的藏族风情。虔诚的力量在时空里徜徉,处处能感受到木里的活力。
柏林是一个让人很容易爱上的城市,冷峻又温柔、克制而自由。  没来柏林之前,柏林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和东、西德国分裂、啤酒、香肠,连接在一起的符号,而今天,却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柏林是一座現代与古老交织的城市,这里有看不完的新兴景观,也有数不尽的历史古迹;有超越时代的新建筑,也有富丽堂皇的老宫殿;有时尚潮流的新锐商铺,也有怀旧的二手市场;有典雅高贵的音乐会,也有放纵不羁的夜生活。来过一次,你就会无法自
猫  是的,着实难以忘记。它蜷曲在那里,恬然入睡,平静如水。有关这只小花猫,金申如此陈叙:“无意中翻出中学时代的速写,酣睡的小花猫,时间是1965年的秋天,我初中二年级,小花猫大约二三岁了。它是亲戚送来的,刚出生一个多月,是个黑白相间的小绒团,我捧着它,嚼碎了窝头、米饭喂它,几个月后它已长成一个长鬓卷尾的小狮子了……”  接下来,人和猫就交汇成一幅寻常人家的风情画:放学了,小花猫飞快跑过来围着撒欢
大雨从青红相间的砖瓦问倾泻而下,像要把闷得发白的初夏浸透。  窗外,大簇大簇不知名的红花杂草环绕着两块太湖石——石头倒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无非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上去像不同的动物罢了。相较于山间,这倒也是个宁静的好归宿。太静了,只有无休止的雨声及电台播音员的絮语。这里离老街仅几步之遥。老街老了,老得有味道了,商业的烟火气便遽然而生了。只有到了夜间,红灯笼下依稀走过几个身影,青石板上蹿出一条野狗,才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