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论批判及理性应对

来源 :法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en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使得法学界兴起"人工智能法律人格论"。然而,意志只能来源于自然人而非机器,人工智能也无法独立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因此人工智能无法享有法律人格。赋予人工智能法律人格可能会严重冲击现有法律制度,使得其沦为自然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工具,甚至加剧奴役和压迫。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坚持人类唯一主体地位,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处理责任承担问题,不得随意拟制法律人格,根据其技术含量采取前期引导、中期约束、后期干预的立法逻辑,理性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挑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老年人胃镜诊治期间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确定异丙酚的有效安全剂量.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胃镜诊疗、年龄65~75岁的老年患
汉文名 英文名 注释航空航天 aerospace 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太空的航行活动的总称.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用更昔洛韦治
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出现"语言"和"言语"混用的现象,词典在"语言"和"言语"定义上的不严格、不科学,是促成混淆使用的催化剂.作为科学术语,"语言"和"言语",各有各的特定含
“新闻事业源于采风”是中国新闻学论证职业合法性的重要知识资源。民初以来这种“以古喻今”的溯源逻辑实际上割裂了现实的从业者实践与古代传统,为近代报业提供“言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