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危重病症,治疗和护理不当往往会影响康复,留下后遗症;但如果能做到及时治疗和整体有效的护理,就能取得较理想的康复效果。本文围绕高血压脑出血后遗症的康复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 脑出血 后遗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135-01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接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52~73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下40例,10~15年52例,16~20年12例;中风2次以上41例,1次63例。本组经CT检查均为基底部出血。入院瘫痪肌力0级61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4例。
2 整体护理措施
本组脑出血后遗症因昏迷时间长,肺部合并感染重等,除常规治疗外,我们采用了整体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2.1 基础护理
给病人平卧位,头抬高15~20°、偏向一侧,不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每2h翻身一次,定时用50%红花酒精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受压部位给予防护垫保护,预防褥疮发生;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以防止患者吞咽反射迟钝,导致口鼻腔分泌物误入,诱发肺部感染。
2.2 专科护理
昏迷期每1~2h观察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神志清晰后每4h观察血压、脉搏、肢体活动,肌力恢复等情况。每天清洗消毒气管套管,及时吸出气管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并用无菌湿纱布覆盖套管口,保持气管内湿度。[1]操作时注意气管导管方向的调节及动作轻柔,防止因刺激引起呛咳或粘膜的损伤。注意观察尿量,认真记录24h进出液体量和血压变化;保持大小便通畅。
2.3 康复护理
2.3.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其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心理。往往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病人,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2]同时,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消除寂寞感,从而坚定战胜伤残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3.2 进行面瘫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肢体关节僵硬变形。应用各种刺激方式激活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收缩功能。昏迷期的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及关节的正常位置,受力关节用护垫加以保护。神志清醒后每天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及相关穴位,每次30~40min;帮助患者做肢体伸展、肌肉收缩的肢体功能锻炼。[3]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2.3.3 进食训练:因患者在脑出血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易出现误吸等,因此在进行进食训练时要注意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营养,具备足够的体力。进食前应放松心情,让患者坐直或靠背架上或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进食的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侧90°,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同时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宜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先是流质、半流质然后再进软食,循序渐进。[4]每天少吃多餐,预防消化不良。
2.3.4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要定期检查血压,使血压保持在18/11.5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5]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以免使血压骤升骤降而危及生命。
3 结果
我们严格按照昏迷病人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及康复护理的方法,预防并发症,收到显著效果。本组经抗炎7~10d后血象恢复正常,15~20d神志逐渐清醒,10~13d均拔出鼻胃管,进流质饮食,12~16d拔出气管插管,20~25d气管插管口吻合,症状稳定,好转,病情得到控制。50d后偏瘫肢体肌力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22例,Ⅲ级27例,Ⅳ级32例,达到临床治愈。本组经上述整体护理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快,与其它相同的病例比较,病程缩短平均为15~30d,说明整体护理在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平小娟.内窥镜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869-3870.
[2] 韦以存,李廷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4):25.
[3]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03:145-146.
[4]吕文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06):174.
[5]吕冬苗,孙玉玺,张慧玉.脑出血不伴意识障碍病人的心理行为调查[J].护理研究,2002,16(10):565-566.
【关键词】 脑出血 后遗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135-01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接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4例,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52~73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以下40例,10~15年52例,16~20年12例;中风2次以上41例,1次63例。本组经CT检查均为基底部出血。入院瘫痪肌力0级61例,Ⅰ级19例,Ⅱ级14例,Ⅲ级6例,Ⅳ级4例。
2 整体护理措施
本组脑出血后遗症因昏迷时间长,肺部合并感染重等,除常规治疗外,我们采用了整体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生治疗,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
2.1 基础护理
给病人平卧位,头抬高15~20°、偏向一侧,不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每2h翻身一次,定时用50%红花酒精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受压部位给予防护垫保护,预防褥疮发生;早晚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以防止患者吞咽反射迟钝,导致口鼻腔分泌物误入,诱发肺部感染。
2.2 专科护理
昏迷期每1~2h观察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神志清晰后每4h观察血压、脉搏、肢体活动,肌力恢复等情况。每天清洗消毒气管套管,及时吸出气管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并用无菌湿纱布覆盖套管口,保持气管内湿度。[1]操作时注意气管导管方向的调节及动作轻柔,防止因刺激引起呛咳或粘膜的损伤。注意观察尿量,认真记录24h进出液体量和血压变化;保持大小便通畅。
2.3 康复护理
2.3.1 心理护理
脑出血患者经过系统的临床治疗后,其肢体、语言功能障碍、容貌形态改变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会使患者产生苦闷、抑郁、悲观心理。往往表现出烦躁,羞于见人等行为特征。护士应尽量体贴、关心病人,多给予安慰、开导和鼓励,并介绍一些功能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发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2]同时,根据病情安排一些适宜的活动,如看电视、下棋、听广播等,使患者感到生活充实,消除寂寞感,从而坚定战胜伤残的信心,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3.2 进行面瘫的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和肢体关节僵硬变形。应用各种刺激方式激活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收缩功能。昏迷期的病人注意保持肢体及关节的正常位置,受力关节用护垫加以保护。神志清醒后每天定时按摩四肢肌肉及相关穴位,每次30~40min;帮助患者做肢体伸展、肌肉收缩的肢体功能锻炼。[3]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2.3.3 进食训练:因患者在脑出血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食困难,易出现误吸等,因此在进行进食训练时要注意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目的是促进摄取足够营养,具备足够的体力。进食前应放松心情,让患者坐直或靠背架上或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进食的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或可将头部轻转向瘫侧90°,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同时根据患者饮食特点及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宜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先是流质、半流质然后再进软食,循序渐进。[4]每天少吃多餐,预防消化不良。
2.3.4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要定期检查血压,使血压保持在18/11.5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5]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以免使血压骤升骤降而危及生命。
3 结果
我们严格按照昏迷病人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及康复护理的方法,预防并发症,收到显著效果。本组经抗炎7~10d后血象恢复正常,15~20d神志逐渐清醒,10~13d均拔出鼻胃管,进流质饮食,12~16d拔出气管插管,20~25d气管插管口吻合,症状稳定,好转,病情得到控制。50d后偏瘫肢体肌力0级3例,Ⅰ级20例,Ⅱ级22例,Ⅲ级27例,Ⅳ级32例,达到临床治愈。本组经上述整体护理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较快,与其它相同的病例比较,病程缩短平均为15~30d,说明整体护理在治疗本病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是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平小娟.内窥镜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869-3870.
[2] 韦以存,李廷阳.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4):25.
[3]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03:145-146.
[4]吕文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分析与心理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06):174.
[5]吕冬苗,孙玉玺,张慧玉.脑出血不伴意识障碍病人的心理行为调查[J].护理研究,2002,16(10):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