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必须熟悉网络语言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n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网络交流已成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特别是在聊天中需要快捷输入,于是产生了所谓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把双刃剑,既发展充实了汉语语言文字,又危害了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传播。“给力”“达人”“浮云”“点赞”等网络热词,不仅符合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而且颇具时代气息,已被许多主流媒体认可并廣为使用。有的网络语言颇具诙谐、趣味性,深受广大网民喜爱。而一些低级、庸俗的网络语言也充斥网络,不仅在固定圈内传播,而且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生日记、作文,如果不加以限制,一旦流入学生考卷、行业公文等“正规”文书,将危害汉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挑战社会语言的“公序良俗”。
  中小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好奇心强,往往把大量的网络用语写进日记中,有的甚至运用于作文中。作为教师,如果不熟悉网络语言,读学生的日记、作文如读“天书”,与学生正常交流有诸多障碍,势必和学生之间画上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如果教师采取禁止学生在日记、作文中使用网络用语的措施,将无法通过学生日记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和远大志向。同时,也无法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准确纠正学生的错误言行。因此,教师只有熟悉网络用语,才能实现与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交流,使自己融入到学生之中。对于学生使用的那些较规范的网络用语,教师应充分给予肯定;对于那些具有诙谐、趣味的网络用语,告诉学生可以加上引号,并在括号中进行翻译或解释,并告诫学生在考试中谨慎使用网络用语,使孩子的日记和作文保持童真和童趣。对于那些低级庸俗的网络用语,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指出其危害性,并告诉学生禁止使用。
  总之,网络语言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教师就必须熟悉网络语言,并规范和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网络用语,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正能量,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阳城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发生低碳酸血症的病因、危害性及其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我院1994年1月-2003年12月10年间,在NICU住院新生儿应用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持续时间≥12h者
所谓“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其他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学生。  “学困生”有着很多种类型,大致上分成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称为“思想意识较差的学困生”;第二种是学习习惯不好的,称为“顽皮型学困生”;第三种是思维缓慢,跟不上上课的进度的,称为“迟钝型学困生”;第四种类型是“偏科非常严重的学困生”。  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加学习的行为。体育教师要顺利地完成体育教学的各项任务.必须自始至终对体育课堂进行有效地管理。然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各种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如不及时矫正,不仅干扰课堂教学,妨碍教师体育课堂教学,而且,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动作、有效地锻炼身体不利。因此,研究和探讨体育课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