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禽产品出口大国,中国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禽流感。到2004年2月,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禁止中国的禽产品进口。中国在2003年的SARS疫情后,又一次遭遇封杀令。
尽管我们已经启动了对来势汹汹的禽类动物疫情的应急机制,宰杀填埋了数百万只疫区有病没病的鸡鸭鹅,并严密封锁了疫区进出交通,但我们仍然无法改变这个严峻的事实。
我们无法打破全世界对中国禽产品的进口封杀令,但中国是一个有着12.9亿人口的国家,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可以有效地启动国内市场,而这很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商机。
自从今年1月中国发现第一例禽流感疫情以来,对动物疫情谈虎色变的许多中国人,已拒绝食用禽产品,无论是各大超市还是各地的禽产品市场,均已门庭冷落,乏人问津,禽产品价格一路走低。
不吃鸡,不吃鸭,不吃鹅,这种忍痛割爱对我们的胃口的确是一种折磨。 我们能不能想办法保住禽产品市场?细想想,还真的有这种可能。如果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严禁没有包装的禽产品上市。在禽产品包装袋上,必须写明养殖场的场名、地址、邮编、电话;必须写明养殖场所在地区的动物检疫部门的部门名称、地址、邮编、电话,并在包装袋内附有加盖该动物检疫部门检疫公章的、允许上市销售的证明。而且出具证明的动物检疫部门,必须对该证明的真实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疫情爆发期,关闭全国各地的禽产品交易市场,只允许禽产品在各大型超市及国家特许的、有良好卫生条件及良好信用记录的禽产品交易市场交易。甚至实行临时的国家专卖。
这些措施背后隐藏着巨大商机。
由于禽产品属大宗商品,中国每天的需求鸡蛋在数亿只,而鸡鸭鹅每天的需求也在上千万只,这首先就给中国的包装业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巨大商机。
其次,这还给动物检疫部门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动物检疫部门的编制在短时间内要成倍地扩大,至少增加上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实行禽产品专卖,又会给禽产品专卖局和大型超市受益,并带来难以估计的巨大商机。
这种措施的实施,将会给中国的养殖业带来一次规模空前的优胜劣汰的大筛选,把成千上万的设备简陋的、不成规模的、卫生条件差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淘汰出局。这个过程很可能是痛苦而残酷的,但对产能过剩的中国养殖业,这种市场整合,不但是必须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迟早会发生的。禽流感疫情的爆发,不过是将此种整合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了而已。
禽流感过后,由于总数高达千万只的鸡鸭鹅的被宰杀,大批的散户和小型养殖场的转型退出,导致禽产品的产能巨幅下跌,禽产品的价格很可能会由于禽产品需求的报复性反弹,一飞冲天。并在相当一段时间一路走牛,即“因祸得福”。所以,现在就可以大批量地(以千万只计)宰杀活禽,将其冷冻在冷库中,待疫情过去后再待机上市。以实现低价买入而高价抛出。
疫情终归要过去。如果现在我们不能高瞻远瞩,商机就会随风而逝。